吴正子

吴正子
  • 姓名:吴正子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吴正子,约生于公元1200年左右,约卒于咸淳九年。主要活动于南宋宁宗、理宗时期”,有发覆之功。吴正子注《李长吉歌诗》为李贺诗集首个注本,影响极大

吴正子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宗忠简集

宗忠简集

宋代诗文别集。8卷。宗泽撰。其集初由楼昉编于嘉定十四年(1221),但《直斋书录解题》未著录。可见宋末其书已颇罕见。明崇祯间熊人霖据旧本重刊;清初义乌知县王庭曾重为编定成8卷。其卷1至卷6收录作者的札子、状、疏、表、记、铭、书、赋、诗、杂著等各体作品,卷7为曾懋撰作者遗事及王庭曾题跋等,卷8为附录,皆后人所撰诰敕铭记之类。卷首有楼昉及明代方孝孺序。作者是北宋后期坚决主张抗金的爱国将领,文如其人,其诗文也往往显露出清正刚直、恳切感人的特点。曾懋《忠简公遗事》说:“其为文不事雕琢,浑然天成,丰约中度。”就其现存的17首诗来看,也大都表现出忧时忧国的品格,即使是消闲之诗,行间也时时可闻金戈铁马之声。如五言绝句《盘豆铺南李翁园》:“李翁卧亭午,春深掩柴扉。忽闻风雨响,疑是勤王兵。”

经史百家杂钞

经史百家杂钞

文章总集。26卷。曾国藩编纂,孙雍长校点。选录先秦以来经史百家散文。体例与姚鼐《古文辞类纂》相近,共分论著、词赋等十一类,每类以六经冠其首。《古文辞类纂》有取材过狭之弊,不选六经、《左传》、《国语》、《孟子》、《庄子》中佳作,史传文收录亦少,编者不满于此,故编是书。其收录范围较广泛,加之编者为古文大家,又官居高位,故此书流传甚广。有清同治、光绪间传忠书局刊《曾文正公全集》本。通行有民国间《四部备要》本。另有岳麓书社排印本。

石碣

石碣

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30年9月《小说月报》21卷第9号,署名蒲牢。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31年5月出版的《宿莽》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与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截取《水浒》里玉臂匠金大坚刻石碣的情节演义而成。主要通过金大坚与圣手书生萧让的对话,表现军师吴用策略的奥妙——利用暗刻石碣计谋把梁山众多出身不同、阶级有异的人团结起来。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农民斗争团结的重要。

人境庐诗草

人境庐诗草

诗别集。清黄遵宪撰。十一卷。遵宪字公度,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光绪举人。先后出使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曾任使馆参赞、总领事、署按察使等职。维新运动重要人物之一,戊戌变法失败,罢官归故里。长期外交生涯,使其接触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科学文化,力主变法图强。曾考察所在国家政治制度。为“诗界革命”重要创导人之一,主张:“我手写吾口”,“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力图摆脱传统诗歌束缚。此集冠作者小像、手迹,附本传、墓志铭、年谱等,收同治三年至光绪三十年(1864—1904)诗作六百余首,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深刻。或较完整记叙戊戌政变(组诗《感事》),或反映鸦片战争,抨击清政府割地求和,讴歌抗英殉难将士(《香港感赋》、《羊城感赋》等),或写甲午战争,赞颂中国人民维护主权之正义行动,谴责顽固派屈膝投降(《逐客篇》、《哀旅顺》、《马关纪事》、《冯将军歌》等),故有“诗史”之称。艺术形式“不名一体,不专一格”,长于古体,形式多变,语言通俗,影响很大。诗中改良主义色彩较浓,受“同光体”影响,用典过多。有一九一一年日本排印平装本、一九三○年再版线装本行世。今人钱仲联编《人境庐诗草笺注》及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编《人境庐集外诗辑》可供参考。

波外乐章

波外乐章

民国词人乔大壮被喻为"词坛飞将",其词受生平遭际及性情气质影响颇大。早期所作,以深婉密丽、闲雅多致的风格为主;中年以后,国事飘摇、家庭多故,词作多幽咽吞吐、沉郁蕴藉之音。而因其孤高狷介、至情至性的精神气质,其词又呈现出气格高华、沉郁深幽的特质。词风与北宋晏几道、秦观、贺铸为近,是典型的词心之作,在民国词坛具有独特价值。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一卷,宋祖咏撰,张抡序,宗演跋。依善目、驹目增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