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堂

蒋堂
  • 姓名:蒋堂
  • 别名:字希鲁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980
  • 逝世日期:1054
  • 民族族群:

蒋堂(980—1054),字希鲁,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大中祥符五年进士及第,为楚州团练推官。岁满,吏部引对,真宗览其所试判词,称善,特改大理寺丞、知临川县。历通判眉、许、吉、楚四州,改太常博士,知泗州。明道初,召为监察御史,再迁侍御史,判三司度支勾院。景祐初,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以按举失职降知越州,徙苏州。入判刑部,徙三司户部勾院,历户部、度支、盐铁副使,安抚梓夔路。康定元年,擢天章阁待制、江淮制置发运使。改知洪州、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庆历元年,知杭州。三年,知益州。徙河中府,再知杭、苏二州。皇祐五年,以礼部侍郎致仕,六年三月卒,年七十五,赠吏部侍郎。蒋堂为人清修纯饬,遇事毅然不屈,好学,工文辞,尤喜作诗,诗多清而有格(《青琐高议》前集卷五)。如“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栀子花》),“有时带笠穿云去,便好和云作画图”(《赠惟政禅师》),“笠泽鲈肥人脍玉,洞庭柑熟客分金”(《望太湖》),平易清朗,故《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虽兴象不深,而平正通达,无雕镂纤琐之习”(卷一五二)。其馀如《尧峰新井歌》、《闵山》、《飞来山》、《虎丘山》诸篇,咏吟苏杭风物,均堪成诵。又擅长尺牍,思致简诣,长笺短语,时人得之以为名笔。著有《吴门集》二十卷(《宋史》本传),久佚。明天启元年,其裔孙蒋收罗遗文编为《春卿遗稿》一卷、《春卿遗稿续编》一卷,今存清抄本、《四库全书》本、光绪间武进盛宣怀刊本。《全宋诗》卷一五○至一五一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三二五收其文二篇。事迹见胡宿《蒋公神道碑》(《文恭集》卷三九)、《宋史》卷二九八本传。

蒋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理查三世

理查三世

《理查三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历史剧,创作于1591年,描述了理查三世短暂的执政时期,是莎士比亚第二长的剧本,长度仅次于《哈姆雷特》。该作品用严谨的写作风格,逼真地再现了暴君理查三世短暂的执政历史。玫瑰战争末年,篡夺王位的爱德华四世逝世后,爱德华四世的弟弟——理查三世为实现个人的野心,用狡诈毒辣的手段杀害了本应继承王位的侄子爱德华五世,成功登上王位。在夺取王位的过程中,理查三世不惜一切手段,逐渐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杀人魔。最后,部下叛变,他受到了正义的讨伐,死在了敌党的脚下,给玫瑰战争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山家清事

山家清事

宋·林洪撰。所谈之事,亦俗亦雅,将相鹤、种竹、酒具、泉源、插花、诗筒、食豚……统统列入清事范畴。

种树郭橐驼传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作于唐德宗贞元末。文章虚构了一个善于种树的人叫郭橐驼,他以老庄哲学来种植树木,顺从树木的天性,既不揠苗助长,更不“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因而获得成功。贞元末,柳正积极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的政治革新活动,对当时的扰民政治深恶痛绝,因而写此文以讽谕。文章以平常事物为喻,浅显明白,言近旨远,笔调活泼生动。按照“卒章显其志”的方式,篇末点出“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两句,并特别注明“传其事以为官戒。”

新法螺先生谭

新法螺先生谭

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是徐念慈在看过包天笑翻译的《法螺先生谭》和《法螺先生续谭》二文之后,撰写的戏仿之作。包天笑的译作是根据日本岩谷小波(1870-1933)翻译的小说《法螺吹き男爵》重译的,其原作是德国的民间故事“敏豪森男爵历险记”,讲述一个爱吹牛的男爵的冒险经历,小说以荒诞戏谑为其主要成分。《新法螺先生谭》以第一人称叙事,讲述新法螺先生在高山之巅,灵魂和躯壳一分为二,躯体下坠至地心,见到了中华民族的始祖“黄种祖”,灵魂则向上飞升,先后游历了月球、水星、太阳,最后回到地球和身躯合二为一。经过此番游历,新法螺先生发明了万用能源——脑电,由此大兴教育,传授脑电之术,不料却导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失业,于是新法螺先生只得潜归故里。

旌异记

旌异记

志怪小说集。隋侯白撰。《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十五卷,称侯君素撰。 《旧唐志》误作侯君集;《新唐志》入小说家类,卷帙均同《隋志》。该书久已亡佚,遗文存《法苑珠林》、《续高僧传》、《三宝感通录》等书中。鲁迅辑其遗文十条, 载《古小说钩沉》。唐人有称《精异记》、《积异传》者,乃字音讹传之故。

读左日钞

读左日钞

十二卷。补二卷。清朱鹤龄撰。此书主要采赵汸、陆粲、傅逊、邵宝、王樵五家之书以及诸儒之说,以补正杜预《春秋经传纂解》之阙讹,大抵集旧解者占十之七,出己意者占十之三,所以名曰“钞”。其《凡例》移,《左传》纯以史解经,所以其论人论事,时有悖于理,学者不可耽于其文之博丽而昧其义之踳驳,这才是善读《左传》。朱氏认为:“会盟战伐及日月人名地名之类,有经文不书而传特详之者,此正可推求笔削之旨。”而陈傅良、赵踳“专从不书取义,最得微旨,今备录其说以为解经翼辅。”又云:“杜氏注得孔氏疏而明,然郑立、贾逵、服虔、王肃、刘炫诸儒之说亦不可尽废,今博引而加以折衷。”其重视汉学,于此可见一斑。其书考证虽少,却时有所得。如引定公五年文公十七年二《传》,证公婿池非晋侯之婿;引《檀弓》越人吊卫将军文子事,证秦人归僖公成风之襚;引《汉书·王嘉传》,证“屈荡尸之”当作“户之”等。不妄断是其书之优点,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孔疏以“寤时生”;“寤而觉”为说,林尧叟则以“困而后寤,因寤而惊”为解,皆不可通。杨开庵、顾炎武引《风俗通》“儿堕地触开目视者为寤生”为说,朱氏则云“吾亦未敢信也”。所补二卷,据其《凡例》称:“亭林顾先生去秋自华阴寄余《左传注》数十则,折疑正舛者,皆前人未发,时此书已刻逾半,不及纂入。间取三传、三礼注疏阅之,尚多可录者,因复缀缉,与亭林所贻汇成二卷,附之简末。”《四库》系抄本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