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康

盛康
  • 姓名:盛康
  • 别名:字勗存,号旭人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清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 出生日期:1814
  • 逝世日期:1902
  • 民族族群:

盛康(1814—1902)清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字勗存,号旭人、待云庵主、留园主人。盛宣怀父。道光二十四 年(1844年)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二十六年发安徽以直隶州知州试用。二十九年署庐州知府,改署和州直隶州知州,加知府衔。咸丰三年(1853年)署江西宁国知府,调江南大营帮办粮台,抗太平军。七年以候选道发湖北,为湖北巡抚胡林翼委掌牙厘局务。同治元年(1862 年)以布政使衔任盐法武昌道,两署按察使。六年丁忧。光绪二年(1876年)于苏州购得寒碧山庄,改名留园。复以候补道署浙江杭嘉湖道,十二年署按察使。仕终加侍郎衔。工制艺,主变法,学主经世致用。辑有《皇朝经世文续编》。

盛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印旨

印旨

印学论著。明程远著。一卷。程远,字彦明,梁溪(今江苏无锡)人。工篆书、篆刻。董其昌称:“予友程彦明为汉篆,书与刻兼擅其美,识者方之文寿承、何长卿。”明万历间盛行搜集、收藏秦汉印章并摹刻汇为印谱之风气,程远亦选择各家藏印并当时名家精品,于万历二十年(1602)摹辑成《古今印则》四卷,苏宣、梁为之校订,屠隆、归昌世、王穉登、董其昌、陈继儒、姚士麟等为之序、跋,名重一时,允为佼佼之作。《印旨》附刊于《古今印则》之后,顾湘复辑入于《篆学琐著》。全文约三百字,多属心得之言,虽略取旧说参以己意,亦无造作之气。

犹及编

犹及编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千顷堂书目》题明杨名撰,入子部小说类,无卷数。今存有《盐邑志林》本,一卷,题明朱元弼撰,卷首有朱所作“引”。《丛书集成初编》本据《盐邑志林》本影印。朱元弼“引”称:“往予时有《犹及编》出入自随,所载俱盛德事。非真知灼见者不与也,不戒而为好事者持去,遂不复置于今且廿年。”后来他因“俗日益改”而复置此自随,“月书一事,不令有缺,或闻或见,或忆旧所闻见,足备鉴戒者,庶几警醒不自沉废云。”由此观之,朱原有《犹及编》已失,而此书成于万历乙巳(一六○五)年,是后来所记的“亦盛德事”,未知其原有《犹及编》是其自撰,还是杨名所撰。 篇中琐记时事,多为孝子烈女等。也有少许录自《读书镜》等其他书。共约四十来则,每则百字上下,都无标题而相杂列,其中写人述事不乏生动者。 《嘉善人陆某》则,写一青年“少有才貌”,跟其父“御史中丞某”在京读书,但是却“与邻邸女相窥”。久不能成奸,就请其馆师出主意,师让他“祷于城隍之神”。结果城隍神夜入中丞之梦,问明陆某是他的儿子,就把其子阴籍中的“某科状元”的记录一笔勾去,改罚“孤贫一世”,而对那个不配为人师表的馆师,则“命左右速抽其肠”。中丞半夜惊醒,馆僮奔告馆师腹痛难忍而死,而其子后来“终身行乞于市,无所归”。这个故事,是用一种迷信的方法进行说教,有警世意味。 《叶春华》则写一海宁卫军人,父早死,事母至孝,每日朝出暮归,晴樵雨渔,以供其母酒肉。其母性暴且多怒,酒食稍差即怒叱之,罚其跪以待食,达旦不命之起。邻人教他不必如此,他说“恐伤母志”,劝他娶妻,他说“恐不能事吾母”。最终得到县令的表彰。 《沈某妻宋氏》则,写一贫女宋氏,从小丧母,从姑而生,长大婚嫁沈某。一日其姑病,请巫医,久而未愈,巫医拒之曰: “除是割股,或可疗也”。宋氏遂待夫出, 自割股投入药内进姑食,姑疾愈乃起。此事后闻于邑云云。以上两则写至孝之人,也具劝世意味,但如此孝法,不免带有矫枉过正之嫌,有着明显的儒家说教的痕迹。

续济公传

续济公传

章回小说。署“坑余生初稿”。二百三十五回。济公的故事,虽为长篇巨制,实际上是由许多独立的故事联缀而成,用今天的话来说,是系列剧而非连续剧。因此,《续济公传》虽名为续集,情节却完全可以独立于《济公全传》之外而存在。而且故事内容与人物形象,与《全传》比也有较大的变化。续集叙述了济公率领弟子,劝导一批忠臣后裔和江湖义士,严惩卖国投降的奸臣和皇亲国戚,平定“大狄国”的内患,以保南宋江山“国泰民安”的种种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济公的活动范围从市井社会拓展到整个朝野江湖,其所作为也从撮合男女美满姻缘、扶危济困、除怪降妖扩展到关系国家安危的军机大事,社会场景更为广阔,情节也特别丰富、曲折,引人入胜。济公的形象也从一个游戏人间行侠仗义的“颠憎”,逐渐演化成一个忠肝义胆、神机妙算、佛法无边的济世活佛。

竹斋集

竹斋集

诗集。三卷。《续集》一卷。《附录》一卷。明王冕撰。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即弃去,读古兵法。曾游大都 (今北京),泰不花荐以翰林院官职,不就。归隐九里山,卖画为生。相传朱元璋攻下婺州 (今浙江金华),授为谘议参军,旋卒。工画墨梅,学扬无咎,花密枝繁,行笔劲健,生意盎然;或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亦擅竹石。兼能刻印,相传以花乳石 (青田石 一类) 作印材,自他创始。作诗多描写隐逸生活,部分作品也能反映民间疾苦,语言质朴,不拘常格。宋濂为作传,载《潜溪集》中,叙其始末甚备。《明史文苑传》亦同。续高士传以为太祖欲授以参军,一夕卒。《浙江通志》据以列入《隐逸传》。是集凡诗集三卷,乃其子周所辑,刘基序。续集诗及杂文一卷,又附录吕升所为王周行状,则王冕女孙之子骆居敬所辑。王冕天才纵逸,其诗多遒劲之气,不拘常格。然高视阔步,落落独行,无杨维桢等诡俊纤仄之习,在元、明之间颇为可贵。集中无绝句,惟《画梅》以绝句题之。续集所收,皆自题画梅诗。史称其隐居九里山时,种梅千株,自号梅花屋主。尤善画梅。求者踵至,以幅长短为得米之差。是集收入《四库全书》。

给大家看的印度通史

给大家看的印度通史

《给大家看的印度通史》是著名历史学家陈恭禄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简明、客观、朴实的印度通史类著作。共分为二十七篇,内容涉及印度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印度文明的孕育形成,到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莫卧儿帝国等历代王朝的更替,从印度历代君主的文治武功,到印度近代的民族解放运动,论述了印度国家、民族、文化形成的曲折过程,展现了印度文明的伟大创造、珍贵遗产及其对亚洲和整个世界的深远影响。

一字顶轮王瑜伽经

一字顶轮王瑜伽经

亦称《瑜伽一字顶轮王真言观行仪则》、《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一字顶轮王瑜伽究竟仪则》等。密教仪轨经典。唐天宝十二年(753)不空译,田良立笔受。一卷。属持明密教佛顶部仪轨,说金刚佛顶瑜伽现行法,参入瑜伽密教观法。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