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贻汾

- 姓名:汤贻汾
- 别名:字若仪,号雨生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武进人
- 出生日期:1778
- 逝世日期:1853
- 民族族群:
汤贻汾(1778—1853), 字若仪,号雨生,别号少云子、少云道人,晚号粥翁、琴隐翁。江苏武进人。其祖父汤大奎官福建凤山知县,守城殉职,其父荀业同死。汤贻汾少承母教,侨居福安。以祖、父难荫袭云骑尉,授扬州三江营守备。改补广东抚标右营守备,升山西大同镇灵丘路都司。不久,擢浙江抚标中军参将、乐清协副将。后荐升温州镇副总兵,未赴任。以见忤上官,退居林下。侨寓南京,筑琴隐园,结交海内名宿:“招邀胜侣,结诗社,觞咏无虚日。名士渡江来者必诣其庐,隐然负时望”(同治《上江县志》)。与侯云松、秦耀曾、梅曾亮、许宗衡、金鳌等过从甚密。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金陵,城破,赋绝命诗,投池死。谥贞愍。
汤贻汾精骑射、娴韬略,工诗词,精音律,抚琴、围棋、吹箫、击剑诸艺皆能,且通天文、地理及百家之学,“有诗、书、画三绝之称”(金武祥《粟香随笔》)。画负盛名,为嘉道后大家,与戴熙相匹,并称“汤戴”。论者评其诗云:“其诗于清和逸隽之中,多悱恻缠绵之致。不追琢而工,不矜饰而艳,不瞡瞡于摹古而自不失古人矩律”(吴云《汤贞愍公诗序》)。龙榆生谓其“与同邑董士锡善,常共论词,亦常州词人中之健者”(《忍受漫录》)。著有《琴隐园诗集》三六卷、《琴隐园词集》(别题《画梅楼倚声》)四卷、《画荃析览》等。蒋宝龄《墨林今话》称其制有《梯仙阁三种曲》,令家婢歌之,咸能上口。今仅知其著有戏曲二种:杂剧《逍遥巾》有刻本传世;传奇《剑人缘》“旧有刻本,兵燹后散失。三十年来,求之不可得”《汤涤《逍遥巾·跋》)。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五、顾寿桢《汤将军传》、蒋敦复《汤将军行略》、杨象济《书汤雨生将军事》(均见《续碑传集》卷六四)、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四三、李濬之《清画家诗史》庚下及《同治上江县志》等。
汤贻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K.考夫卡著。纽约哈考特-布雷斯-约万诺维奇公司1935年出版。本书1937年出版过傅统先的中译本。考夫卡主张"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心理学既研究直接经验,又研究行为,行为是出发点。他把物理学的概念引入心理学,提出"物理场"和"心理场"等概念,并普遍应用于生理过程、行为过程和意识过程。他论述了"同形论",即认为生理过程与心理过程在结构形式方面完全等同,生理过程是"意识的相关物",用"场"解释神经系统的组织作用,用"场组织作用"和整体性概念解释经验、知觉、感觉对比、错觉、记忆、遗忘及其他心理过程。认为"完形趋向律"(即只要主要条件允许,心理的组织作用总是力趋于完善)是一条总的原则,尝试错误在学习中不起作用,只有顿悟才是学习的本质。客观观察法和经验内省法都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本书是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把自己的学说加以系统化的一部著作,概括了作者的格式塔理论的要点。
梁州记
甘肃地方志。后凉段龟龙撰,清张澍(1781—1847)辑。原十卷,一说八卷。段氏原书久佚,张氏于《太平御览》、 《初学记》、 《北堂书抄》、 《艺文类聚》诸书辑得二十余事,加以考证纠误,集成是书。记述今甘肃河西走廊历史、地理、民族及吕光事迹。
昙芳守忠禅师语录
昙芳守忠禅师语录,二卷,元守忠说,继祖等编,虞集序,正印跋,继祖跋,觉慧跋,附真讚、舍利讚、行业记、塔铭,又云大中大夫佛海普印广慈圆悟大禅师语录。南岳下第二十二世,嗣玉山珍。(原作二十世,今依五灯全书及增集续传灯录,珍嗣虚舟度,五灯不载,见续灯录目录。)元至正六年(1346)序刊,卷上收录住崇因、太平兴国、大崇禧万寿、兴圣万寿等寺的语录。卷下收录大龙翔集庆寺语录及偈颂、佛祖真赞、自赞、题跋、行业记、塔铭等。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八套。
金刚经灵验传
金刚经灵验传,三卷,日本净慧集并跋。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
简称《善无畏行状》。佛教传记。唐李华撰,撰时不详。此文六百余字,扼要记述唐代密宗奠基人善无畏的生平事迹。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无言童子经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集经十二无言菩萨品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