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贻汾

汤贻汾
  • 姓名:汤贻汾
  • 别名:字若仪,号雨生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武进人
  • 出生日期:1778
  • 逝世日期:1853
  • 民族族群:

汤贻汾(1778—1853), 字若仪,号雨生,别号少云子、少云道人,晚号粥翁、琴隐翁。江苏武进人。其祖父汤大奎官福建凤山知县,守城殉职,其父荀业同死。汤贻汾少承母教,侨居福安。以祖、父难荫袭云骑尉,授扬州三江营守备。改补广东抚标右营守备,升山西大同镇灵丘路都司。不久,擢浙江抚标中军参将、乐清协副将。后荐升温州镇副总兵,未赴任。以见忤上官,退居林下。侨寓南京,筑琴隐园,结交海内名宿:“招邀胜侣,结诗社,觞咏无虚日。名士渡江来者必诣其庐,隐然负时望”(同治《上江县志》)。与侯云松、秦耀曾、梅曾亮、许宗衡、金鳌等过从甚密。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金陵,城破,赋绝命诗,投池死。谥贞愍。


汤贻汾精骑射、娴韬略,工诗词,精音律,抚琴、围棋、吹箫、击剑诸艺皆能,且通天文、地理及百家之学,“有诗、书、画三绝之称”(金武祥《粟香随笔》)。画负盛名,为嘉道后大家,与戴熙相匹,并称“汤戴”。论者评其诗云:“其诗于清和逸隽之中,多悱恻缠绵之致。不追琢而工,不矜饰而艳,不瞡瞡于摹古而自不失古人矩律”(吴云《汤贞愍公诗序》)。龙榆生谓其“与同邑董士锡善,常共论词,亦常州词人中之健者”(《忍受漫录》)。著有《琴隐园诗集》三六卷、《琴隐园词集》(别题《画梅楼倚声》)四卷、《画荃析览》等。蒋宝龄《墨林今话》称其制有《梯仙阁三种曲》,令家婢歌之,咸能上口。今仅知其著有戏曲二种:杂剧《逍遥巾》有刻本传世;传奇《剑人缘》“旧有刻本,兵燹后散失。三十年来,求之不可得”《汤涤《逍遥巾·跋》)。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五、顾寿桢《汤将军传》、蒋敦复《汤将军行略》、杨象济《书汤雨生将军事》(均见《续碑传集》卷六四)、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四三、李濬之《清画家诗史》庚下及《同治上江县志》等。

汤贻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是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著作。 本书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在这一系列讲座中,纪德主要的关注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他通过解读陀氏的书信和小说文本,层层剖析了陀氏的文学思想以及艺术风格。他深入到陀氏及其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了谦卑与傲慢的相互转化、人物思想的二重性等陀氏创作的主要特点。

崔公入药镜注解

崔公入药镜注解

元末明初王道渊 (玠) 注。唐末五代人崔希范于五代撰《入药镜》,教人采先天气,运后天气,烹炼精气神,修炼内丹。王道渊逐句详释,劝人行火退符之间,务在存诚。末尾更附《挂金索》

删正二冯评阅才调集

删正二冯评阅才调集

《删正二冯评阅才调集》是纪晓岚针对清初学者冯舒、冯班评点五代后蜀韦縠所编唐人诗《才调集》的门户之见,特对二冯之评点进行删正的作品。冯班推崇西昆,专意古学,与其兄冯舒评点《才调集》时,极力贬斥江西诗派。纪晓岚认为,江西之弊在粗俚,西昆之弊在纤俗。不善学之,同一魔道,不必论甘而忌辛。

双烈记

双烈记

明代传奇剧本。又名《麒麟记》。张四维撰。《曲品》著录。根据《宋史·韩世忠传》敷演。写宋韩世忠投军京口,遇妓女梁红玉,结为夫妇。鸨母嫌弃穷军汉,韩忿而出走,在镇压方腊和勤王报国中得官,率兵驻守镇江,抗拒金兵。梁红玉从戎助夫,金山江上一仗,大败金兀术,将金兵围困在黄天荡内。金兀术买通奸细,掘河故道逃走。梁为国忘私,上本弹劾韩骄兵纵敌。朝廷念韩世忠夫妇之忠义,非但未降罪,反而擢升韩为横海、武宁、安化三军节度使,梁氏亦封为两国夫人。后因秦桧谋害岳飞,韩世忠面斥权奸,悲愤辞官,夫妻隐居西湖。剧中梁红玉击鼓战金山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颂。今京剧、汉剧、徽剧及川剧中,都有《战金山》(或名《娘子军》、《黄天荡》)剧目,皆来源于此。今存明刊本和清抄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明末汲古阁原刻本影印。

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元杂剧剧本。简名《龙虎风云会》或《风云会》。罗本(即罗贯中)撰。末本。本剧据《宋史·太祖本纪》、《赵普传》及民间传说编撰而成。叙后周世宗时,四方战乱不息,于是命马步亲军指挥使石守信招募智勇之士。守信部将王全斌荐赵匡胤,守信遣部将潘美前往征聘。匡胤和朋友赵普、郑恩、曹彬等在外闲行,遇卜者苗光裔。苗谓匡胤有帝王之相,其他诸人亦为一方诸侯。适潘美来聘、匡胤随之入朝。经守信保举,周世宗委任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有《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影印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本,又有《元曲选外编》排印本。

书湖州庄氏史狱

书湖州庄氏史狱

查维佐年箫查慎行年措清初的“庄氏史狱”,因庄廷撬其人“私撰”明史而兴,牵连甚广,死难者甚众。其情节大致是,庄廷巍购已故朱国祯所撰明史,召集宾客加工成书。庄死,其父刊行。有吴之荣者,因贪赃罢官,将庄氏史作为把柄欲诈取钱财,并图复职,诈财未遂,即向官府告评,致兴大狱。该史列名“参阅”(亦作“参订”)的二十四人中,颇有当时的知名人士,无不牵连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