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崇黻

- 姓名:傅崇黻
- 别名:字篦笙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山阴(今绍兴)人
- 出生日期:1861
- 逝世日期:1931
- 民族族群:
傅崇黻(1861—1931),字篦笙,又字本善,号懒园、懒园居士,山阴(今绍兴)人。近现代著名医家,中医教育家,书画家。林吕建编《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余绍宋著《书画书录解题》有载。 傅崇黻光绪年间中举人,曾任睦州教谕。鼎革以后,弃儒就医。返故里螺峰悬壶,兼课医徒,医名很大;后又赴杭城施医,医誉甚隆。 傅崇黻是近代首创中西医汇通的医学家。自十八世纪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后,祖国医学遭受严重摧残。傅氏为拯救祖国传统医学,撰写了《振兴中医中药之刍议》,呼吁开办中医学校,改革中医教育,认为“欲振兴医药,非速召集医学大家,组织医药学校,造就医药人才……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毕业后择其优者,派往欧美留学,采他邦之长以补我之短,庶中西贯通。” 傅崇黻也是开神州中医教育之先河的教育家。民国四年(1916),他在杭州联络浙江中医药界人士,集资创办浙江中医专门学校,自任首任校长,并兼医务主任。他自编教材,亲自授课。这是现代中国最早的中医专门学校之一,为培养大批优秀中医药人才、振兴中医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傅崇黻精于内、妇、儿科,承绍派伤寒传统,学宗仲景,主张用六经辨证诊治温热时病,辩证重湿,施治主化,用药朴实轻灵,重视邪有出路。著有《懒园医话》二卷(1921年)、《懒园医语录》、《懒园医案选》及编撰《众难学讲义》(1935年刊)《运气学讲义》(1938年刊)、《外科要旨讲义》、《组织学讲义》(1935年刊)等多种。
傅崇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罗斯莫庄
四幕悲剧《罗斯莫庄》发表于一八八六年,翌年即在挪威、丹麦上演。这出戏的写作,与一八八五年剧作家回挪威小住有密切关系。易卜生在特隆赫姆工人联合会为他举行的一次集会上,讲了自己新近对政党纷争局势与人民精神生活状况的观感。他认为,挪威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缺少真正的民主与自由;挪威社会需要“品质、意志和灵魂上的高尚”。他返回德国后,就迫不及待地在慕尼黑构思、写作这出新戏。此剧在中国,除了潘家洵的译本,还有刘伯量的《罗士马庄》(1930)。 这出戏的主人公罗斯莫牧师是罗斯莫庄的最后的继承人,虽已退职在家,但凭着罗斯莫这个古老望族的声誉,在地方上仍有很高的威信。他的妻子碧爱特遵守罗斯莫庄的古老传统,热爱自己的丈夫,但不知为什么竟从庄园的一座桥上跳进水沟自杀了。对此事,大家都讳莫如深。从此,给碧爱特做伴并料理家务的吕贝克小姐更能畅行无阻地影响罗斯莫了,她使他从保守的方面转向急进的潮流。
树上的男爵
《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篇长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小说以传统叙事手法隐喻了现代社会里人的迷失自我、完整性丧失以及焦虑迷茫的生存状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处于生存困境下的人类个体追求自我存在空间和价值的历程。同时在时间轴上,体现了通过对个人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从而达到非个人主义完整道路的主题。小说思维活跃、思想深刻,深刻的刻画了现实的种种弊端,启迪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和现实社会予以深入思考。
莫须有先生传
现代长篇小说。废名著。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12月初版。张作霖决定将北京大学改为京师大学堂,正在北大英文系就读的废名愤而休学,避居西山,心情苦闷。这段生活经历构成了《莫须有先生传》的创作素材。小说记叙了莫须有先生避居乡下的一段经历。莫须有先生是个捉摸不定的人,没人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他自恃高雅,内心遵奉古圣芳贤的哲理,他骑驴子下乡,一路大发议论,却被种种现实吓得魂不附体。他在乡下租房为了省钱,却幻想同一位小姐做赴海殉情的风流艳事。他想给寄寓的山舍起个雅号,但左右听到的却是东邻西舍媳妇们的口角,毫无宁静可言。乡居无聊,整天与房东太太闲谈,搬出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的书来炫耀。他也写情书,但却都是梦境。他忽然说要去寻短,吓得房东太太不分昼夜看着他,但他其实并不想出门,只是念叨着“余忠于生命,今日得此生命,为无知也!”人们终于不知道莫须有先生最后会是怎么样。小说遇事即发议论,见人即抒感慨,缺乏将全书形成艺术整体的内在线索,文笔较为松散,但也反映出作者着意于小说散文化的追求。
沉郁的梅冷城
短篇小说。《沉郁的梅冷城》描写梅冷城发生的一件惨案:保卫队长利用一次爆炸事件枪杀100余人,声言是参与这一事件的他的弟弟提供证词。当弟弟质问他时,他诬称弟弟“发疯”而将其关押。
风尘侠隐鹰爪王
武侠小说,郑证因著。《鹰爪王》为郑证因的成名代表作,故事节奏明快,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主要叙述淮上大侠王道隆(即鹰爪王)与凤尾帮结怨,率领淮阳派及西岳派等侠义道英雄,前往雁荡山分水关十二连环坞(即凤尾帮总舵)拜山的历程。
摩诃衍宝严经
晋代失译师名,即《大宝积经》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