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

解缙
  • 姓名:解缙
  • 别名:字大绅,号春雨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西吉水州
  • 出生日期:1369年
  • 逝世日期:1415年3月4日
  • 民族族群:

解缙(1369年-1415年3月4日),字大绅,号春雨,谥文毅,江西吉水州(今江西吉安吉水县)人,解纶之弟。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


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授庶吉士,尝草书万言指斥时政,明太祖称其才,改御史。后以帝命回里。太祖死后,解缙奔丧至京,有人劾缙违诏旨,谪河州卫(今属甘肃)吏。明成祖即位,擢侍读,命与黄淮、杨士奇、杨荣等入值文渊阁,预机务。主持修纂《永乐大典》,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及《列女传》。永乐二年(1404),进解缙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供职翰林,深为皇帝信任。一次中秋节时,成祖与群臣宴乐,月被云遮,不得赏月,帝心不怿,解缙即帝口占《风落梅》一阕。词云:“姮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看群臣见,拼今宵倚阑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皇帝听后非常高兴,停杯以待。至午夜,云散月出,帝笑曰:解学士士真才子夺天乎也。命群臣满酌,尽欢而罢。仁宗未立为太子时,长期在南京监国,其弟朱高煦在京乘机对他肆意中伤,成祖毫无顾念之心。一日宫中出《虎顾诸彪图》,命解缙题诗,解缙题道:“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皇帝观诗后,恻然动念,即日命大臣夏原吉迎长子高炽于南京,父子欢洽。《明史·解缙传》称:解缙少年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引拔士类,有美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当议立太子时,大臣淇国公丘福力主立成祖次子汉王高煦,而解缙以高煦性情凶诈,力主立成祖长子朱高炽。因此,朱高煦深恶解缙,屡进谗言,解缙被贬官广西布政司参议。永乐八年(1410),解缙入京奏事,值成祖北征,谒太子而返。朱高煦以此构罪解缙“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明史·解缙传》)。成祖怒,“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同上)。永乐十三年(1415)被杀,并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英宗正统元年(1436)诏还所籍家产。宪宗成化元年(1465)复缙官,赠朝议大夫。解缙工诗善书法,天资聪敏。《四库总目提要》称:“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当时有才子之目。”生前著述甚多,但多散佚。康熙间,解缙之十世孙解悦,搜求校订加以整理,成《文毅集》十六卷。

猜你喜欢的书

神探维克多

神探维克多

星期天下午,风化组的维克多步入巴拉塔扎尔电影院纯属偶然。这之前,他在跟踪一名嫌疑犯,但约4点钟时嫌疑犯在熙熙攘攘的克里希大道上消失了。为躲避嘈杂的人流,他在一家露天咖啡馆坐了下来,拿起一份晚报浏览。一则短新闻吸引了他。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法国作家缪塞(1810——1857)的长篇自传体小说。作品以第一人称“我”的独白方式叙述了一个染上“世纪病”的“世纪儿”的生活遭遇。主人公沃达夫是一个涉世不深的贵族青年,在一次晚宴上发现他所热爱的女人欺骗了他,感情上受到强烈刺激。为摆脱痛苦,他在友人戴尚奈的怂恿下转向放荡无羁、醉生梦死的堕落生活。父亲去世后,他回到乡下,遇到一位温柔纯良的年轻寡妇比莉斯。他们相爱了,但沃达夫始终无力摆脱过去的阴影,一面狂热地爱恋比莉斯,一面却无端地猜忌和折磨她。最后俩人只得在痛苦中分手。作者通过刻画沃达夫迷惘、忧郁、颓废、苦闷和怀疑一切的性格特征,再现了他那个时代许许多多“世纪病”患者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以夹叙夹议的手法,相当深刻地概括分析了波旁王朝复辟时代法国的政治形势、思想动态和社会风习,试图揭示流行于这一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中间的“世纪病”的实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失败和拿破仑帝国的崩溃,意味着青年们可以建功立业的光荣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的理想和希望在充满庸俗、自私、丑恶和虚伪的社会现实面前完全幻灭,于是蔑视一切,怀疑一切,在纵欲狂饮中消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旧时的盛宴

旧时的盛宴

《旧时的盛宴》,名副其实的民国腕儿写民国范儿。民国人,不管是为官的,为学者的,还是普通人,即便是小商小贩都有敦厚相、坦然样儿;家庭、婚恋、玩乐、衣装,在最日常的生活中也有一种又闲适又讲究的范儿。梁实秋的饮酒、喝茶吃烧饼加油条,吴文藻的求婚,徐志摩的情书,石评梅的殉情,无不说明了民国人的爽利、真性情,以及讲究生活的风尚。《旧时的盛宴》通过名家之笔,构造一席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的民国盛宴。民国不止一面,它是大师的民国,也是民众的民国,听李叔同、鲁迅、苏青……为你讲述真的民国!

字诂

字诂

清人黄生撰,清初成书。取晋张揖《古今字诂》中二字名书。一卷,一百二十四条。论证字的形、音、义,间或研求“不惜”、“郎当”、“了鸟”等复音词的得名之由,探寻音转轨迹,并专列“无字之音”条,讨论方言、译语中借字寄音现象。系编取魏张辑《字诂》以名其书,于六书训诂多有发明。每字引征博奥,诠释有新义。有康熙52年刊本,指海本等。

罪言

罪言

唐杜牧作。此文当作于大和八年(834)。见《樊川文集》第五卷。作者在文章的开篇解题说:“国家大事,牧不当官,言之实有罪,故作《罪言》。”表明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抱负,也流露了自己对时局的愤激之情。本文从现代所谓地理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强藩割据的“山东”,即今河北地区,对于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它们是“王者不得不可为王,霸者不得不可为霸”的要害之地,安史之乱后朝廷失去了对该地的控制,以致“生人日顿委,四夷日猖炽。”面对着强大的藩镇割据势力,他认为上策在于朝廷革新朝政以自强,加强实力来重树朝廷的威性,中策莫如先攻起山东的咽喉魏,而“不计地势,不审攻守”的“浪战”为下策。文章总揽天下古今,剖辨形势机宜,见解精明而切于实际,笔势纵横捭阖,是一篇难得的“经济大文”。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凡二卷。唐代菩提流志译。略称佛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属密教之随求咒法,主要阐释大随求陀罗尼之‘心中心咒’之功力广大,并揭示此咒及诸印契所具之不可思议力。上卷叙述一切佛心中心大陀罗尼、菩提心成就、如来语之诸印契等,下卷则叙述如来之大通力、随心陀罗尼、咒法及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