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然超智

奇然超智
  • 姓名:奇然超智
  • 俗姓: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四川成都人
  • 出生日期:1610
  • 逝世日期:1674
  • 民族族群:

奇然超智(1610~1674),明代临济宗僧。四川成都人,俗姓胡。号奇然。九岁于四川中峰寺出家。曾参祝家庵印心、天童密云圆悟、破山海明、象崖性珽等诸尊宿,后礼鹿门山之宕山行远,并得其法。历住宝山灵慧寺、双池寺、白水寺、黄龙寺等。康熙十三年示寂,世寿六十五。遗有奇然智禅师语录二卷。

奇然超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

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

《苏格拉底最后的日子》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347年),西方思想传统奠基人之一,同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齐名。柏拉图来自一个长期在雅典政界扮演重要角色的家庭,但由于厌恶政治圈内的暴力和腐败,他拒绝沿循这一家族传统。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 (他的朋友兼老师)被判死刑,更让他感到失望和恶心。受苏格拉底对道德标准的性质的种种讨论的启发,柏拉图想到要用哲学,而不是政治,来治疗社会的各种弊病。这最后成为了他的一个基本而持久的信念,即除非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否则,社会的弊病永不息止。

新官到任仪注

新官到任仪注

《新官到任仪注》是有关明代庆贺、乡饮、祭祀等礼仪程序与规范的官箴书。“仪注”主要关注于“仪式的程序和操作细节,是规范性、说明体的文字,可以用作仪式指南。”全书涉及的礼仪类型分十八种:在外开读礼仪、进贺礼仪、乡饮酒礼仪、释奠礼(图)、释菜礼仪、春秋祭祀社稷仪、春秋祭祀风云雷雨山川城隍礼仪、祭祀岳镇海渎帝王陵庙礼仪、守御官祭加纛、祭无祀鬼神礼仪、里社、乡厉、祭祖先、日食仪、月食仪、鞭春仪、朔望行香仪、新官到任仪。书中还提到明代一品至九品文武官的服饰,及文武官陪祭服,书后附有“拾遗”与“附录”。

九天上圣秘传金符经

九天上圣秘传金符经

九天上圣秘传金符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为选择日辰吉凶之书,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金符经》,言观星择日之术。谓天有九星(即妖星、或星、禾刀、煞贡、直星、卜木、角已、人专、立早),轮流值日。凡人家有起造、婚丧、迁徙、祭祀、出行等事,须慎择日辰,如遇吉星当值则万事如意,遇凶星则家破人亡。书中依六十甲子顺序排列每年十二月日历,标明每日当值星宿名称及所主吉凶。世人有事可查看日历,推算吉凶。 第二《诸葛先生万年出行图》,传为诸葛孔明所传。此图共三幅,皆为圆形日历表,标明一年十二月每日吉凶。人家行事可依此图选择吉日,回避凶煞之时。 第三,此书末杂抄短文数条,皆与推算日辰吉凶有关。

留书

留书

凡一卷。完成于清顺治十年(1653)。是一部总结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探讨社会历史治乱及政治制度得失的重要著作。所谓《留书》,顾名思义,即留存箧中暂不发表的著作。因未传刻,抄本又多年未见,故其内容一直不得而知。1985年,浙江宁波天一阁骆兆平在编著浙东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的《伏跗室书目》补遗一卷时,发现了由郑大节父子订校的《留书》抄本。该抄本有黄宗羲的自序和正文,正文分《文质》《封建》《卫所》《朋党》《史》五篇。作者在《自序》中说“为书八篇”,“其书不可不留也”。康熙二年(1663),作者在《留书》的基础上又作《明夷待访录》,将《留书》的大部分内容采入。

将将之将

将将之将

传记。曹聚仁撰。蒋百里(1882-1938),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901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2年出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9年,随梁启超等赴欧考察。先后辅佐过蔡锷、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1936年,在西安事变的和平演变中起过重要作用。1937年日军侵华,蒋百里积极投身抗战。1938年11月病逝宜山,被国民党追赠上将军衔。著作有:《欧洲文艺复兴史》《日本人》《国防论》等。在本书中,曹聚仁用精炼的笔触交代了复杂的时代背景,撷取蒋百里人生中的重点事件予以讲述,如出任保定军校校长、作为西安事变中的“特客”、历次赴欧考察等,并用较多的笔墨将蒋百里最具智慧的军事思想一一道来,其间也夹杂着蒋百里与左梅的爱情故事、对女儿的教育与呵护,显示出他的真挚、柔情。世人多感叹蒋百里命运不济,未能一展才能,而曹聚仁则认为是蒋百里所生的时代太特殊,他已成功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值得后人敬仰。

台案汇录庚集

台案汇录庚集

本书分五卷,为清代台湾关系档案汇录第七集,称为「台案汇录庚集」。前三卷,由「明清史料」戊编辑录而得;后二卷,采自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三年间之「廷寄」。前后两部分,统属林爽文事变之原始资料。卷一至卷三,共收一百七十五件,其中多数为奏折、少数为上谕。按此事变起于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彰化失守、终于五十三年二月庄大田被擒。而此一百七十五件中,祇有五十余件属于此一期间之文件,余均为事后所谓「善后事宜」诸案。卷四至卷五,共收一百八十件,统属上谕。自五十二年八月五日迄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军机大巨大学士阿桂与和珅直接寄与钦差协办大学士总督将军公福康安及其少数参与台湾军事长官上谕共一百九十一件(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曾予印行;题曰「廷寄」,列为「台湾丛书」第四种);但其中有「明发」上谕十一件已见于前述「明清史料」戊编并已收入前三卷,因仅录如上数。此等「廷寄」上谕原不公开,如非福康安后人保存(或录存副本);或许永无流传。因此,其史料价值甚高。关淤「林案」文献,分见于本丛刊已不少;其中较详尽者,当以第一○二种「钦定平定台湾纪略」为最,足资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