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年

- 姓名:郭松年
- 别名:号方斋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浙江缙云南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郭松年,号方斋, 金末元初缙云 (今浙江缙云南) 人。元至元十七年至二十年 (1280—1283) 以西台御史的身份巡视云南。著有《大理行记》一书,记述了元初大理地区社会经济生活状况以及山川、风物等,是研究西南丝路的重要参考文献。
郭松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手绢上的花田
日本儿童文学作家安房直子的中篇童话。1972年由茜草书房出版。在一个寒冷的黄昏,邮递员良夫去送一封寄到菊屋酒店的信。这家酒店在20年前便被烧光了,只剩下一座破旧的酒库。不可思议的是破旧的酒库里竟住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读了信,说要出远门,把一只陶壶托付良夫代为保管。这是一只神奇的陶壶,只要在壶的旁边摊开一块手帕,再唱“出来吧,出来吧,造酒的小人”,便会从壶里走出五个小人——爸爸、妈妈和三个孩子。他们在手绢上种满菊花苗,菊花苗转眼便开出花朵,小人们把花朵摘下,倒进壶里,然后他们回到壶中,便造好了一壶上等美味的菊酒。老奶奶说,作为保管陶壶的报酬,良夫喝多少菊酒都没关系,但必须做到两件事:一是小人造酒的事对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太太都要保密;二是绝对不许卖菊酒赚钱。如果违反这两个约定,将会招致不幸。神奇的陶壶给良夫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后来他与花店的小姐惠美子结婚了。有一次良夫躲着惠美子造菊酒时,被惠美子发现。从此惠美子用菊酒送礼,别人作为回谢,也送她许多珍贵的礼物,为了买新房又将菊酒卖给别人。惠美子卖菊酒尝到了甜头,不断增加小人们的劳动量,每天都要小人儿出来造酒,把小手绢换大手绢,大手绢换成包袱皮,最后换上了桌布。有一天,良夫发现那座旧酒库被拆毁,建起了新的建筑,惠美子知道这件事很高兴,说老奶奶不会回来了,再不必为卖菊酒担心了。良夫先是为卖菊酒而吃惊,后来也对做菊酒非常热心起来。有一天他为小人们做了一只精巧的小提琴,谁知,父亲小人拉起了小提琴,小人们跳着舞,走出了桌布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在酒库的旧址建起了一座新的菊屋酒店。良夫和惠美子害怕老奶奶会来讨要陶壶,便急忙买下了郊外的一所房子,偷偷地搬走了。意想不到的是,新居的邻居竟是那造菊酒的五个小人儿,原来良夫和惠美子用卖菊酒的钱买了小人的房,并且自己也变成小人,来到了小人的世界。最后良夫和惠美子逃出了小人世界,正好置身于新开张的菊屋酒店,面对好象从来不认识良夫的那位老奶奶,良夫羞愧无言。
十四朝文学要略
研究著作。刘永济著。二卷。为作者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时所作讲义。自上古编至隋代而止,故名。卷首“叙论”,通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旨趣。卷一“上古至秦”分论“古代茫昧难征”、“孔子删述之影响”、“诗经为后世感化文学之祖”、“春秋时诗学之盛”、“纵横家为诗教之流变”、“论著文之肇兴”、“诸子文学之影响”、“战代文学风气有三大宗主”、“楚辞为赋家之祖”、“嬴秦统一与文学”。卷二“汉至隋”分论“辞赋蔚蒸之因缘”、“两京赋体之流别及其作家之比较”、“赋家之旁衍”、“汉乐府三家之消长”、“两京当诗体穷变之会”、“史体之大成及马班之同异”、“篇体变古之殊尚”、“魏晋之际著文之盛况”、“六朝诗学之流变”、“南北风谣特盛及乐声流徙之影响”。书后附《〈旧唐书·音乐志〉所载清乐曲目表》、《文体孳乳分合简表》。征引繁富,阐论精到。四十年代初曾由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根据作者校订增补本校勘出版。
青楼集
曲史资料。元夏庭芝撰。叙述南戏艺人龙楼景、丹墀秀,诸宫调艺人赵真真、杨玉娥,杂剧艺人珠帘秀、李芝秀等百余个女艺人的生平,并介绍她们的专长、轶事以及同某些戏曲作家、诗人的交往。间载有关男艺人的事迹。是研究元人杂剧和我国戏剧史的重要资料。《补元史艺文志》以为乔吉撰。一卷,有《续百川学海》、《双梅景庵丛书》、《郋园先生全书》、《古今学海》、《绿窗女史》、《说郛》、《香艳丛书》等本。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排印本,1959年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
鬼谷子天髓灵文
鬼谷子天髓灵文,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宋代。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本书内容颇为杂乱、以符咒术为主,兼服丹药。上卷为鬼谷子《秘密天文》,内载隐形藏体符、驱冲入室符、魂游三界符,火假四大符、五假符等十余种符文。依法书符吞服,并念咒语,可以隐形尸解,驱役鬼神。又有《求祭福神应灵之法》,内载天甲符、地甲符、人甲符、鬼甲符、通目符、伏藏符、冢墓符等,谓书符念咒,可以识天灾,见伏藏,寻人送鬼,见神捕贼。下卷有《混天移地法》,内载天地人、龙虎风云、金、木、水、火、土等十二种印图。谓施用神印能制天动地,克敌制胜,降龙伏虎,起云生风,辟金生木,行水发火,生长谷菜等。又有《天髓治国安邦章》,内载灰坛图、开心符、通身符、战胜符、神兵符等。谓依法施用,能千变万化,出有人无,撤豆成兵,斩草为马。又有《点检法》,依法施符念咒,可起死回生,又有返魂丹、招魂符、登波术、启扉术、脱壳现形术、分神散、异容散、知命丹等灵药和法术。
楞严经要解
楞严经要解,二十卷,宋戒环解,及南序,行仪跋。亦称《首楞严经要解》,简称《楞严要解》。佛典注疏。是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分三科:(1)通释经题;(2)通叙科判;(3)正释经文。作者在“通叙科判”中称:“《楞严》即般若、法华之中,实大乘终极之教。”本书前有南宋建炎元年(1127)沙门及南序。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观所缘缘论会释
观所缘缘论会释,相宗八要解第三。佛典注疏。明明昱撰。一卷。是古印度陈那造、唐玄奘译《观所缘缘论》的注释书。书首初释论名,认为:“所缘缘者,惟一色等法,具足有境、引生二义。而馀乘别执极微者,纵许引生,缺有境义;别执和合者,纵许有境,又无引生。故论主令彼观察二义斯备,方可立宗。”次释论文,在释文中时有征引护法造、唐义净译《观所缘缘论释》的有关解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