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养吾

谈养吾
  • 姓名:谈养吾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武进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谈养吾,生于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江苏武进横林五柏塘人。


父谈晋三,19岁承父命从章仲山的嫡传姻亲杨九如习「天心正运」大玄空(三元九运山水飞星)。1919年至上海任职交通部上海电报局,后任江苏电政监督及局长。之前乡下从事教育工作。1922年在上海成立「三元奇术研究社」,1922至1925年连续出版《大玄空路透》、《大玄空实验》、《辨正新解》三部书。1925年转入新闻报,任编辑部事宜。


1929年河南渑池县,遇江西修道人李虔虚道长,传授玄空古义真诀,恍然大悟,觉今是而昨非。继之于1930年3月登报启事,向以往购买他的三本着作研习章氏大玄空者致歉,并开始招生函授「玄空六法」讲义。


1936年李虔虚道长卒。1937年春刊行《重注辨正心法讲义》,并开始编注《地理辨正玄空述义》。1938年目疾加剧,诸小儿尚在求学,父母年届古稀,一门十余口,生活澹泊。(1928年任职北京交通部驻上海电料管理局一年,之前一年任职安徽全省卷烟特税一年。)1941年1月2日儿子谈国光与黄氏女结婚,时父妻尚在。


1943年着《大玄空六法本义》即《玄空本义谈义吾全集》,1946年开始接受购书预约,因八十部书印刷费一千元太昂贵,预购款多无寄到,以致迟迟不能出版,拖到1948年得香港赵求是(景羲)的有心擘划而得以出版。据闻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日军侵华北,8月13日上海军变,11月12日上海被日军占领,之后至晚年的谈养吾,为了养家活口,专致于研究学术,又备受兵焚蹂躏,苦况可想而知。


谈氏宣扬李虔虚道长的「两元八运」、「玄空六法」,舍弃原先所习的「三元九运」,发现飞星缺失,无法突破之故。谈氏个性格狷介,不攀龙附凤,甘于澹泊寂寞,毕生惟以研究术数为志事,为追求真理,付出全部心血。为人看地造福,润金随缘随意,不计多寡,对家乡父老尤多照顾。谈在学术研究良心的立场,希望弥补章氏玄空的缺失,于是招生函授新「玄空大法」;使习玄空地理者有所比较,各取其长。


反观当时大力宣扬章氏玄空的沈瓞民、申听禅、江志伊、尤雪行、荣柏云等人,之前都曾经向谈养吾学习请益过,谈师也诚意倾囊相授,后来却个个自立门户,站在他的肩膀上,叫他情何以堪?当时谈养吾没显赫家世,不善逢迎趋奉,不伎不求, 学者风范。一生命与运蹇,生不逢时,生前奔波动荡,杌陧不安;身后留下呕心沥血著作,又被某些不肖之徒剽掠剞劂,用以沽名钓誉。命欤?时欤? 

谈养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

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

撒路斯提乌斯是古罗马著名史学家,这是一部描述古罗马历史的名著,极有史料价值。 罗马的史学到了撒路斯提乌斯(Gaius Sallust Crispus, B.C.86~35年)的手里跃进了一大步。撒路斯提乌斯也是一个活跃于政界的显赫人物,曾当选为保民官。在当时罗马党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他因追随恺撒而与西塞罗积怨很深。恺撒与庞培进行大决战时,他随恺撒前往北非,直接参加了消灭庞培余党的战斗。之后,他被恺撒任命为努米底亚总督。在总督任内,他大肆搜刮钱财,回罗马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别墅。恺撒被刺以后,他归隐林园、潜心著述。

集韵

集韵

韵书名。宋丁度、李淑等奉敕编撰。十卷。二百零六韵。体例仿《广韵》,但韵目名称和次第稍有变动。参考当时读音更订反切。收字五万三千五百的二十五(包括古体、或体、俗体等不同字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韵书。完稿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后司马光续编,英宗治平四年(1067)成书。本书以《广韵》为底本修订成,韵目分部与《广韵》同,仍为206部,韵目名称和部分韵目编排次序及韵目下面注的“同用”、“独用”的规定稍有不同,如覆元泰定本《广韵》吻韵下注“独用”, 《集韵》下注“与隐通”。还改变了《广韵》注释中反切与释义的先后次序,先音后义,文字义训以《说文解字》为依据

金丹就正篇

金丹就正篇

书共3篇,其要旨在阐述成大丹必须阴阳双修的观点。认为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气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气取予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阴而内阳,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则生人,逆之则成丹」。同时指出男子修丹,必须得先天其一之气方成,而真一之气必须向外求之,这进一步阐明阴阳双修才为内丹之正统。

武夷集

武夷集

诗文集。南宋白玉蟾著。8卷。收入《修真十书》卷四十五至五十二,一部分为诗文,内容同《上清集》,一部分为道教应用文辞,如上章文词、法术咒语、历代天师赞(至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最后有崇安县尉赵汝渠一首七言诗为跋语,认为得此集,即是“半语轻逢至人授”。

古今长者录

古今长者录

八卷。明黄文炤撰。黄文炤,字季弢,晋江(今福建省晋江县)人。万历中诸生。全书共八卷,辑录自周、秦以迄明代忠厚长者之事,皆取其一节,共二百六十余节,末附别品六则。后附:王达撰《笔畴》、蒋永撰《读书简要》。此为清乾隆八年宁都曾洲西园校刊本,有清人彭士望评阅。于每人之事大至只取其中一节,所以关于其人品则不甚别择。书末附有《别品》六则,专辑看似浅薄而实际是厚道者之事。作者导俗之心甚善,但其书不免陷入芜杂。有明刊本。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著。原系1961年起在南京佛学研究班讲课的讲稿,后经作者修改,197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建国后第一部论述印度佛学史的重要著作。除正文外,还有《附录》八篇,大部分是发表于《现代佛学》上的佛学论文。该书把印度佛学分为“原始佛学”、“部派佛学”、“初期大乘佛学”、“小乘佛学”、“中期大乘佛学”、“晚期大乘佛学”六个阶段。根据汉文、藏文的大量文献,对勘巴利文三藏及现存的有关梵文原典,批判地吸取古今中外佛学研究的成果,按照各阶段出现的典籍先后顺序,论述了各时期印度佛学学说的特点和变化,对一千五百年的印度佛学发展概况,勾画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对各宗派的根本典据、师承以及前后学说的发展变化做了详尽的考证。对佛经版本、原典或异译本作了大量的校勘,所有校勘,竟委穷原,务求落实。对一些长期来被弄错了的或者模糊不清的史实,作出了较合理的答案。诸如关于佛灭年代“点记说”的提出,“分别论者”是上座部的刊定,说一切有部《相应阿含》的发现,唯识古今学的辨析等等,均属作者孤明先发之见,已为一些佛教学者所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