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友

唐仲友
  • 姓名:唐仲友
  • 别名:字与政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金华(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136
  • 逝世日期:1188年
  • 民族族群:

唐仲友(1136—1188年),南宋学者。字与政。金华(今属浙江)人。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卒于孝宗淳熙十四年。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及进士第,兼中宏辞,通判建康府。上书万言论时政,孝宗纳之。召试,除著作郎。后出知信州,以善政闻。移知台州,时朱熹爲浙东提刑,劾之。擢江西提刑,朱熹劾之愈力。遂奉祠不出,专事于爲学著述,从游者数百人。倡经世致用之学,闢佛、老,斥当时之言心学者,反对空言以治世。尝自谓其学“不专主一说,苟同一人,隐之于心,稽之于圣经,合者取之,疑者阙之”(《宋元学案》卷六十《说斋学案》)。综凡天文、地理、礼乐、刑政、军赋、职官、经史、传记等,有益于经世者,无不涉猎,“上自象纬方舆、礼乐刑政、军赋职官,以至一切掌故,本之经史,参之传记,旁通午贯,极之茧丝牛毛之细,以求见先王制作之意,推之后世,可见之施行”(同上)。又以爲:“三代治法,悉载于经,灼可见诸行事。后世以空言视之,所以治不如古”(同上)。所爲之学,世名之曰经制之学。全祖望称:“永嘉诸先生讲学时,最同调者,说斋唐氏(仲友)也,而不甚与永嘉相往复”(同上)。全氏又称:“乾、淳(按谓孝宗乾道、淳熙)之际,婺学最盛。东莱兄弟(吕祖谦及乃弟祖俭)以性命之学起,同甫(陈亮)以事功之学起,而说斋则爲经制之学。考当时之爲经制者,无若永嘉朱子,其于东莱、同甫,皆互相讨论,臭味契合。东莱尤能并包一切,而说斋独不与诸子接,孤行其教”(同上)。又言:“唐台州说斋以经术史学负重名,于乾、淳间,自爲朱子所纠,互相奏论,其力卒不胜朱子,而遂爲世所訾。方乾、淳之学初起,说斋典《礼经》制本,与东莱、止斋(陈傅良)齐名”(同上)。在人性论上,主性善说,指斥荀子的性恶论,认爲人性本纯善,主张通过立“诚”以排除外在的干扰,从而恢复人之纯善之“天性”:“顺命如顺亲,保性如保子,养心若养苗,驭气如驭马,防欲如防川,待物如待寇,一言蔽之曰诚”(《愚书》);“镜固莹,尘则昧之;水固清,风则浊之。尘去镜明,风息水止,外物不干,天性乃见”(同上);“复性之际,复则不妄,至诚之道也。善言性者,当于《复》(按谓《易》之《复》卦)观之”(《说斋文集·性论》)。一般不反对人情或人之欲望,主张“君子不绝人之情,亦不徇人之情”(《愚书》),继言“道有兴废,民无淳漓。尧舜至仁,不能絶天下之欲;幽厉极暴,不能灭天下之性。以民爲非古,是谓诬民;以道爲不可行,是爲贼道”(同上)。主张积极用世,断言“避世非君子之心”(同上)。在政治上,倡言“人君有三畏:畏天命,畏民心,畏辅相之臣”,特别重视民的作用,认爲“莫神于天,以民从违;莫尊于君,以民安危。天且灵之,孰能违之;君且高之,孰能下之”(同上)。在军事上,主张使民与兵“自养”、“自卫”:“取民之财以养兵,不如使民自养之易供也;用兵之力以卫民,不若使兵自卫之甘心也”(同上)。尝总结爲学之道,认爲爲学应脚踏实地“至诚力学”,冀望于走捷径,祇会卒无所获,“圣人之传道必以心,其端则始于至诚力学。后世求其说而不得,流入释老,以爲道者当超诣顿解,迳进于圣人之域,相与用心不可测度之地,而学问修爲之功几于尽废,捕风捉影,卒无分毫之得。曰:‘吾之学,心学也’,内以欺己,外以欺人”(《说斋文集·顔曾论》)。《宋元学案》尝论其学,谓“先生之书虽不尽传,就其所传者窥之,当在艮斋(薛季宣)、止斋(陈傅良)之下,较之水心 (叶适)则稍淳。其浅深盖如此”(《说斋学案》)。著作有《六经解》、《天文详辩》、《地理详辩》、《愚书》、《说斋文集》、《帝王经世图谱》等。

唐仲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美国第一夫人回忆录

美国第一夫人回忆录

《美国第一夫人回忆录》由美国第二十七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的夫人海伦·赫伦著。塔夫脱总统夫人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回忆录的重要性。美国是如何对菲律宾进行殖民统治的?美国对菲律宾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哪些作用?塔夫脱总统如何突破种族、政治、宗教的藩篱推动和平主义的?美国对中国和日本的印象分别是什么?不同的印象如何影响美国的远东战略的?本书将会一一作答。

折狱龟鉴

折狱龟鉴

又名《决狱龟鉴》。中国古代有关刑事检验的案例汇编。郑克著。约南宋初年开始印行,后多次刊行,明、清分别被收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郑克,字克明,曾任北宋建康府上元县尉,南宋湖南提刑司干官,熟知历代史传和当时狱政。本书是以五代和凝、和父子所著《疑狱集》为基础,收集旧文,加以增补而成,共20卷,276条,共收案例故事395件,分释冤、辨诬、鞫情、议罪等20门,明《永乐大典》中虽载有全书,但各卷的界限不清,清代收入《四库全书》时,对全书进行了校订,分为八卷。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这部《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是根据先生讲授伤寒杂病论的录音资料整理而成。胡老一生于生活淡泊名利,于学术精益求精,于患家尽心尽责,于弟子子女严格要求,其坚毅质朴于师长处每多闻及。今闻其声,亦想见其为人,如身临其境,亲奉先生之教,虽未若狂,实亦欣喜至极。 这些录音的内容是胡老生平最后一次系统讲解《伤寒杂病论》,此时胡老学术思想已处于成熟期,理论与临床造诣已臻化境,尤能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其真知灼见在讲课录音中处处闪现,贯穿始终。如同天上的颗颗明星,汇成灿烂瀚海。

湿热病篇

湿热病篇

原名《湿热条辨》温病著作。1卷。清·薛雪(生白)撰于十八世纪中期。(又据王孟英考证,认为非薛氏所撰。)本书重点是叙述湿热病的传变规律及其辨治原则,分条辨析证治,故名书为《湿热条辨》。因湿热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可有不同表现,故本书着力予以阐析,从此书的论病范围而言,较为单纯;但在叙述病证变化方面,或有庞杂之弊。由于作者受《金匮要略》论痉、湿、喝(暑)及后世“暑湿同源”的影响,将湿热与暑病、痉病等混同立说。但该书辨治湿热病颇为精详,可以说是湿热证治代表性的著作。原书已佚,仅于《重刻医师秘籍》及《温热赘言》中得传,后经章虚谷加注后收入《医门棒喝》中,王孟英又加按语,增补内容,改名为《薛生白湿热病篇》,将其收入《温热经纬》(编入卷4),成为《温热经纬》中的“五大论”之一。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予以影印。

人鉴

人鉴

李圆净撰,二十五篇,分为一、忠 二、孝 三、悌 四、节 五、信 六、廉 七、俭 八、谦等等,每篇都有解读和两个善恶因果故事,事例殷实可靠,善恶显著,祸福分明,警惕性强,便于改过。读此书,等于上一堂历史人物课、道德教育课,远祸邀福课。可以提高自己德行,树立正气,扩大胸襟,明辨是非,也知道了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待人处事有此正反两方面兰本,做人就有方向。只向忠孝仁爱正义方面行去,无须利用权势巧计诈骗,所谓君子落得为君子,小人枉费为小人。

十牛图颂

十牛图颂

一卷。全称《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并序》。宋代廓庵师远撰绘,一说清居禅师作。《十牛图》依次为:一、寻牛,二、见迹,三、见牛,四、得牛,五、牧牛,六、骑牛归家,七、忘牛存人,八、人牛俱忘,九、返本还源,十、入鄽垂手。此十图以牧牛为主题,并各附自序及偈颂,以阐示修禅的方法和顺序。收入《续藏经》。《十牛图颂》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刊,称《四部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