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甫

吴瑞甫
  • 姓名:吴瑞甫
  • 别名:字锡璜,号黼堂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福建同安人
  • 出生日期:1872
  • 逝世日期:1952年1月13日
  • 民族族群:

吴瑞甫(1872~1952年1月13日),近代中医学家。字锡璜,号黼堂,福建同安人。七世业医。吴氏幼承家学,又访求名师。十四岁时向大田杨氏学习治疗痘症,并进而钻研《种痘新书》,故长于痘科,且精内科。1894年吴氏开始行医,兼习儒术。曾于1902年中举人,后因科举废,乃绝意功名,并辞去广西候补知县之职,专心研讨医学。吴氏在同安执教诊病十余年,曾评注宋陈无择的《三因方》等书。1918~1921年曾悬壶上海,后返厦门行医,在这段时间受到西医学的熏陶,自谓:“乃知中西医学,有宗旨悬歧者,有名词不同,而理法并无差别者”,主张“参互考证,以汇其通”。本着这一宗旨,吴氏著有《中西脉学讲义》、《中西内科学》、《中西温热串解》、《脑髓病论》、《删补中风论》、《奇验喉症明辨》等书。吴氏认为:“固不愿徒学西法者,有鄙夷中法之思;尤不愿专习中医者,有尊中抑西之见。总期取彼之长,以补我之短”。他治学强调独立思考,突破“故常”,并抨击当时政府不重视医学,倡议创设医校。他曾创办中医学传习所,晚间授课,白天实习。1934年又创办厦门国医专门学校,任校长,并主编《国医旬刊》,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材。1938年日军占领厦门后,吴瑞甫避居鼓浪屿。其时日军威逼洪晓春出任厦门市维持会会长不成,转而诱迫吴瑞甫出任,遭严词拒绝。翌年,为拒绝出任伪厦门市长,吴瑞甫于5月间取道香港,避难新加坡,在新加坡同安会馆行医。因其屡愈危症,名震一时,远近病人纷纷上门求医。同时积极参与新加坡厦门公会的活动。吴瑞甫在新加坡行医之余,继续致力于中医研究,创办中医学会。民国35年新加坡中国医学会成立,他被推举为主席。次年改为中医师公会,又被选为理事长。同时兼任厦门公会义务医师,并以古稀之年主编刊物《医粹》、《医统》,积极筹建新加坡国医专门学校(即新加坡中医学院前身)和医学图书馆,成为新加坡中医界公认的“国医名家”。1952年1月13日在新加坡逝世。

吴瑞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张苍水诗文集

张苍水诗文集

诗文集。明张煌言(1620—1664)撰。不分卷。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为明末著名抗清将领,后为清兵所俘,被害于杭州。是集包括诗集《寄零草》与文集。诗集按诗体分类,并附寄零草补遗四十五首,寄零草诗余四首。文集前有黄宗羲、全祖望等撰传记、墓誌铭等,集中分纪略、疏、启、书、檄、序引、记、论等八体,并附祭文八篇于后。所作诗文,慷慨激昂,富于爱国精神。文集中“纪略”等多涉及抗清史实,颇具史料价值。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章炳麟铅字排印本,蕙江楼钞本。

瀛台落日

瀛台落日

历史小说,高阳著。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六。两宫回銮还不到一年的工夫,宦海升沉,几人弹冠相庆,几人不堪回首,各省总督半数迁转,两江总督刘坤一的病殁掀起又一轮的明争暗斗……

东游记

东游记

又名《东游记上洞八仙传》、《八 仙出处东游记》、《东游八仙全出身传》。章回长 篇小说。明吴元泰著。二卷。五十六回,别本 四十五回。叙八仙故事。各有出身,铁拐李玄, 魂随老君游西,身被徒弟杨子焚毁,依附饿莩 之尸,故蓬首垢面,坦腹跛足。钟离权为汉朝大 将,后弃官学道,成仙。蓝采和乃赤脚大仙降 生,常赤一足,遇铁拐被度化成仙。张果原为白 蝙蝠,受天地之气,日月之精,后入仙班。吕洞 宾乃华阳仙人后身,两举进仕不第,被钟离点 化为仙。曹国舅因恶其弟仗势欺人,散尽家财, 被钟离、吕仙引入仙班。八仙赴王母蟠桃会,乘 兴过海,各显神通,战胜龙王所设种种阻碍,请 齐天大圣、如来、观音、老君讲和。此书先叙八仙 出身,后叙八仙战龙王,尤为精采。有明余文台刊 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清嘉庆十六年(1811)本,道 光十年(1830)致合堂《四游全传》合刊本。上海古 典文学出版社《四游记》合刊本,1956年出版。

玉娇梨

玉娇梨

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产生于明末清初。全称《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玉娇梨小传》、《玉娇梨三才子小传》、《双美奇缘三才子》。二十回,题“荑荻散人编次”。作者为天花藏主人。主要写青年才子苏友白与宦家小姐白红玉(又名无娇),卢梦梨为了爱情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大团圆的爱情故事,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两个女主人公性格鲜明,各有特色;苏友白为求佳人,不惜一切,也显示出独特的胆识和纯真的性格。

圆觉经集注

圆觉经集注

圆觉经集注,二卷,宋元粹述,居简序。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

明代禅宗典籍。明无异元来撰,成正编。一卷。此书为揭举参禅中常犯毛病,指导参学人如何做工夫,发疑情,参公案的专书。中收“示初心做工夫警语”、“评古德垂示警语”、“示疑情发不起警语”、“示参禅偈十首”等内容。全书阐述直截简当,义理精明,切中肯綮,被认为是禅门的“切要新书”,是能禅做工夫求大悟门的必读书。日本学者铃木大拙对此书评价甚高,在其论著中多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