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求

- 姓名:宋敏求
- 别名:字次道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
- 出生日期:1019年
- 逝世日期:1079年5月9日
- 民族族群:
宋敏求(1019年—1079年5月9日)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宋绶长子。天圣三年,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宝元二年,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庆历三年,充馆阁校勘。坐预苏舜钦祀神酒会,出签书集庆军节度判官事。预修《唐书》,为编修官,复为校勘。迁集贤校理,通判西京,知太平州。入为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出知亳州。召还,为仁宗实录院检讨官。治平元年,同修起居注。明年,知制诰,同修《仁宗实录》。神宗即位,坐议宗室守丧嫁娶事前后不一,出知绛州。召还,《实录》成书,拜右谏议大夫,加集贤院学士。熙宁八年,拜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敏求性好学,家有藏书数万卷,与兄弟辈相切磋,故闻见博洽,为文章有法度。其《九江琵琶亭》诗有“夜泊浔阳宿酒楼,琵琶亭畔荻花秋。云沉鸟没事已往,月白风清江自流”之句,用事典雅工致(《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引《青箱杂记》)。其著述甚富,文集有《书闱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西垣集制》十卷、《东观绝笔集》二十卷;地志有《东京记》三卷、《长安志》二十卷、《河南志》二十卷;笔记有《三川下官录》、《入蕃录》、《春明退朝录》各二卷,《韵类宗室名》五卷,《安南录》三卷,《元会故事》一卷;另编有唐人诗集多种及《百家诗选》二十卷(苏颂《宋公神道碑》)。现仅存《春明退朝录》三卷、《长安志》二十卷,其馀著述均已佚。《全宋诗》卷五一四录其诗六首。《全宋文》卷一一一四收其文一卷。事迹见范镇《宋谏议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一六)、苏颂《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苏魏公文集》卷五一)、《宋史》卷二九一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自省之书
集合了古今中外135位思想家的思想精华,翻译通俗易懂,如与智者聊天。自省让我们更有远见,缓解压力,看到希望。自我洞察与深思,正念训练和提升专注力,能激励我们更加深刻,走得更远。 读两页。停下来,思考。停止涣散。减少混乱。使头脑更加专注,冷静。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时间。
开明新编国文读本
于1946年8月至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以后又多次重印,在一系列优秀的开明语文教材中,《开明新编国文读本》虽然出版时间较晚,却是颇具特色的一种。这部教材初版甲种本六册,乙种本三册,是开明书店在中学语文教材编纂方面的又一个新尝试。 首先,《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的编纂者都是一时之选。叶圣陶是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周予同是著名历史学家、经学家,当时为复旦大学教授,同时在开明书店担任编辑;郭绍虞是著名文学批评史家、语言学家,当时任同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覃必陶是开明书店编辑。由这样四位名家联手编纂这部新的中学语文教材,无疑是语文教材编写史上继《开明国文讲义》之后又一次难得的盛会。 其次,《开明新编国文读本》是当年对语文教学的又一次别开生面的新探索。它的“新”,也就是最显著的特点是白话文言分开教学,甲种本专选白话文,乙种本专选文言文。乙种本侧重明清作品,并以短篇记叙文为主,还酌情选入王国维、章炳麟、蔡元培、胡适、鲁迅、钱基博、俞平伯等近现代作家、学者的文言短制,这些都是前所未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同样值得注意。不论甲种本还是乙种本,一以贯之的是凸现文学性和情趣性,循序渐进,引导读者在了解掌握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能领略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之美。
养蒙金鉴
该书多为采摘古代名贤幼小刻苦研学终成名家的事迹,按历史序列汇而成集。顾名思义,“养蒙金鉴”即是培养学童启蒙的一面“宝镜”。
老残游记
题洪都百炼生撰,实为清末刘鹗作。二十回。内容写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反映了晚清的某些社会现实。全书以玉贤、刚弼两个“清官”的暴政为线索,写出社会的黑暗。书中着重抨击那些名为“清官”,实即酷吏的虐民行为。但书中又美化清政府,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运动采取否定的态度。《老残游记》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对事物的描写比较细腻,文笔生动,对自然景物和某些主要人物的心理状态方面描写,具有特色,这在我国已往的小说中是少有的。另有续集九回,其中六回曾于解放前印成单行本,后三回收在《老残游记资料》中。
海内十洲记
一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明显地模仿《山海经》。此书保存了不少神话材料,其中对于绝域异物,也不无生动有趣的描写。《汉书·艺文志》杂家有《东方朔》二十篇,今散佚。《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托名为朔作品。
辍锻录
诗话著作。清方贞观撰。方贞观(1679—1747),名世泰,字贞观,一字履安,以字行,号南堂,桐城(今属安徽)人。诸生。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因同邑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隶旗籍,十年始放归。工诗善书,晚年益造平淡之境,时称其诗得唐人三昧之旨,有《南堂诗钞》。《辍锻录》一卷,四十四则,据金楷、李堃两序,初刊于道光中。方氏论诗以唐人为旨归:“《三百篇》而下,由汉、魏以迄六朝,代有传诗,而余独以唐人为归。”全篇亦主要评论唐人诗作,不专宗一家,唯不喜李贺,嫌其好以瑰辞险语惊人,“怪变万端,终属小乘,不证如来大道”。多检宋人语评唐,如以禅喻诗、夺胎换骨等。又如强调“多读书”,与“熔炼淘汰于有唐诸家”结合在一起,则此处之读书,显系读唐人之诗集而非学问书。他分训“才人之诗”、“学人之诗”和“诗人之诗”而比较之,不取才人之诗和学人之诗,独首肯诗人之诗。其他如言七律“尤忌删去两字便可作五言诗读”等,皆袭宋人话题而又与宋人原意不同。又如曰“诗最忌敷陈多于比兴,咏叹少于发挥,是即南北宗所由分也”,语虽由己出,却甚得严羽诗分南北宗之原义。有《艺海珠尘》(本集)本、《清诗话续编》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