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求

- 姓名:宋敏求
- 别名:字次道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
- 出生日期:1019年
- 逝世日期:1079年5月9日
- 民族族群:
宋敏求(1019年—1079年5月9日)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宋绶长子。天圣三年,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宝元二年,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庆历三年,充馆阁校勘。坐预苏舜钦祀神酒会,出签书集庆军节度判官事。预修《唐书》,为编修官,复为校勘。迁集贤校理,通判西京,知太平州。入为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出知亳州。召还,为仁宗实录院检讨官。治平元年,同修起居注。明年,知制诰,同修《仁宗实录》。神宗即位,坐议宗室守丧嫁娶事前后不一,出知绛州。召还,《实录》成书,拜右谏议大夫,加集贤院学士。熙宁八年,拜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敏求性好学,家有藏书数万卷,与兄弟辈相切磋,故闻见博洽,为文章有法度。其《九江琵琶亭》诗有“夜泊浔阳宿酒楼,琵琶亭畔荻花秋。云沉鸟没事已往,月白风清江自流”之句,用事典雅工致(《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引《青箱杂记》)。其著述甚富,文集有《书闱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西垣集制》十卷、《东观绝笔集》二十卷;地志有《东京记》三卷、《长安志》二十卷、《河南志》二十卷;笔记有《三川下官录》、《入蕃录》、《春明退朝录》各二卷,《韵类宗室名》五卷,《安南录》三卷,《元会故事》一卷;另编有唐人诗集多种及《百家诗选》二十卷(苏颂《宋公神道碑》)。现仅存《春明退朝录》三卷、《长安志》二十卷,其馀著述均已佚。《全宋诗》卷五一四录其诗六首。《全宋文》卷一一一四收其文一卷。事迹见范镇《宋谏议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一六)、苏颂《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苏魏公文集》卷五一)、《宋史》卷二九一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灵宝净明法序
太上灵宝净明法序,此篇乃宋元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道藏辑要》奎集《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一书亦收录之。序文宣称《净明法》乃上帝为太阳真君孝道明王所说,后许真君遇上圣传以此书,「著其末浅,作道经三十五篇行于人世」。按此处所说「道经三十五篇」,即《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又称《太上灵宝净明秘法》,为南宋净明道重要经典。本篇即该经之序,虽仅数百字,但能概括净明法源出始末及其要旨,辞理清晰。是为研究净明道之重要资料。
太上洞玄灵宝太玄普慈劝世经
太上洞玄灵宝太玄普慈劝世经,撰人不详。约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乃寻声救苦天尊与普慈真人问答,劝导世人修道结缘。内称世间众生迷恋世法,如厕中蛆虫,以粪秽为乐。不知人身本为因缘会合,是假非真,「一朝气断空归去,百骸烂坏总成尘」。唯有勤心修持,行五戒十善,敬事三宝,方能免入恶道。修行之道有持斋、断谷、求仙、学道、得道、离苦。欲脱离苦难则须断恶修善,忏悔结缘,广种福田,广为布施。
吴玉章回忆录
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吴玉章回忆录》是一部由吴玉章亲自撰写,回溯其波澜壮阔人生历程的经典之作。吴玉章,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以质朴而真挚的笔触,将自己从青年时代追求救国真理,到投身革命洪流,再到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奠基的全过程娓娓道来。 书中从吴玉章早年求学经历讲起,彼时的他目睹国家积弱、民族受辱,毅然踏上寻求救国之道的征程。他参与了辛亥革命,见证封建帝制的覆灭;历经五四运动,感受到青年学生与民众觉醒的磅礴力量;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更是坚定地站在革命斗争前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尤其在教育领域,吴玉章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开创与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唐国史补
唐李肇撰。原称《国史补》。三卷。肇为中唐时人,曾官翰林学士,宪中元和时任中书舍人,穆宗长庆时任尚书左司郎中。著有《翰林志》。是编成书于长庆间(821—824),记事起自开元终至长庆,共百余年事。为补史志之阙,故名。上中两卷各记一百又三则,下卷记一百又二则,共三百又五则。近三万字。每则以五字标题,少则三十字,多则四五百字。记有唐代社会风俗、政界传闻、人物事迹、文学掌故史料等,内容广泛。所记为开元至长庆间轶事、琐闻,颇多有关唐代人物传说、职官制度沿革、社会风尚等方面材料,少数条目述及唐中叶运输与贸易情况,亦有资料价值。本书每条皆用五字标目,后为宋欧阳修《归田录》所取法。本书有明汲古阁刊影宋本、《津逮秘书》、《学津讨原》、 《笔记小说大观》本、得月簃翻明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另外《说郛》、 《唐人说荟》、《唐代丛书》诸本只有一卷,是不完整的本子。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从佛陀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佛教的道范。在中国,能够代表佛陀的圣格、深邃的思想智慧,和救人救世慈心悲愿的白话文佛陀传记不多,本书是其一。 星云大师以虔敬,庄严的心态,写佛陀的一生历劫成道的过程,撰写佛陀深厚的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导读者深深思维佛陀的言教,迈向光明解脱的佛道!这部《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于1955年,以崭新的角度,客观认真地叙述佛陀的生平及教义,阐述佛教的精神、佛陀的真实人格,并扼要介绍佛陀出世时印度社会的背景,以及僧团成立的状况及其矛盾和困境。
禅行法想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明一弹指之间,亦思惟死想等,则能堪食人之信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