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焕

- 姓名:本焕
- 俗姓:张,名凤珊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湖北武汉新州人
- 出生日期:1907年9月21日
- 逝世日期:2012年4月2日
- 民族族群:
本焕(1907年9月21日—2012年4月2日),俗姓张,名凤珊,湖北武汉新州人,当代禅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原主席,湖北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深圳市佛教协会会长,奉新百丈寺住持。
本焕生于清·德宗·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九月廿一日即公元1907年10月27日。七岁入读私塾,十岁时父去世,母子相依为命,饱受母持斋奉佛熏陶,民国十八年(1929年)辞亲割爱,往本地报恩寺披剃出家,初名本幻,后易名本焕。每日刻苦自学,习禅诵经,深得师尊厚爱,常得广大信众喜赞。
本焕在报恩寺善信万遐进居士(时湖北省主席万耀之胞姐)资助下,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往武昌宝昌寺受戒,从师持松和尚。持松慧眼开示:欲明佛法真谛,无快捷方式,唯苦修行能证菩提。并勉名山古刹,多方参学。是年四月,从武昌乘船至镇江,步行60华里,到达扬州高旻寺,参拜禅门宗匠来果老和尚。来果命其手抄宋·仁宗赞僧赋,令其坚定信心,学会修行。本焕足不涉俗,坚持在寺内:昼,勤修善法,夜,坐禅诵经。为克服昏沉,头悬梁柱。以顽强意志,通过禅功严峻考验,深得长老器重。于民国廿四年(1935年)任禅堂维那,次年任堂主,位列来果老和尚十大弟子之一。
本焕在高旻寺七年,圆满完成四千多银元化缘,悉数付寺修建之用后,于民国廿六年(1937年)从汉口乘火车北上,直达河北保定,旋即从保定起香,三步一叩,五步一拜,朝礼五台山。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膝开肉绽,礼拜不辍,历时半载,叩响头数万,到达五台山。继而朝礼五台山顶,从东北至西南跨120公里,如此礼拜又是半年,圆满五台山顶。
民国廿七年(1938),本焕在五台山广济茅蓬(即碧山寺)刺血为墨,日书600字,180天抄写《楞严经》、《地藏经》、《金刚经》等19卷血经。1987年升任光孝寺方丈时,一居士捧上此经,并称此经是碧山寺僧以生命保存时,本焕不胜感激涕零。
民国卅一年(1942)十二月,日军追杀一名八路军营长,营长躲进碧山寺。本焕将其藏于后院,巧妙与日军周旋,使八路军营长化险为夷;民国卅三年(1944)至三十六年(1947)本焕闭关专修三年,阅藏经400余卷,放焰口千只,并为抗日阵亡将士超度。其爱国精神,令人敬佩。
五台山碧山寺珍藏的金字经塔,是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60余万字,为明朝三保弟子许德其16年写成,是镇山之宝。本焕出关后隐居五台山北台,得知某些愚盲之民欲冲击碧山寺,遂请碧山寺僧持经塔秘密上北台,向佛发愿:人在金字经塔在,誓与经塔共存亡。便护携经塔开始长途跋涉生涯:四月,先至山西三阴净土寺结夏安居;七月,至北京西直门弥陀院,向真空、慈舟两位大师汇报护塔经过。真空听后大为赞许说:“冒险护宝,希有难得,真佛子也。”两位大师赞同本焕持经塔护送至上海普济寺存放的提议;九月,护携经塔至天津,从天津乘船至青岛,在青岛湛山寺17位僧人护送下(时称十八罗汉下江南),几经辗转,终于将经塔安全护送至上海普济寺。至今,仍珍藏于五台山显通寺,色泽犹新,金光熠熠。
民国卅七年(1948)农历三月的一天,本焕在上海普济寺突接母亲病重家书,即回湖北,住报恩寺。每天清晨坐禅,早斋后步行15华里回家奉母,晚上再回寺阅经。回家五月,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喂食喂药,细致入微。母终前夕,跪母床前,以臂为灯座,燃灯为母送行。母逝后,为母超度七日。这种孝亲善行,实为善男信女榜样。
民国卅八年(1949)正月初八日,本焕任广东曹溪南华寺方丈,四月初八日开期传戒,国内外前来受戒者达600人之多。本焕率南华寺僧众自力更生,辛勤劳作,农禅并重。从1953年至1957年连续三次主持传戒法事,先后有60多位法嗣住持一方道场,使传灯有继,慧目常明。
1958年2月本焕蒙冤入狱,泰然处之,镇定自若。讲“种种烦恼皆我炼心之处,种种艰苦皆我修定之所”。狱中15载历境炼心,施食度生,修学从不间断。1973年5月出狱,无法回寺,留场就业,直至1978年才获彻底平反。
1980年,本焕已过古稀,党的宗教政策恢复。经广东省仁化县政府邀请,在门徒印先再三恳求下,来到广东丹霞山别传寺,开始了新的弘法之旅。从1987年起,本焕先后出任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江西百丈寺住持。30多年来,本焕为别传寺、光孝寺、正觉禅寺、连开净寺、大雄禅寺、百丈禅寺等10余座寺院的修复重建,日夜奔波,筹资近10亿元,使这些寺院楼阁重现,晨钟、暮鼓、经声、佛号不绝于耳。为了重建奉新百丈寺,本焕大师亲临百丈山,选寺址,定规划,聘专家,请设计,经过六、七年时间的穷力,在杨钊、李亚鹤、高佩璇、陈家强等居士慷慨解囊,功德无量的支持下,一座占地200余亩,耗资人民币两亿元,殿、堂、楼、阁、室、牌、池、桥、路布局有序,佛事功能齐全,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气势磅礴的百丈禅寺拔地而起,屹立在大雄山之中。
2012年4月2日0时36分,本焕长老在深圳市弘法寺圆寂,世寿106岁。
本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揭露了恐怖的反人性的战争。该作以恐怖的战争真相为背景,描写战争的政治事件,是传记与政治小说两者的结合。其传记纪实性,表现在该作以国际反法西斯主义的政治性事件为背景,描写了在西班牙战场上,奥威尔亲眼看到了排除异己的反人性恐怖;其政治性,体现在奥威尔像很多外国友人一样,怀着“与法西斯作斗争”的唯一目的参加了战斗,并与西班牙国内十几岁的孩子编在一个战斗集体里。这些孩子是为求生存而来参战的,是一群为面包而来的“乌合之众”。这些“友人”和“孩子”却被视为“托洛茨基分子”(即统一工党),当作“搜捕”对象。
竹间续话
《竹间续话》分4卷,主要介绍福建省内的遗闻逸事,采录乡土掌故,内容体例与《竹间十日话》相似。作者郭白阳,任职于福建省国民政府建设厅。
画禅室随笔
画论。明代董其昌。 四卷。约1620年。该书辑录《容台集》所未载的论书画文字。卷一为论用笔、评法书、跋自书及评古帖;卷二为画诀、画源,题自画和评旧画; 卷三为评诗、评文、纪事、纪游; 卷四为杂言、随笔、禅说等。该书和作者的《画旨》、《画眼》二书, 所收内容, 范围不一,且各种刊本都有不同,其中并有十六则和他同时代、同乡人莫是龙的《画说》一书内容完全相同。有谓该书为清初杨无补所辑录,并非董亲手编成。但董氏积毕生之力研究书画,创见颇多,对后世影响很大。
幼仪杂箴
幼仪杂箴(《幼仪杂箴》)乃杂著,为明方孝孺所撰。见于《逊志斋集》卷一。《幼仪杂箴》二十首,共列了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与、诵、书二十项,前边有序。在《幼仪杂箴》二十首中则把理学关于修养心性的内容和具体方法归纳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而把此杂箴放在全集第一卷,可见作者对日常修养的重视。
来子
来鹄,又作来鹏,豫章人。少有大志,广学权谋机变之术,得鬼谷子真传,又能为政,有汉张子房之风也。咸通年间,举进士不第。后入韦保衡幕中。韦不纳其言,转投田令孜,认为主公。然其心早在帝侧也。故帝招之即应。乾符元年三月,帝拜其为帝师。后封豫章国公,食邑千户。谥“文忠”。按谥法,经纬天地曰文,虑国忘家曰忠。来公有经天纬地之才,归帝后鞠躬尽瘁,助帝平定中原,开拓疆土,故曰:“文忠”。曾作七律《寒食山馆书情》,以遣羁旅愁怀,当时传为佳作。其诗作思清丽,然怀才不遇,辗转飘泊,故其诗多写羁旅之思、落魄之感,间有愤世嫉俗之作。有《来子》。《全唐诗》存其诗二十九首。来鹄的作品有诗集一卷,但今已不传。
嘉兴退庵断愚智禅师语录
清真智说,机轮等编。一卷。序,卷上,升座小参示众机缘行实。卷下,颂古颂偈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