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焕

本焕
  • 姓名:本焕
  • 俗姓:张,名凤珊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湖北武汉新州人
  • 出生日期:1907年9月21日
  • 逝世日期:2012年4月2日
  • 民族族群:

本焕(1907年9月21日—2012年4月2日),俗姓张,名凤珊,湖北武汉新州人,当代禅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原主席,湖北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深圳市佛教协会会长,奉新百丈寺住持。


本焕生于清·德宗·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九月廿一日即公元1907年10月27日。七岁入读私塾,十岁时父去世,母子相依为命,饱受母持斋奉佛熏陶,民国十八年(1929年)辞亲割爱,往本地报恩寺披剃出家,初名本幻,后易名本焕。每日刻苦自学,习禅诵经,深得师尊厚爱,常得广大信众喜赞。


本焕在报恩寺善信万遐进居士(时湖北省主席万耀之胞姐)资助下,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往武昌宝昌寺受戒,从师持松和尚。持松慧眼开示:欲明佛法真谛,无快捷方式,唯苦修行能证菩提。并勉名山古刹,多方参学。是年四月,从武昌乘船至镇江,步行60华里,到达扬州高旻寺,参拜禅门宗匠来果老和尚。来果命其手抄宋·仁宗赞僧赋,令其坚定信心,学会修行。本焕足不涉俗,坚持在寺内:昼,勤修善法,夜,坐禅诵经。为克服昏沉,头悬梁柱。以顽强意志,通过禅功严峻考验,深得长老器重。于民国廿四年(1935年)任禅堂维那,次年任堂主,位列来果老和尚十大弟子之一。


本焕在高旻寺七年,圆满完成四千多银元化缘,悉数付寺修建之用后,于民国廿六年(1937年)从汉口乘火车北上,直达河北保定,旋即从保定起香,三步一叩,五步一拜,朝礼五台山。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膝开肉绽,礼拜不辍,历时半载,叩响头数万,到达五台山。继而朝礼五台山顶,从东北至西南跨120公里,如此礼拜又是半年,圆满五台山顶。


民国廿七年(1938),本焕在五台山广济茅蓬(即碧山寺)刺血为墨,日书600字,180天抄写《楞严经》、《地藏经》、《金刚经》等19卷血经。1987年升任光孝寺方丈时,一居士捧上此经,并称此经是碧山寺僧以生命保存时,本焕不胜感激涕零。


民国卅一年(1942)十二月,日军追杀一名八路军营长,营长躲进碧山寺。本焕将其藏于后院,巧妙与日军周旋,使八路军营长化险为夷;民国卅三年(1944)至三十六年(1947)本焕闭关专修三年,阅藏经400余卷,放焰口千只,并为抗日阵亡将士超度。其爱国精神,令人敬佩。


五台山碧山寺珍藏的金字经塔,是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60余万字,为明朝三保弟子许德其16年写成,是镇山之宝。本焕出关后隐居五台山北台,得知某些愚盲之民欲冲击碧山寺,遂请碧山寺僧持经塔秘密上北台,向佛发愿:人在金字经塔在,誓与经塔共存亡。便护携经塔开始长途跋涉生涯:四月,先至山西三阴净土寺结夏安居;七月,至北京西直门弥陀院,向真空、慈舟两位大师汇报护塔经过。真空听后大为赞许说:“冒险护宝,希有难得,真佛子也。”两位大师赞同本焕持经塔护送至上海普济寺存放的提议;九月,护携经塔至天津,从天津乘船至青岛,在青岛湛山寺17位僧人护送下(时称十八罗汉下江南),几经辗转,终于将经塔安全护送至上海普济寺。至今,仍珍藏于五台山显通寺,色泽犹新,金光熠熠。


民国卅七年(1948)农历三月的一天,本焕在上海普济寺突接母亲病重家书,即回湖北,住报恩寺。每天清晨坐禅,早斋后步行15华里回家奉母,晚上再回寺阅经。回家五月,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喂食喂药,细致入微。母终前夕,跪母床前,以臂为灯座,燃灯为母送行。母逝后,为母超度七日。这种孝亲善行,实为善男信女榜样。


民国卅八年(1949)正月初八日,本焕任广东曹溪南华寺方丈,四月初八日开期传戒,国内外前来受戒者达600人之多。本焕率南华寺僧众自力更生,辛勤劳作,农禅并重。从1953年至1957年连续三次主持传戒法事,先后有60多位法嗣住持一方道场,使传灯有继,慧目常明。


1958年2月本焕蒙冤入狱,泰然处之,镇定自若。讲“种种烦恼皆我炼心之处,种种艰苦皆我修定之所”。狱中15载历境炼心,施食度生,修学从不间断。1973年5月出狱,无法回寺,留场就业,直至1978年才获彻底平反。


1980年,本焕已过古稀,党的宗教政策恢复。经广东省仁化县政府邀请,在门徒印先再三恳求下,来到广东丹霞山别传寺,开始了新的弘法之旅。从1987年起,本焕先后出任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江西百丈寺住持。30多年来,本焕为别传寺、光孝寺、正觉禅寺、连开净寺、大雄禅寺、百丈禅寺等10余座寺院的修复重建,日夜奔波,筹资近10亿元,使这些寺院楼阁重现,晨钟、暮鼓、经声、佛号不绝于耳。为了重建奉新百丈寺,本焕大师亲临百丈山,选寺址,定规划,聘专家,请设计,经过六、七年时间的穷力,在杨钊、李亚鹤、高佩璇、陈家强等居士慷慨解囊,功德无量的支持下,一座占地200余亩,耗资人民币两亿元,殿、堂、楼、阁、室、牌、池、桥、路布局有序,佛事功能齐全,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气势磅礴的百丈禅寺拔地而起,屹立在大雄山之中。


2012年4月2日0时36分,本焕长老在深圳市弘法寺圆寂,世寿106岁。

本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召诸神龙安镇坟墓经

太上召诸神龙安镇坟墓经

《太上召诸神龙安镇坟墓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唐代道士节录《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十七〈召诸天神安镇墓宅品〉,改编而成。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本书是道士祈请五方龙王诸神,安镇坟墓时所诵经文。内称世人今生贫困,皆因先世不信道法,葬埋亡人惊犯天星地神所致。天尊告诫世人:自今以后若有坟墓不安,灾祸竞至者,可寻高上道士,依灵宝斋法广建道场,忏悔宿罪,召请龙王来安坟墓,即可消除灾涡,福祥云集。

谁先到了重庆

谁先到了重庆

4幕话剧。1943年2月联友出版社初版。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1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0卷。剧本主人公吴凤鸣为帮助弟弟凤羽逃出北平沦陷区去重庆参加抗战,自己留在北平刺杀日本军官和汉奸,最后以身殉国。他在牺牲前说,“还是我先到了重庆”在这里,重庆已成为抗战的中心和精神的象征。一颗心先到重庆,就是为抗战献身。

四十二章经疏钞

四十二章经疏钞

四十二章经疏钞,五卷,清续法述并序,邵泰衢序。

万如禅师语录

万如禅师语录

清通微说,行猷等编。十卷。卷首收序、荆溪龙池老和尚列传。卷一收住浙江嘉兴府如如禅院语录,卷二收住福建兴化府曹山上生禅寺语录,卷三至卷六收住荆溪龙池山禹门禅寺语录,卷七收示众、入室机缘、勘辩机缘、问答机缘、卷八收法语、拈古、颂古,卷九收书问、真赞,自赞,卷十收佛事、杂著、偈。卷末附行实、行状、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六册。

镡津文集

镡津文集

凡十九卷。宋代契嵩(1007~1072)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为明教大师契嵩之文集。镡津(广西藤县)为契嵩之生地,故本书名为‘镡津文集’。契嵩属于禅宗云门宗,博通儒佛,对于当时儒家之排佛论力加反驳,而倡儒佛一致论。卷一至卷三为辅教篇。卷四为皇极论与中庸解。卷五至卷七为论原四十篇,系以佛教之立场论儒家礼乐、四端、仁孝等。卷八为杂着六篇与书状。卷九、卷十收录仁宗皇帝之书状。卷十一收录六祖法宝记叙等序文二十三篇。卷十二题为志记铭碑。卷十三收录碑记铭表辞等七篇与述题书赞传评等十二篇。卷十四至卷十六题为非韩,反驳韩愈等人之排佛论。卷十七、卷十八为古律诗一二九首。卷十九收录石门惠洪礼嵩禅师塔诗等诸师之诗文。契嵩儒佛一致之思想影响宋代以后之佛教甚巨。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

凡三卷。守坚编。又称云门广录、云门和尚广录、云门文偃禅师广录、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语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乃编录云门文偃之法语、偈颂、诗歌等。云门之机锋峭峻,崭新奇拔,颇能发挥独自之见地;其中用语简洁,句句皆出人意表,最能诠显超宗越格之宗风。本语录中,云门一宝、云门露字、云门干屎橛、云门糊饼等皆脍炙人口。卷下之行录为集贤殿雷岳所撰,乃信实之禅师纪传。卷末并附有云门之弟子圆明大师缘密之颂云门三句语及余颂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