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

郑观应
  • 姓名:郑观应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 出生日期:1842年
  • 逝世日期:1922年
  • 民族族群:

郑观应(1842年—1922年),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待鹤人,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幼读诗书,1858年科举落第,毅然弃学经商。1859年到英商宝顺银行任职。1860年在宝顺管丝楼,兼管轮船揽载等事宜,开始买办生涯。学英文,“究心泰西政治,实业之学”。1868年宝顺停业,从此自己经营。1873年,受聘英太古轮船公司,曾投资轮船招商局。1881年前后,郑转到洋务派企业中任职,先后由李鸿章委为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中法战争期间积极主战,并致书粤东防务大臣彭玉麟自荐。1884年到粤,赴港交涉购运武器问题,成功。同年6月赴越南西贡调查敌情。1890年前后与孙中山有交往。1893年再入轮船招商局。1894年,致书盛宣怀,请向李鸿章推荐孙中山。中日甲午战争中,他关心时局,屡上条陈,坚决反对李鸿章的投降主张。1895年1月,他提出战、守、备三策,力图挽回败局。同时呼吁“变法”。1894年秋冬间,郑著《盛世危言》刊行,其中心思想是“富国强兵”,该书畅销各地,影响极大。提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即发展本国经济力量与外国资本主义斗争。他原是官督商办的积极鼓吹、参与者,后来却要求“一切章程,听商自主”。并要求收回海关,裁撤厘金,自由投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政体,设议院,改革内政,培养新式人材。1896年任汉阳铁厂总办。甲午战后,维新运动日趋高涨,新旧斗争尖锐,他转向消极。1900年,慈禧欲废光绪,上海维新人士经元善通电反对,遭通缉,郑观应曾参与追捕经元善。1906年,任粤汉铁路公司总办,拥护清政府的伪立宪,敌视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并不反对共和。袁世凯独裁窃国,他深恶痛绝,继而反对张勋复辟。晚年热心教育事业。著作有《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罗浮待鹤山人诗草》等。

郑观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黄庭经解

黄庭经解

《黄庭经》作为道教上清派的核心经典,长久以来一直被内丹家们奉为圭皇,其在道教修炼理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这部经典的深奥与晦涩,也让许多寻求道教真谛的学者望而却步。为此,清代道教大师刘一明以其深厚的道学修为和独到的见解,对《黄庭经》进行了详尽的注疏,使得这部经典更加易于理解和领悟。

鸳鸯谱

鸳鸯谱

袋中人,小红拂,雪媒,女贞子歌,凤还巢,解差与犯妇…… 错换姻缘、千里寻夫、爱情骗局…… 栩栩如生的人物,别具韵味的笔触,精巧的构思,奇妙的反转, 六个超出现代人想象的古代民间故事,六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浪漫爱情传奇。

大旗

大旗

短篇小说。杨朔作。北京作家出版社于1960年2月出版。

大宋平蛮碑

大宋平蛮碑

北宋摩崖石刻。宋余靖(1000—1064),字道安,广东韶州曲江人,汉族,镇压侬智高的宋军副将)撰文。刻于桂林铁封山镇南峰西面半山石壁上,时间在皇祐五年(1053)。额篆书汉字,每字径9寸;正文楷书汉字,每字径2寸。内容记述侬智高起兵过程及狄青等率宋军前往镇压之始末,特别突出地描写狄青用兵的神机妙算,为宋军歌功颂德,也反映了侬智高起义军的某些侧面。为研究壮族史及侬智高起兵事件的参考文献。今碑保存完好,除原碑实物仍在原处外,其文收载于《桂林石刻》,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77年内部刊印本。

法华三昧忏仪

法华三昧忏仪

全一卷。隋代智顗撰。又作法华三昧行法、法华三昧仪、法华经三昧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书名之下副题为‘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礼法华经仪式’。所谓法华三昧,乃取法华经之精神,观诸法实相之理之三昧行。本书为智顗从慧思传承法华三昧之精髓,撷取法华经、观普贤经等诸大乘经典之精义,而揭示法华三昧之方便及正修之行仪。其内容旨在阐释入菩萨正位、具诸佛功德之法门,包含礼拜、忏悔、行道、诵经、坐禅等,于三七日之间半行半坐之种种行法。又摩诃止观(智顗说,灌顶记)卷二上记载,关于法华之行法,有法华三昧一卷,乃智顗作,为行者所宗。推知灌顶所记之法华三昧即指本书。另根据遵式之法华三昧忏仪勘定元本序加以推论,则本书之现存本已非智顗所说之原貌,恐系后人加笔而成。此外,宋代四明知礼撰‘修忏要旨’一书,主要系依用本书而成。

毗耶娑问经

毗耶娑问经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即《大宝积经》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而有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