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承诺

胡承诺
  • 姓名:胡承诺
  • 别名:字君信,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竟陵(湖北天门)人
  • 出生日期:1607
  • 逝世日期:1681
  • 民族族群:

胡承诺(1607-1681)明末清初诗人。字君信,竟陵(湖北天门)人。明崇祯年间举人。入清隐居不仕,卧天门、巾柘间。顺治年间,部铨县职。康熙五年(1666)檄徵入都,次年至京师,以老乞归。归里后构筑石庄,自号石庄老人。承诺“博学工诗,尤长五言”(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3引王士禛语)。他的诗作多能表现下层人民的生活,如《役者讴》写乡村“昨秋旱如焚,野田绝粮秀”,虽朝廷下令减少租税,可地方官吏仍横征暴敛,待“圣旨”到时,已“徵敛逾十九”,其中不无讥讽之意。又如《田家》,一方面表现田家“岁晏常苦饥”以及“六日犹不雨,旱云若烟火”的艰辛,另一方面,也描绘了他们纯朴、平静的生活:“村巷犹未白,众鸡喧我庐。有生宜相养,夫耕妇亦锄。”“墙头连阡陌,瓜熟豆离离。”这就比那些一味写田家乐的田园诗,更有深度,更给人以真实感。他的一些写景诗也很出色,如《长沙晚春》:“楚国皆奇秀,洞庭云最多。”“潭影涵芳芷,山光带女萝。红兰吹野艇,白鸟下清波。”流丽清新,诗境秀逸。他如《广陵祠》、《荥泽道中》、《移舟青阳》等,也都能描摹出如画的风光。但其诗有时也有刻意求奇的倾向,如《役者讴》:“怪底笞不痛,怪底辟不死,怪底惊不悸,怪底愧不泚,怪底钱不炉,怪底符不玺,怪底酖不药,怪底銛不矢。”一连用了8个“怪底”,作为排比,奇虽奇矣,但却缺少变化,影响了诗歌的韵律美。承诺也能文。晚年著有《绎志》,凡20余万言,内容驳杂,“由圣贤修身立命以及帝王之任官行政,制事治人,名臣贤士之所以持躬成业,凡民之所以居室尽伦,莫不兼综条贯”,“为有体有用之学”(《清史列传·胡承诺传》)。著有《青玉轩诗》7卷、《菊佳轩诗》10卷、《檄游草》1卷、《颐志堂诗》8卷、《读书说》6卷。

胡承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翠寒集

翠寒集

元诗别集。1卷。宋无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主要版本有明刊本,3卷;毛晋汲古阁刊本(编入《元人十种诗》),1卷。汲古阁刊本流传较广,《四库全书》底本就是汲古阁刊本。本集卷首有元贞元年(1295)赵孟頫序,延祐七年(1320)冯子振序,后至元二年(1336)宋无自序。明刊本尚有至元三十一年(1294)邓光荐序。卷末有毛晋跋。冯子振序曾摘录出宋无诗中的佳句若干则,对宋无诗评价相当高。宋无的七言古诗纯学李贺、温庭筠,其他各体,也显然受到李贺的影响,如“神娲蹋云去补天,留下一团焦黑烟”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他的某些诗由于刻意出新,反而失之于生涩纤弱。本集所载的诗篇,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较优秀,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则比较逊色。

白话聊斋

白话聊斋

《白话聊斋》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章,翻译成白话文,定名为《白话聊斋》,以让现代读者也体味到作品的深远魅力。

锋剑春秋

锋剑春秋

《锋剑春秋》或谓黄淦撰,约作于嘉庆初期,晚出本改名为《后列国志》、《万仙斗法兴秦传》。由《秦始皇平话》发展而来。书述天运轮回,生杀有定,嬴秦必将一统六国,生灵难免涂炭。孙膑欲报父兄仇,救燕齐民,逆天而行,与王翦、海潮、毛奔对阵,神怪法宝,层出不穷。然最终由三清师长说合,忍痛归山,不涉红尘,免于劫数。此书初看,用语杂沓,不脱话本规模,然生动传神之笔间出。其神魔斗法之描写,远不如《封神演义》,然写孙膑逆天而行,欲挽大厦之将倾,颇具悲剧色彩,反映出人之渺小,生之无奈。在神魔类小说中别具一格。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是研究佛典成立史的专著,书中对原始佛教时期的经典形成状况做了详尽探讨,并从原始圣典一再结集的历史中去细致考察佛法形成的真实过程。本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作者认为,惟有能理解圣典集成的实际情形,才能理解巴利圣典及与之相当的华文圣典的真正意义;而代表不同部派的经律——华文圣典,比之单一的属于一派的巴利圣典,应有更多的比较价值和意义。这一观点对西方学界“巴利圣典为佛教原始圣典说”的提法作出了强有力的回应,奠定了华文圣典在佛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于凌波居士著,十二讲。觉字在辞书上的解释,大致说,有知的意思,也有悟的意思。知从外入,悟从内发。如生理器官受外界刺激、而对事物的辨别是知,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见闻觉知,是外入的知;再如《孟子万章》:‘使先知觉后知’,是内发的悟。因此,孙中山先生著《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第三讲中说:‘世界人类其得之于天赋者约分三种:有先知先觉者,有后知后觉者,有不知不觉者。先知先觉者为发明家,后知后觉者为宣传家,不知不觉者为实行家。此三种人互相为用,协力进行,则人类之文明进步必能一日千里。’

求欲经

求欲经

佛说求欲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中阿含中秽经之别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