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景

- 姓名:冯景
- 别名:字山公,一字少渠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钱塘(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1652
- 逝世日期:1715
- 民族族群:
冯景(1652-1715),清代诗文作家。字山公,一字少渠。钱塘(浙江杭州)人。国子监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坚辞不就。后应聘入宋荦幕府,以母老辞归。为人严正不苛,平生所交结者多为当世名士,如万斯同、朱彝尊、阎若璩、毛奇龄等。嗜好读书,尤深研经学。善古文,其古文主要有3方面内容:一是议论时务政事,如《开河》、《折田》等;二是阐明经学,如《驳阎百诗毛朱诗说》、《淮南子》、《洪保》等;三是表彰节义,如《毕节妇邵氏传》等。“其文得力于《庄子》,妙绪无端”(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3)。尤其是史论文,更是议论纵横,文势跌宕。他也能诗,诗风雅健,如《苦雨赠方爻甫》:“苦雨连宵困积阴,练川高士共开襟。相携水阁闲垂钓,独坐藤床静鼓琴。投剂定知医国手,谈禅全得法王心。蚕荒麦烂秧难插,何药能消四野祲。”此外,七古《简慰天涛》,七律《辞青门学士别业卜居木场巷》、《入樊中登后乐山望千竿园》等也都可略见其风格。著有《解春集文钞》12卷、《补遗》2卷、《诗钞》3卷、《幸草》12卷、《樊中集》10卷。
清初学者、无神论者。他一生有许多著作,惜“身没无后,遗书散佚”。其所著《山公九原》中的 《原生》、《原死》、《原神》、《原 怪》及《原命》等篇,对诸如生死、神怪及命运等问 题,都有从无神论观点出发作出批判性的论述。他将 人的生死,看作是自然的现象,有如“时有昼夜”一 样,“死生者,人之昼夜也”(《原死》)。认为人生是 “无而之有”,死则是“有而归天”(同上),显然,人的生死全无神意的安排与主宰。对于人生的祸福以 及贫贱富贵问题,他持有非命论的观点,反对把人事 与天命联系在一起,他说:“夫祸福在能不能,视其 所养与取以分焉,而奚其云云命?”(《原命》)表明 人的“能”或“不能”是决定祸福的条件,而不是命 运的主宰。他继承了古代无神论观点,对于妖怪、神 仙思想也有所批驳,认为 “凡妖之作,由人兴也” (《原怪》)。他说:“今试语人曰:尔能为鱼乎?尔能 为鸟乎?人人皆曰不能。不能,诚然也。不能,何病? 彼夫神仙幻怪,亦好奇者寓言耳,吾盖旷世而未有见 也”(同上)。在生死、祸福、妖怪及神仙思想的批判 中,贯穿着冯景坚定的无神论思想。著有《樊中集》。
冯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东京八景
本书以日本筑摩书房1985年出版的《太宰治全集》为底本, 收入太宰治的《盲人独笑》《蟋蟀》《清贫谭》《东京八景》《风之信》等9部中短篇小说及随笔。 《东京八景》是太宰治的青春诀别辞。《盲人独笑》则通过一个盲乐师的日记,写出了他面对苦难人生的乐观。《蟋蟀》则通过一个艺术家妻子的口吻,申告了太宰治自己对艺术、成功与富有的独特看法。
静修集
诗文别集。元刘因撰。刘因曾自订《丁亥诗集》五卷,焚毁其馀。刘卒后,其门人故友搜辑其佚稿,得《樵庵词集》一卷,《遗文》六卷,《遗诗》六卷,《拾遗》七卷,与《丁亥集》五卷,于元顺帝至正(1341—1368)年间刊行。后杨俊民又捃拾残剩,一字不遗,辑成《续集》三卷,其中当有因所自焚之作,实与因编集本意不合。后房山贾彝又增入有关刘因的资料,如圹记、墓志等,编成《附录》二卷,合成三十卷。元至正中,官方为之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此本流传甚广,传刻传抄也多,明代有永乐本、成化本、弘治本、嘉靖本。更早的是元文宗至顺(1330—1333)年间宗文堂刊本《静修先生文集》二十二卷本,《四部丛刊》影印的即此本,原佚李谦旧序,第二次影印本写补。现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三十卷本、《四部丛刊》本、清德宗光绪(1875—1908)年间刊本《静修先生文集》十二卷本(收入《丛书集成》)。各本皆有遗佚。
玉机微义
五十卷。明徐用诚撰。刘纯续增。徐用诚名彦纯,字用诚,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学术上宗朱震亨,兼采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王海藏等诸家医说。精于医术,擅长本草,著有《本草发挥》等书。刘纯,字宗厚 (一作景厚),为当时名医,祖籍淮南,洪武中移居咸宁(今陕西西安一带)。著有《医经小学》、《伤寒治例》等书。此书徐氏原撰于洪武元年 (1368),题名 《医学折衷》,立论以 《内经》为宗,同时亦兼采张仲景、王叔和、巢元方诸家之论,尤参考金元医家刘河间、李东垣、朱震亨之说,并以朱氏之论为准。刘纯其后又增补若干病证,对原书中诸证亦有所附论,并改其名为 《玉机微义》,成书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卷一至卷七分列中风、痿证、伤风、痰饮、滞下、泄泻、疟七门。卷八至卷三十三分列咳嗽、热、火、暑、湿、燥、寒、疮疡、气、血、内伤、虚损、积聚、消渴、水气、脚气、诸疝、反胃、胀满、喉痹、淋秘、眼目、牙齿、腰疼、腹痛、心痛二十六门。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三分列头痛、头眩、咳逆、痞满、吐酸、痉、疠风、风痫、破伤风、损伤十门。卷四十四至卷五十分列斑疹、黄疸、霍乱、厥、痹、妇人、小儿七门。共五十门。其中卷一至卷七,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三为徐氏原撰内容,卷八至卷三十三,卷四十四至卷五十为刘氏增补内容。搜罗广泛,以内科杂病为主,亦涉及外、妇、儿、五官等诸科。论述精详,旁征博引,颇有学术价值。卷八至卷五十为刘氏续增内容,共三十三门,与徐氏同出一辙。为后人所重视。有明初刻本、正统四年(1439)姑苏陈有戒刊本、日本宽文四年(1664)刊本、《四库全书》本。
两晋通俗演义
《两晋演义》为《历代通俗演义》之一,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晋代的兴亡。共有一百回,起自司马炎代魏,终至刘宋代晋,经历156年。西晋结束了将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可是八王之乱,消耗国本,与汉人杂处的胡人趁机相继发难,导致了西晋的覆亡。而东晋则在江东重建,蓄积能量,展开艰难的北伐重任,却因内部权力争夺而损耗了实力。大将刘裕脱颖而出,两次北伐,收复长安,之后接连废黜两位皇帝,建国宋,东晋亡。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按阿弥陀经之注解,以莲池大师之疏钞,藕益大师之要解,为典型之作,阳春白雪,后人所为,无有逾于此者。余之讲话,亦不能例外。然下里巴音,或为普通初心学佛之士所易接受,多次再版,或以此也。阿弥陀经,为持名念佛之基本教育。因持名而生西方者,何止千万。所以持名之功德,印光大师文钞及嘉言录言之綦详,此不再赘。
金刚经采微余释
金刚经采微余释,一卷,宋昙应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