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景

- 姓名:冯景
- 别名:字山公,一字少渠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钱塘(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1652
- 逝世日期:1715
- 民族族群:
冯景(1652-1715),清代诗文作家。字山公,一字少渠。钱塘(浙江杭州)人。国子监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坚辞不就。后应聘入宋荦幕府,以母老辞归。为人严正不苛,平生所交结者多为当世名士,如万斯同、朱彝尊、阎若璩、毛奇龄等。嗜好读书,尤深研经学。善古文,其古文主要有3方面内容:一是议论时务政事,如《开河》、《折田》等;二是阐明经学,如《驳阎百诗毛朱诗说》、《淮南子》、《洪保》等;三是表彰节义,如《毕节妇邵氏传》等。“其文得力于《庄子》,妙绪无端”(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3)。尤其是史论文,更是议论纵横,文势跌宕。他也能诗,诗风雅健,如《苦雨赠方爻甫》:“苦雨连宵困积阴,练川高士共开襟。相携水阁闲垂钓,独坐藤床静鼓琴。投剂定知医国手,谈禅全得法王心。蚕荒麦烂秧难插,何药能消四野祲。”此外,七古《简慰天涛》,七律《辞青门学士别业卜居木场巷》、《入樊中登后乐山望千竿园》等也都可略见其风格。著有《解春集文钞》12卷、《补遗》2卷、《诗钞》3卷、《幸草》12卷、《樊中集》10卷。
清初学者、无神论者。他一生有许多著作,惜“身没无后,遗书散佚”。其所著《山公九原》中的 《原生》、《原死》、《原神》、《原 怪》及《原命》等篇,对诸如生死、神怪及命运等问 题,都有从无神论观点出发作出批判性的论述。他将 人的生死,看作是自然的现象,有如“时有昼夜”一 样,“死生者,人之昼夜也”(《原死》)。认为人生是 “无而之有”,死则是“有而归天”(同上),显然,人的生死全无神意的安排与主宰。对于人生的祸福以 及贫贱富贵问题,他持有非命论的观点,反对把人事 与天命联系在一起,他说:“夫祸福在能不能,视其 所养与取以分焉,而奚其云云命?”(《原命》)表明 人的“能”或“不能”是决定祸福的条件,而不是命 运的主宰。他继承了古代无神论观点,对于妖怪、神 仙思想也有所批驳,认为 “凡妖之作,由人兴也” (《原怪》)。他说:“今试语人曰:尔能为鱼乎?尔能 为鸟乎?人人皆曰不能。不能,诚然也。不能,何病? 彼夫神仙幻怪,亦好奇者寓言耳,吾盖旷世而未有见 也”(同上)。在生死、祸福、妖怪及神仙思想的批判 中,贯穿着冯景坚定的无神论思想。著有《樊中集》。
冯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薄伽梵歌
亦译《世尊歌》、《神之歌》、《黑天歌》。指古代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第6篇《毗湿摩》。共18章,七百颂。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经典。记载了大神毗湿奴的化身黑天(Krsna)和战士阿周那(Arjuna)之间的对话,黑天以哲理说服阿周那把俱卢族和班度族争夺王位的战争进行到底。它是综合性的哲学诗,贯穿了数论、瑜伽和吠檀多三派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宣扬了业(行动)、智(认识)、信(信仰)的统一。认为“法”既是国家、社会和整个世界的秩序,也是个人行为的道德准则。遵法、执法是社会成员的天职和责任,人只有认识了这种道理,在完成自己的职责中才能使个体灵魂“我”与宇宙灵魂“梵”相结合,从而使灵魂得到拯救。并认为虔诚信仰和崇拜大神毗湿奴和他的化身黑天,人才能从世俗的生活中得以解脱。后吠檀多派哲学家曾有多种注释,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欧亚各国。对印度近代资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也有一定影响。
埃及之夜
普希金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837年《现代人》杂志。《埃及之夜》写的是古埃及顽艳荒淫的女皇克列阿佩特拉富有戏剧性的身世中的一个片段。《埃及之夜》一篇之中有两个中心。一个是用诗歌描写的关于古埃及女皇的故事,另一个是用散文塑造的意大利即兴诗人和恰尔斯基两位诗人的形象。这一篇,艺术上颇有特色,两个中心写得并无割裂之感,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古埃及女皇,寥寥几笔,其顽艳荒淫的性格便写得颇为鲜明突出。
王司空集
诗文集。北周人王褒撰。一卷。褒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北周文学家。本传称他“识量渊通,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博览史传。尤工属文”工书法。梁武帝喜其才艺,以弟鄱阳王萧恢之女妻之。梁元帝时官吏部尚书,左仆射,江陵陷落后入北周,历官司空,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位,时年六十四。梁元帝时,常侍宴赋诗论文于左右,曾作《燕歌行》。妙尽关塞寒苦,梁君臣文士,竞而和之,多为凄切之辞。入周之后,因长于文学,为字文氏所见重,终身未得南返。诗《渡河北》写秋天渡河北上沿途所见,悲凉感伤。前人认为他的诗与庾信齐名,实则不及。然其文名颇高。原有集,已散佚。是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诏、表、启、书、序、箴、铭、碑、祭文、文等近三十篇;乐府、诗约五十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史记四库本
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著。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中。此外有明南、北监本,汲古阁本和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是清朝后期较好的本子。四库本《史记》系根据殿本《史记》抄写而成,分为正文、索隐,正文为司马迁所著原文,其中“楮少孙曰”是司马迁以后汉元帝时期的楮少孙所写。索隐为唐代司马贞所作,其包括节录《竹书纪年》的记载以佐证或互见。对地理名词、典章制度和语句音意的解释等。四库本《史记》正文前还有有清高宗(乾隆帝)御撰的序和四库馆臣所作的《四库全书提要·史记》。
万历野获编
一名《野获编》。笔记。明沈德符(1578—1642)撰。三十卷,补遗四卷。德符有《顾曲杂言》已著录。本编为其追忆祖父及父亲所述明代朝野掌故和自己的见闻杂事而成。原本正编二十卷,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续编十二卷,成书于万历四十七年。以“退耕而言朝士”、“谋野则获”,故名;又编中强半述近事,故冠之“万历”。今本计有一千四百四十条,分为列朝、宫闱、宗藩、公主、勋戚、内监、内阁等四十八类。书中大多系明万历及万历前的朝廷掌故及士大夫们的政治生活的记载,也保存了部分有关小说和戏曲的资料。
善一纯禅师语录
三卷,清如纯说,学正录,附续录(依驹本印)。住天龙山普德禅寺,住松岿山普光禅寺,复住天龙普德禅寺,卷一上堂,卷二上堂小参,卷三示众机缘拈古颂古杂着佛事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