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祖

- 姓名:张光祖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张光祖,生平事迹不详。惟有此书卷首大德癸卯 (1303)陈普序,称其字绍先,襄国 (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大德五年 (1301)为泉州推官。又有大德甲辰 (1305)熊禾序,称张光祖质美嗜学,有天下来世之志。
张光祖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罗刹夫人
《罗刹夫人》,是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朱贞木所作的长篇武侠小说,共三十三回,该作为其代表作之一 。本书以僻远的滇西南高山峡谷和瘴气荒烟作背景,讲述了西南边远地区苗族同胞与汉族武侠、官兵携手平定匪乱的故事。小说围绕极具神秘气息和传奇色彩的“罗刹夫人”这一武坛女杰,塑造了出身名门的少年英才沐天澜、生长于匪帮却灵慧未泯的侠女罗幽兰等众多形象,以颇富悬念的生动笔法,描写了三 位主角在武林前辈的帮助下,历经险乱、平定匪患的曲折历程,以及三人之间展开的一段纠葛缠绵的恋情……
敝帚斋馀谈
是书《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著录。今有《砚云乙编》、《申报馆丛书续集》本等,其中《香艳丛书本》题《敝帚斋馀谈节录》。今据《学海类编》本整理。(选录《敝帚斋馀谈》十五则)
北郭集
六卷。《补遗》一卷。元许恕(?—1314)撰。恕字如心。江阴(今属江苏)人。元至正中,授澄江荐院山长。不久天下已乱,恕乃辞官遁迹海上。与山僧野人为侣。此集为其子礼部主事节所辑。六卷,《补遗》一卷,附录其子节诗六首、孙辂诗二首,又许穆诗二首,许云诗一首。为其族孙裔所续入。《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恕诗格力颇遒,往往意境沉郁,而言节高朗,允元季靡靡之音。”有清曹琰抄本(题名《北郭诗集》,藏于北京图书馆)、《江阴丛书》清光绪、宣统间江阴金氏粟香室岭南刊本、《粟香室丛书》清光绪至民国间江阴金氏刊本、《四库全书》本。
默觚
近代魏源著。“觚”是古代写书的木简,“默觚”意即默深的读书札记。撰于清道光十五年至十九年(1835—1839)。分上下两卷。上卷《学篇》一至十四,为论学之作;下卷《治篇》一至十六,为论治之作。《学篇》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认识论,指出:“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认为知来之于行:“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提出事物的变化发展有相反相成、祸福倚伏、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指出:“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清与长聚门,祸与福同根”。又说:“天下无独必有对。……有对之中必一主一辅,则对而不失为独。……虽相反如阴阳、寒暑、昼夜,而春非冬不生,……相反适以相成也”。但也说:“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令子必宗,夫唱妇必从”。主张维护封建主义的纲常名教。《治篇》中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历史进化论观点,认为“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主张“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为其变法改革思想作论证。但又指出:“气化无一息不变者,其不变者道而已”。反映了其作为地主阶级改革家的阶级局限性。本书是研究魏源哲学、社会政治思想的主要资料。收入《古微堂内集》和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魏源集》。
燮云玑禅师国清无畏堂语录
一卷,清济玑说,玄杲录,张有誉序。
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
昭觉丈雪醉禅师语录,通醉说 彻纲等编,十卷。上堂,小参,晚参,问答机缘,勘辨机缘,广录,颂古,诸赞,分灯,法语,佛事,书问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七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