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肱

- 姓名:朱肱
- 别名:字翼中,别号无求子
- 性别:男
- 朝代:北宋
- 出生地:北宋吴兴归安(今浙江省归安县)人
- 出生日期:1050
- 逝世日期:1125年
- 民族族群:
朱肱(1050—1125年)北宋名医,字翼中,别号无求子,大隐翁等,世称“朱奉议”。北宋吴兴归安(今浙江省归安县)人。出身儒门世家。元祐三年(1088)中进士,历任雄州(今属河北)防御推官、知邓州录事、奉议郎等职。宋徽宗崇宁初年(1102),日蚀,他上书讲灾异抨击朝政,罢官,侨居杭州大隐坊,自号大隐翁。肱素喜论医,尤深于伤寒。潜心于《伤寒论》二十年(1089~1108),撰《伤寒百问》六卷,类聚伤寒条文,设问答百题。政和元年(1111年)重加校证,增补至二十卷,张蒇作序,更名《南阳活人书》,进表此书于朝。时值宋廷大兴医学,求深于此道者为官师,乃起肱为医学博士。次年,因直言时事与书写苏轼诗句,违犯党禁,被贬达州(今属四川)茶场,同时遭贬的尚有陈弁、余应求、李升、韩均四人,时称为五君子。政和七年(1116年),以朝奉郎提举洞霄宫召还,卒于任上。
政和六年(1116年),以朝奉郎提点洞霄宫,著书、酿酒,侨居西湖上。时《南阳活人书》印行于京师、京都、湖南、福建等五处,各本刻误者颇多,且证与方分为数卷,仓卒难检。肱乃重为参详,改动一百余处,于政和八年(1118年)命工匠于杭州大隐坊镂板,重刊于世。朱肱与成无己一样,均为历史上注解《伤寒论》的最早人物。其治病先须识经络及识脉辨证等学术思想,对后世伤寒学之研究产生过深刻影响。朱肱是宋代名医之一,他精研伤寒,所著《南阳活人书》共二十二卷,以问答体编著,于《伤寒论》的研究,颇有特色。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活人书论》中评曰:“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朱肱所著尚有《内外二景图》、《北山酒经》等。
猜你喜欢的书
玉纪
清陈性编撰。是一部论述我国古玉有关知识的专著,全书1卷。书中按出产、名目、色泽、辨伪、质地、制作、沁色、地土、盘功、养损璺、忌油污等条目,分别进行论述。该书所阐述的观点,对古玉研究影响很大。其中的一些术语,目前仍为许多鉴赏家所使用。
医断与斥医断
医断,医论著作。日本鹤冲元逸编于日本延享四年 (1747年)。编者汇集其师吉益东洞之医说辑成此书。内容包括“死生”、“元气”、“脉候”等37篇论述,多有独特见地。如文中云: “阴阳者天地之气也,无取于医矣。”又认为《素问》、《灵枢》、《难经》 乃后人托名之伪作。此书问世后,因学术见解不同,吉益东洞又一弟子烟惟和继作《斥医断》,评述该书之误。 斥医断,日本畑惟和(柳安)撰于日本宝历十二年(1762年)。作者针对《医断》悖理之处予以辨斥,认为鹤冲元逸所编吉益东洞《医断》,摈医经、弃阴阳、变古今不移之道,乃异端之说。全书共43论。现存日本宝历十二年(1762年)刻本和其他多种刻本,后收入《皇汉医学丛书》。
薛仁贵征辽事略
元代话本小说。作者不详。此书最早著录于明《文渊阁书目》卷6“杂史”类,注:“一部一册,阙”。《永乐大典》卷5244“辽”字韵收载本篇的全文。话本以薛仁贵为中心,叙述他的征辽事迹,故事情节与新、旧两《唐书》的《薛仁贵传》大致相合。开头有诗说:“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分吴魏刘,晋宋齐梁南北史,隋唐五代宋金收。”此诗亦见于《武王伐纣平话》的开头,显然是元人口气。话本大致依据史实,也有不少增饰。如说薛仁贵骁勇善战,屡立奇功,均被张士贵及其副将刘君昴冒认,后真相大白,张士贵“逆流海岛”,刘君昴受戮,便都出于虚构。书中所用典故,多为宋元话本和戏剧中所常见者。话本中描述薛仁贵引兵至安地岭,在一宫观中遇一妇人,有如“芙蓉城下,子高适会琼姬;洛水堤边,郑子初逢龙女。”宋代大曲及宋元南戏中都表演过这两个故事。此书文辞简朴,与《全相平话五种》近似。全书原本久佚,由赵景深据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卷5244中的“辽”字韵辑出。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了点校排印本。
丹霞澹归禅师语录
三卷,明今释说,今辩重编(依驹本印)。卷一收上堂。卷二收示众,佛事,遗命,问答。卷三收拈古颂。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顿悟入道要门论
一卷。唐代大珠慧海撰。此书主要阐述顿悟入道的要旨。本书与后世语录不同,是慧海亲自执笔的论书。相传慧海在江西马祖道一门下,历经六年修行而大悟。本书即依其本身体验而简述顿悟入道要旨。全书笔法平易,首以“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惟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进而解释“顿悟”,谓“顿”即顿除妄念,“悟”即悟无所得。次谓为臻此境,须以心为根本,故修根本为大事,而修根本之法在于禅定。其次,再广述顿悟要门之宗旨。本书所引用的经典,以《维摩经》为最多,其次为《金刚经》。此外,《涅槃经》、《华严经》、《法华经》、《起信论》亦曾广被引用。收入《续藏经》。
大乘悲分陀利经
亦称《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大悲分陀利经》、《悲分陀利经》等。佛教经典。三秦失译。八卷。主要叙述释迦牟尼前生离诤王本生,发五十一大愿,誓成无上菩提的故事。异译本有:西晋竺法护译《闲居经》一卷(或十卷),已佚;北凉龚道译《悲华经》十卷,已佚;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十卷。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