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铉

- 姓名:姚铉
- 别名:字宝文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 出生日期:968
- 逝世日期:1020
- 民族族群:
姚铉(968-1020)字宝文,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知潭州湘乡县。三迁为殿中丞,通判简、宣、昇三州。淳化五年,直史馆。至道初,迁太常寺丞,充京西转运使。历官右正言、右司谏,为河东转运使。咸平三年,知郓州,加起居舍人,为京东转运使。移两浙转运使,与薛映不和,映密摭其罪状奏闻,贬连州文学。大中祥符五年,移岳州,又徙舒州,为本州团练副使。天禧四年卒,年五十三。铉隽爽尚气,文辞敏丽,工书法。淳化中,预赏花钓鱼宴,应制赋诗,铉诗最先成,宋太宗赏赐白金百两(《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其《钱塘郡》诗有“疏钟天竺晓,一雁海门秋”之句,杨亿称为佳句(《宋朝事实类苑》卷三七引《杨文公谈苑》)。尝汇粹唐人文章为《唐文粹》一百卷,旨在纠正西崑体诗风,当时杨亿、刘筠等人崇尚的骈体四六盛行,而他却“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故侈言蔓辞,率皆不取”(《唐文粹序》),表现出不同的文学取向。是书于姚铉亡殁后由其子上献朝廷,在宋代颇具影响。著有《姚铉文集》二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今已佚。《全宋诗》卷一○三录其诗五首。《全宋文》卷二六八收其文三篇。事迹见《宋史》卷四四一本传。
姚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逻辑学讲义
译自联邦德国达姆斯塔特科学书社1968年出版的《康德文集》第5卷。这是一部由学生听讲笔记整理而成的康德著作,不过它在出版前曾经康德亲自审定过。在该书中,康德在传统的逻辑判断分类外,又创设了模态,开创了研究概念的内容实质的新局面,从形式逻辑发展到先验逻辑。康德对范畴表的旧类范畴,都用正、反、合方式来阐明,从而对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州名贤文表
地方诗文合集。文三十卷,诗七卷。明刘昌编纂。刘昌字钦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历官河南提学副使,迁广东参政。此编即其提学河南时所编。刘氏在此为官九年,多有馀暇,为表彰中州先贤,乃选许衡(河南沁阳人)、姚燧(河南洛阳人)、马祖常(河南潢川人)、许有壬(河南汤阴人)、王恽(河南汲县人)、富珠哩翀(河南邓县人)六位名家诗文,合为一编,略依其本集之体,各以传志碑铭附后。每位各录诗一卷(或不到一卷),唯独马祖常录诗二卷,祖常在六人中诗歌成就亦最大。许衡、许有壬、王恽、马祖常皆有集传世,姚燧、富珠哩翀虽亦有集著录,但姚书仅为残本,富集已不传,端赖此书校正其误,或补其佚。此编每集之末皆有刘昌所作跋语数则,颇见考订之功。刘氏自序曾言此编为内集,尚有外集、正集、杂集若干卷,但未见传世。“文集”初刻于成化间,此本尚有传世者,嘉靖间有重刊本。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王士禛劝河南达官宋荦重刻,宋荦委托钱塘汪立名重刊。《四库全书》著录者即此本。
书法指南
1948年初版,《书法指南》是一本指导学习书法之途径与基础知识的普及读物书。是中国美术史论泰斗、知名书画家俞剑华惟一的书法论著。后世学者评价此书是:一本道、理、法俱全的、真正意义上的“指南”。书法指南之类的普及读物,可谓多矣!而由一位中国美术史论泰斗、知名书画家写就的这种入门小书,却是难得。后世学者评价这本《书法指南》:这是一本道、理、法俱全的,真正意义上的“指南”。可惜这样的大家小书,现在是越来越少了。
针经指南
针灸著作。元窦杰 (1196—1280) 撰。不分卷次。杰字汉卿,后改名默,字子声,广平 (今属河北) 人。金末兵燹,离乡南走,遇名家授以医术,又受蔡州李浩 《铜人》 针法,遂精于医,尤善针灸。应元世祖忽必烈召聘任翰林侍讲学士、昭文馆大学士,后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本书初刊于元贞元年(1295) 。约万余言。收载针刺理论、经络腧穴学说、临证经验心得等共十六论,其中 《针灸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对后世影响较大。针经直说、络说、交经辨、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说、流注八穴、古法流注、刺法、泻法、针灸杂忌等,是结合临床针灸经验,论述针灸、经络学说的重要理论,颇有创见。元至大四年(1311) 由窦桂芳收入《针灸四书》,附窦桂芳《针灸杂说》。有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
同治嫖院
《同治嫖院》创作于民国时期,是一部以清末太平天国时期清皇室为背景的小说。
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简名《冤家债主》、 《崔府君》。杂剧剧本。元郑廷玉作。四折一楔 子,末本。崔府君名子玉,民间传其善断阴府公 事,唐宋杂说多及之。剧写崔府君与晋州古城 县张善友为结义兄弟。张有白银五锭被赵廷玉 盗去;适五台山僧以化缘修庙所得白银十锭, 寄存其家,被张妻骗赖不还,山僧懊恨而去。后 张连生二子,长子善经营,家业兴旺;次子挥霍 无度,乃败家子。张使两子分家度日,不料长子 病死,妻被次子气死,次子也相继死去。张埋怨 天地不公,向崔控告本县土地和阎神,崔召其 妻子阴魂与张梦中相见。张才知长子前生是窃 贼赵廷玉,特转生其家偿债;次子前生系五台 山僧,为索债而来投胎,现两债具清,人各去 了。至于张妻,骗赖僧人钱财,理应入地狱受 苦。张至此方悟冤家债主之前因后果。此与杂 剧《看钱奴买冤家债主》写作倾向相近。今存有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元曲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