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

牟宗三
  • 姓名:牟宗三
  • 别名:字离中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山东栖霞人
  • 出生日期:1909年6月12日
  • 逝世日期:1995年4月12日
  • 民族族群:

牟宗三(1909年6月12日—1995年4月12日)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字离中,山东栖霞人。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7至1941年间曾任《再生》杂志主编,云南大理民族文化书院讲师等职。1942年秋任教于华西大学哲学系。1945年秋转赴重庆中央大学任哲学系教授。1946年春随中央大学自重庆迁回南京,创办《历史与文化》月刊。1947年秋离开中央大学,先后在金陵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去台湾。1950年始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后改为台湾师范大学),并先后主持人文学社和人文友会的讲座。1956年秋转东海大学任人文学科主任。1960年10月赴香港,应香港大学之聘主授中国哲学。1968年春转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及新亚书院哲学系任教。1974年7月从香港中文大学退休,次年任教于新亚研究所,为哲学组导师。早年喜好罗素和怀特海哲学,遂钻研数理逻辑,写成《逻辑典范》一书。后转而研究注重探讨认识主体的康德哲学,著有《认识心之批判》一书。五十年代后,一方面致力于疏解儒、释、道三家义理.以期理清中国学术发展的源流;另一方面致力于把康德哲学与儒家心性之学融合起来创立体系。认为康德虽然说明了道德法则的先验性和普遍性,但他没有认识到自主自律的善良意志就是“人人所皆固有的‘性’”,“亦未能本着一种宇宙的情怀而透至其形而上的、宇宙论的意义”(《心体与性体》第一册),而这正是儒家哲学之高于康德哲学的主要之点。文化上提出“三统之说”,主张以儒家道统(内圣之学)为依据,通过“道德良知的自我坎陷”转出知性主体,以建立“系统”和“政统”(即发展科学与民主),此之谓“本中国内圣之学解决外王问题”。其理论在港台一带有众多的追随者。主要著作有《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政道与治道》、《中国哲学的特质》、《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心体与性体》、《从陆象山到刘蕺山》、《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与物自身》、《圆善论》等。

猜你喜欢的书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保尔·芒图(1877—1956),法国历史学家。本书是一本研究十八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史著作,在法、英等国享有盛誉,有经济史“经典”之称。书中除导言外,共分三编。第一编论述产业革命前夕的各种变化(包括旧式工业及其发展、商业的扩张、土地所有权的改变);第二编分析发明和大企业的关系(涉及纺织工业中机器的最初使用、工厂制的出现、蒸汽机的出现);第三编指出产业革命的直接后果(涉及大工业和人口、工业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和工人、国家干涉和自由放任)。本书主要叙述经济史实,对于经济理论的转变,如自由放任思想的确立和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态度,也有一定的论述。

紫闺秘书

紫闺秘书

十卷,题明杏溪浣香主人撰.杏溪浣香主人,不知何许人,生平事迹亦不可考。据原“出版者序”说:“此书出自于中国明朝嘉靖年问一位自称‘杏溪浣香主人’的才子”,并说此书是“现藏为唯一之抄本。曾被称‘天下第一大奇书’。从明嘉靖起到清廷覆灭,此书先后为两个朝代的皇宫内院所珍藏和采用,秘传迄今已有440多年的历史”。成书过程详见《序》。房中术书籍。

杨家将演义

杨家将演义

讲史小说。原名《北宋志传》。传为明人熊大木作。共五十回。内容多采取民间传说,集中描写杨家几代人抗击辽、夏的故事,歌颂他们世代忠良、英勇无敌、为国家建立了丰功伟绩。其中对杨门女将的描写最为生动。作品语言通俗朴素,生动活泼,但结构不够严谨,情节亦有不合理之处,后五回中的封建说教和迷信成分较多,是作品明显的缺点。

在家律学

在家律学

佛法在印度,早由空有两大思潮的激扬,而演成大乘性相的两大派系。传来中国,到了黄金时代的隋唐,大小乘十宗的旗帜,也已很鲜明地竖立起来。各宗派的创立者虽从修证佛法的境界各自发挥其心得,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建立其不同的宗派。可是回到修持上来,则不归于戒律,即归于禅观或净土;而修禅观或净土行者,仍不能离开戒律,以戒律为修习一切善法的基础。那么,不论出家或在家佛徒,对于戒律都是一样的需要,因全部佛法都是建筑在戒律之上的。所谓:“一切众律中,戒经为最上;佛法三藏教,毗奈耶为首。”这是为佛教徒的铁律,谁也不能否认的。

般若心经释略

般若心经释略

般若心经释略,一卷,明林兆恩撰并序及书后。

菩萨戒义疏

菩萨戒义疏

凡二卷。隋代智顗(538~597)说,灌顶(561~632)记。又称梵网菩萨戒经义疏、菩萨戒经义记、菩萨戒经义疏、菩萨戒义记、天台戒义疏、天台戒疏、戒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本书系注解梵网菩萨戒经。初立释名、出体、料简三科,次释经文,解义甚为简略。天台、净土宗所传之大乘圆顿戒专依此书而立。收入净土宗全书第十五卷。本书之注疏有明旷之菩萨戒义疏删补三卷、道熙之菩萨戒义疏钞四卷、蕴齐之菩萨戒义疏记三卷、袾宏之菩萨戒经义疏发隐五卷、道光之菩萨戒义疏见闻六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