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勉

- 姓名:姚勉
- 别名:字述之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216
- 逝世日期:1262
- 民族族群:
姚勉(1216~1262),宋代文学家。字述之,一字成一,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少颖悟,日诵数千言。多次应试不第,宝祐元年进士第一,授平江节度判官,归家一月,父死居丧。四年,除秘书省正字,以丁大全当政,不赴。开庆元年,除校书郎,寻兼太子舍人、沂靖惠王府教授。忤贾似道,被劾为吴潜党,罢归。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其人慷慨有大志,倜傥有义气,愤世嫉邪,排奸指佞,磊落有奇节。方逢辰称“其文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雪坡集序》),胡仲云至以苏轼、陈亮为比(《雪坡舍人集》附祭文)。《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受业于乐雷发,诗法颇有渊源,虽微涉粗豪,然落落有气。文亦颇妍雅可观,无宋末语录之俚语。所上封事奏札,指陈时政,侃侃不阿(卷一六四)。亦能词,现存词三十二首,多祝寿、送行之作,风格亦较粗豪,成就不及其诗文。著有《雪坡集》五十卷,今存影宋抄本、《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全宋词》第五册录其词三十二首。《全宋诗》卷三三九八至三四○八录其诗十一卷。《全宋文》卷八一二五至八一四五收其文二十一卷。事迹见《宋历科状元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姚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印度教与佛教
对印度人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至今仍有着重大影响的印度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公元前5世纪崛起于印度的佛教,尽管曾经灿烂一时,终究仍如过眼云烟,在千年前即销声匿迹于印度大陆,然而本书的标题仍为《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反之,尽管中国至今角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佛教信徒的国家,韦伯在论述中国的宗教时,书名用的却是《儒教与道教》,其中也很少提到佛教,其道理何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在本书找到答案。为了便于阅读,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增添了许多译注,对于了解印度社会、思想与佛教而言,这无疑是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
曲江集
二十卷。唐张九龄撰。张九龄名又作张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广东韶关)人,景龙进士,诗人,政治家,官至唐大臣。为官廉洁,且风度潇洒,对事敏感,他不避权要,直言上书,劝姚崇应该用人唯贤而不以私情。其诗除少量应制之作外,尽为五言。其五古多兴寄之作,诗风朴质遒劲,善于抒情,情意深长,韵味隽永。在开元诗坛影响很大。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一)中评张九龄的诗云:“唐初五言古诗渐趋于律,风格未进,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诗品乃醇。”王维把他看作哲人典范。僧皎然评其诗曰:“诗歌据上游”(《唐诗纪事》卷一五)。明人胡震亨明确提出:“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曲江集》全称《曲江张先生文集》,是一部相当丰富、完整的诗文集。其中诗、赋共五卷,敕、书十一卷,碑、铭四卷,诗二百一十三首,赋六篇。张九龄的诗多发自胸臆,情意真切,没有雕饰,这与唐代早期李峤、沈、宋的诗风大不相同,可是他的清新的诗风,最初未被人所赏识,如张说虽着重文才,却指责张九龄文章缺少富艳的藻饰。这正是张九龄高出诸人之处。“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唐音癸签》卷九)明人胡震亨对张九龄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影响给予了确切的评价。有明万历十二年 (1584)《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十二卷本,附录一卷,清雍正十年(1732)张世纲校刊十二卷本,附伪托张九龄著 《千秋金鉴录》五卷和附录一卷。
中国教育财政之改进
本书为陈友松先生的英文博士论文,根据当时中国教育的现实,注重比较教育和教育经济的研究,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赏,被时任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誉为“在教育学与经济学之边缘领域的开拓性研究工作。”此书为我国教育财政学的第一部专书,开拓了新领域。陈友松留学美国时,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比较教育和教育行政。他撰写的这本博士论文,对中国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费筹措、分配和使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此书的完成有赖于大量的、翔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在广泛征集材料过程中,他曾向哥大校友宋子文(时任财政部长)提出要求,希望宋提供历年财政报告。宋慨允,装了一大木箱统计报表空运到美国供他使用。陈先生用三年时间发奋工作,得以优异成绩完成论文。为此他的导师杜威(教育家、哲学家)赞他为“东亚一流学者”。
角力记
中国古代角力典籍。宋朝调露子著。根据吴翌风手抄本翻印的木活字排印本,收录于1939年商务印书馆编辑的《丛书集成初编》中。最早版本于五代十国至宋初(约960)问世。本书在《宋史·艺文志》、郑樵《通志略》、焦竑《国史经籍志》中均有著录。调露子,真名实姓和行年不详。本书共分5章,约6000字。从理论上总结、记述了自先秦至五代有关角力运动,划清角力定义,确定角力名目,考证了历代对角力的不同称谓。分“述旨”、“名目”、“考古”、“出处”、“杂说”等五章,记述春秋至五代有关角力、武术活动的发展和演变,并考证角力的历代称谓,是研究我国角力、武术史的重要文献。
东坡乐府笺
苏东坡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词人,历来深受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东坡乐府笺》由清代著名学者朱孝臧编年校注,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作笺,是当今研读苏词不可或缺的文本。本书书首汇集《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词评等苏轼研究相关材料。正文部分包括本文、校记、朱孝臧注、龙榆生笺等内容。苏词本身之优美精彩固不必说,朱、龙二位大家的笺注考证详实、注解精到。引次据商务印书馆1958年本,重新整理,读者极便检索。相信它的出版会受到广大苏轼研究者、爱好者的欢迎。
汉唐史论集
《汉唐史论集》,傅乐成著,收录有关两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文章十八篇,系傅乐成教授二十五年间历史研究的精华结集。全书内容丰富,从汉唐时代的政治斗争、地域观念、文化形态、民族文化,到历史人物、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作了深入的探讨,是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与研究者的较佳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