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勉

- 姓名:姚勉
- 别名:字述之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216
- 逝世日期:1262
- 民族族群:
姚勉(1216~1262),宋代文学家。字述之,一字成一,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少颖悟,日诵数千言。多次应试不第,宝祐元年进士第一,授平江节度判官,归家一月,父死居丧。四年,除秘书省正字,以丁大全当政,不赴。开庆元年,除校书郎,寻兼太子舍人、沂靖惠王府教授。忤贾似道,被劾为吴潜党,罢归。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其人慷慨有大志,倜傥有义气,愤世嫉邪,排奸指佞,磊落有奇节。方逢辰称“其文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雪坡集序》),胡仲云至以苏轼、陈亮为比(《雪坡舍人集》附祭文)。《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受业于乐雷发,诗法颇有渊源,虽微涉粗豪,然落落有气。文亦颇妍雅可观,无宋末语录之俚语。所上封事奏札,指陈时政,侃侃不阿(卷一六四)。亦能词,现存词三十二首,多祝寿、送行之作,风格亦较粗豪,成就不及其诗文。著有《雪坡集》五十卷,今存影宋抄本、《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全宋词》第五册录其词三十二首。《全宋诗》卷三三九八至三四○八录其诗十一卷。《全宋文》卷八一二五至八一四五收其文二十一卷。事迹见《宋历科状元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姚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也称《拿破仑第三政变记》。德国马克思著。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间,马克思利用法国报刊、官方资料及个人通讯写成本书,并于1852年5月首次在魏德迈创办的《革命》杂志上发表。本书叙述和分析了从1848年的二月革命到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倾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法国历史,并把它划分为3个阶段,即二月革命时期、制宪国民议会时期和宪制共和国时期。作者认为,路易·波拿巴的政变并不说明他具有空前强大的个人主动作用,毋宁说这是由当时法国的阶级斗争形势所决定的。二月革命以后,法国政局一直处在动荡不定之中。资产阶级共和派镇压了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其政策使它更加丧失人心,大资产阶级急需建立稳定的秩序,其他下层群众也已厌恶动乱。于是,人们寄望于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当政以实现稳定。路易·波拿巴就在这种形势下凭借昔日拿破仑一世的影响,依靠大资产阶级和流氓无产者的支持,拉拢军队特别是企求维护其土地所有权的农民,复活了他们作为小生产者的皇权主义传统,从而轻易地实现了政权的转换。作者用法国这段历史验证了他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此外,本书还提出了关于胜利的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建立工农联盟等论断,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理论。中译本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驿路
昭和末期,从银行里退休的小冢贞一去旅行然后就此消失。当初以为和以往一样只是出去一个人旅行而毫不在意的将丈夫小冢贞一送出门的妻子百合子在一个月后,请求警察搜寻她音讯全无的丈夫。已经接近退休年纪的老警察呼野,也开始了这次与他的人生相重合的搜查。然后,简直像画里面的人物一样的贞一也渐渐出现了破绽。在这次搜查中,一个叫福村庆子的女人慢慢浮出水面。呼野刑警追查庆子到了广岛,但是庆子却去了小冢家与百合子面谈。从呼野那里听说了这个庆子就是丈夫的情人之后,百合子发狂了。深知庆子的温顺老实的表妹和情夫山崎非常担心如此冲动的庆子。呼野也有一个和庆子差不多大的女儿。呼野经常会把因为遭受到不幸而患病的女儿和庆子不知不觉的重叠在一起,不可排解的思念使得呼野追赶着庆子。但是,这儿有怎样的令人惊讶的真相呢。
彼得·卡门青
《彼得·卡门青》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的第一部小说,此书出版后立刻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一致赞誉,是他的成名之作。书中写了一个在瑞士中部山区的农家弟子,为了接受高等教育,寻求理想的人生,进入都市上流社会,但是却与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大失所望。经过一番苦苦探索,他终于回归故乡,在大自然的怀抱和纯朴的乡人中得到了精神慰籍。作品文笔优美,抒情、写景、哲理思考,交相映发,具有诗与绘画的魅力。
古都
《古都》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该作在1961年10月至1962年1月《朝日新闻》连载,1962年1月出版。该作是川端康成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千重子和苗子是一对孪生姐妹,由于家境贫寒,千重子被弃掉,结果被一富户收养。两姐妹在贫富不同的家庭长大,后来重逢。千重子一再邀妹妹来家一起生活,苗子害怕影响姐姐的幸福拒绝了。织工秀男爱慕千重子,为她织了一条华丽的腰带,但他误把苗子认做了千重子。后来他明白了自己和千重子身份悬殊,便移情于苗子。小说以感伤的笔调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宋百家诗存
宋诗选集。二十卷。清曹庭栋编选。曹庭栋字六圃,自号慈山居士,嘉善(今属浙江)人。诸生,中年后绝意仕进,《清史列传》卷七二有传。此书入选者百集,每集一家,已见《宋诗钞》者不收。始魏野《东观集》,终僧斯植《采芝集》。北宋十馀家,南宋八十馀家。存诗十首以下者不收。所采之集,当时均属僻书,抄本居多,于其讹误有所订正。曹氏论诗,“专主性情”(袁枚《随园诗话》),从真性情出发,选了不少有真情实感、艺术性较强的诗篇。其评诗亦往往卓有见地。如谓郭祥正诗“不特句调仿佛太白,其气、味竟自逼真”,言宋人所未言。又谓华岳诗“脱口豪纵,多破胆险句,锤炼处又极冶衍遒丽”,指出他的诗不同于江西诗派和江湖派。书中小传偶有讹误,如称《秋堂遗稿》撰者柴望为南宋高宗时人,实则为南宋末人。本书刊于乾隆六年(1741),《自序》说二十八卷,实为十二卷。《四库全书》著录后,改为四十卷。有清乾隆曹氏二六堂刊本,作二十卷。
南宋馆阁录
10卷,又续录10卷。陈骙撰。陈骙,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字叔进。绍兴二十四年 (1132) 进士第一。累迁至秘书监。孝宗淳熙五年(1178)试中书舍人兼侍讲、同修国史。光宗时试吏部侍郎。宁宗时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与权臣韩侘胄议事多不合,出知婺州。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告老。卒谥文简。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淳熙中,骙长蓬山,与同僚录建炎以来事为此书,李焘为之序。”根据本书内容,可知其载事年代为宋高宗建炎元年 (1127) 至孝宗淳熙四年(1177)。全书分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撰述、故实、官秩、廪禄、职掌九门,对宋代典故、法令记载颇详,是研究南宋职官及政治体制的重要著作。此书在明以前已经窜乱残阙,完本已不多见。惟有《永乐大典》本稍为完具。清代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本参考其他各本加以校刊,补其缺漏三十一条,订正舛误一十六条。对与《宋史》歧互处亦加以注释,以作为参考。但《永乐大典》中仍缺沿革一门,无法再补,实为本书一大损失。现存有《四库全书》本和 《武林掌故丛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