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

- 姓名:陆羽
- 别名:又名疾,字鸿渐、季疵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 出生日期:733
- 逝世日期:804
- 民族族群:
陆羽(733—804),又名疾,字鸿渐、季疵,自称桑苎翁,号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3岁父母双亡,沦为孤儿,为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及长,因不肯削发为僧,被罚作苦役。12岁逃出寺院,随一戏班外出,学习唱戏。唐天宝五年(746),在一次官宴献艺时,为竟陵太守李齐物赏识,亲授诗集,介绍去火门山邹夫子别业读书。性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
“安史之乱”后,陆羽浪迹江南,在湖州隐居30余年。在湖州期间,与女诗人李季兰、僧皎然和张志和、皇甫冉、皇甫曾、刘长卿、孟郊等过往甚密。大历八年(773),颜真卿任湖州太守,又备受器重,曾参加颜真卿主持的《韵海镜源》编纂工作。大历九年春,应长城(今长兴)县丞潘述邀,与颜真卿、皎然等14位名士云集长城西南15里、竹阆山南竹山寺潘氏读书堂,吟诗取乐,由颜真卿书下《竹阆山连名帖》,今尚存。还曾与颜真卿、皎然、李萼等29名士同登湖州城南岘山,吟诗联句,留下《登岘山李左相石樽联句》的不朽名篇。性格淡泊,不逐名利,经颜真卿荐,被召为太子文学,升太常寺太祝,均不就。
以嗜茶著称,早在天宝末年,随竟陵太守崔国辅游历义阳(今河南信阳一带)、巴山、川陕时,沿途采茶品水、访问笔录,开始茶事研究。当到达盛产茶叶的湖州后,“赏春茗”、“弄春泉”,广泛搜集资料,历时28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茶叶的专著《茶经》。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毗陵(今常州)太守、御史大夫李栖筠在阳羡(今江苏宜兴,与长兴为邻)督造贡茶,适逢一山僧献上长城顾渚山产茶叶。正在阳羡考察的陆羽尝后认为此茶“茶香甘洌,冠于他境,可荐于上”。经李栖筠准许,始进万两,从此,顾渚山紫笋茶被列为贡茶。后来,陆羽在评价浙西贡茶时,称“浙西以湖州为上,常州次之;湖州生长兴县顾渚山中,常州生义兴县君山悬脚岭北峰下”。因陆羽品定,紫笋茶身价百倍,成了当时稀世珍品。唐张文规诗有“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句。陆羽在顾渚山下用金沙泉沏茶,使泉与茶同时被列为贡品。
陆羽一生勤于著述,除《茶经》外,还有《吴兴记》、《顾渚山记》等。另有不少酬唱诗作(多数已散佚)。《全唐诗》录其诗作2首、联句7首。《全唐文》录其文4篇。
猜你喜欢的书
雅克团
1828年6月7日,梅里美发表了一部重要戏剧作品《雅克团》。《雅克团》是以法国十四世纪著名的“雅克团”农民起义为题材创作的剧本。剧本的故事发生在包阿锡地方,封建领主纪尔伯?达蒲莱蒙凶残横暴,广大的农民群众忍无可忍,在一个名叫若望的修士的启发和率领下举行起义,攻克了达蒲莱蒙的城堡,杀死了封建领主,取得节节胜利。在封建统治者的欺骗和英国浪人军队的内外夹攻下,起义失败,缺乏觉悟的农民军群众在失败的灾难面前,纷纷抱怨若望修士把他们引到了绝境,最后将他杀死。该剧的主旨在于揭示人民反抗封建领主专制的斗争精神,表现了封建暴力下被剥削被压迫人民进行反抗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人民的革命行动表示了明显的同情。
古今源流至论
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前、后、续集为宋林駧 (生卒年不详) 撰。林駧字德颂,宁德 (今属福建省)人。别集宋黄履翁 (生卒年不详)撰。黄履翁字吉父,生平籍贯均不详,可能也是闽人。从宋神宗开始改诗赋取士为以策论取士。考生须博通古今,深晓典制。但是又苦于篇帙浩瀚,很难一下子掌握。因此,一些人就将其编辑成书,以备科举之用。当时麻沙书坊,刊书最多。此书虽专为科举而编,但对宋代的朝章国典,分门别类,序述详明。而且又有些其他书籍所没有记载的内容。可以为一些考证者参考利用。有张目元延祐丁巳刊本、振绮堂有元刊本、《四库全书》本。
子略
诸子书专科目录著作。高似孙撰。有《百川学海》本; 《四库全书》本;《学津讨源》本;1928年北平朴社排印顾颉刚标点本;1930年上海中华书局《袖珍古书读本》排印本;1932年张氏约园《四明丛书》刊本;1935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排印本;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缩印本。本书4卷,目录1卷。目录或列卷首,或列卷后,各版本不尽相同。是书为论诸子之作。采《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子钞》、《意林》、《通志·艺文略》所载子书,略注撰人、卷数,小字附录各家之注。有题识者,凡38家,共36篇。其中颇有所考证。
黄楼赋
辞赋名篇。北宋秦观作。《宋文鉴》、《四库全书》见载。其自序云:“太史苏公守彭城之明年,既治河决之变,民以更生;又因修缮其城,作黄楼于东门之上。以为水受制于土而土之色黄,故取名焉。楼成,使客高邮秦观赋之”。文章内容可分三层。首层以夸饰之笔描述黄楼之壮观,盛称其功用和重要性。第二层描写登楼所见景色,突出徐州的富庶、宽阔。第三层夸赞苏轼治徐的业绩和善处苦逸的思想境界,揭示出文章主旨:“噫变故之相诡兮,遒传马之更弛。昔何负而遑遽兮,今何暇而游嘻。岂造物之英诏兮,惟元元之自贻? 将苦逸之有数分,畴工拙之能为? 韪哲人之知其故兮,蹈夷险而皆宜。”对苏轼之器识才干,褒赞仰慕,溢于言表。全赋简练突出,详略得当,如写徐州的形势和历史,只用“列千山而环峙兮,交二水而旁奔。冈陵奋其攫拏兮,谿谷效其吐吞。览形势之四塞兮,识诸雄之所存。”寥寥六句即描状殆尽。而集中笔墨写黄楼自身。文章工于造语,赞誉有加而不显阿谀逢迎之态,且能深层次地刻画出苏轼的思想境界,故为东坡激赏。
花庵词选
南宋黄昇编。是书编成于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自序》云:“唐词具载《花间集》,宋词多见于曾端伯所编。”而“中兴以来,作者继出,及乎近世。人各有词,词各有体,知之而未见,见之而未尽者,不胜称也。暇日裒集得数百家,名之曰《绝妙词选》”。此编据家藏善本选录,“序次随得本之先后,非固为之高下也”(原书卷一○编者按语)。全书前后共有二十卷,收词一千多首。前十卷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唐五代词,收二十六家;其余九卷是宋词,禅林、闺秀词亦入选,收一百零八家,共一百三十四家。后十卷是《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收南宋词人八十九家,其中吴激一家,唐圭璋则编入《全金元词》。集后附有本人自作词三十八首。是编搜罗极富,所用善本,有的早已散佚,例如后集卷五云:刘仙伦“有诗集行于世,乐章尤为人所脍炙。吉州本多遗落,今以家藏善本选集”。今所据善本、吉州本均已失传。故此编向为后世辑词者所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朱彝尊《词综》,采撷尤多。书中所选各家,系以小传,间附评语,既可考见词人身世,亦可探究各家词风流派,此为以前选本所无,亦较《乐府雅词》完善。其中有些评语,如评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又如选唐词下有概括性的评述。“凡看唐人词曲,当看其命意造语工致外,盖语简而意深”,此对后人选词颇多启发,如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和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均受其影响。是书选录宋词以苏轼、辛弃疾词派为主,颇具卓识。所选虽有误收,然大都精当,符合宋词发展的客观实际,是一部数量较多、内容较丰富的宋人词总集,对词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今有明万历桐源舒氏刻本、汲古阁本和《四库全书》本。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用影宋本加断句排印。
先圣大训
理学。南宋杨简著。6卷。收集孔子遗言,辑成55篇,各为之注,借以抒发陆九渊的心学思想。认为先圣真传在于“心即道”,心者虚明无体,广大无际,无思无为而万物毕照。对先秦以来诸儒百家依托、伪称孔子的怪诞言论,尽行考订斟酌,削除伪佞琐屑、文义互舛者,而求存其正大。对保留和研究孔子的思想及宋代心学思想发展的源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刊本、《四库全书》本、《四明丛书》本、《复性书院丛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