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

陆羽
  • 姓名:陆羽
  • 别名:又名疾,字鸿渐、季疵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 出生日期:733
  • 逝世日期:804
  • 民族族群:

陆羽(733—804),又名疾,字鸿渐、季疵,自称桑苎翁,号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3岁父母双亡,沦为孤儿,为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及长,因不肯削发为僧,被罚作苦役。12岁逃出寺院,随一戏班外出,学习唱戏。唐天宝五年(746),在一次官宴献艺时,为竟陵太守李齐物赏识,亲授诗集,介绍去火门山邹夫子别业读书。性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


“安史之乱”后,陆羽浪迹江南,在湖州隐居30余年。在湖州期间,与女诗人李季兰、僧皎然和张志和、皇甫冉、皇甫曾、刘长卿、孟郊等过往甚密。大历八年(773),颜真卿任湖州太守,又备受器重,曾参加颜真卿主持的《韵海镜源》编纂工作。大历九年春,应长城(今长兴)县丞潘述邀,与颜真卿、皎然等14位名士云集长城西南15里、竹阆山南竹山寺潘氏读书堂,吟诗取乐,由颜真卿书下《竹阆山连名帖》,今尚存。还曾与颜真卿、皎然、李萼等29名士同登湖州城南岘山,吟诗联句,留下《登岘山李左相石樽联句》的不朽名篇。性格淡泊,不逐名利,经颜真卿荐,被召为太子文学,升太常寺太祝,均不就。


以嗜茶著称,早在天宝末年,随竟陵太守崔国辅游历义阳(今河南信阳一带)、巴山、川陕时,沿途采茶品水、访问笔录,开始茶事研究。当到达盛产茶叶的湖州后,“赏春茗”、“弄春泉”,广泛搜集资料,历时28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茶叶的专著《茶经》。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毗陵(今常州)太守、御史大夫李栖筠在阳羡(今江苏宜兴,与长兴为邻)督造贡茶,适逢一山僧献上长城顾渚山产茶叶。正在阳羡考察的陆羽尝后认为此茶“茶香甘洌,冠于他境,可荐于上”。经李栖筠准许,始进万两,从此,顾渚山紫笋茶被列为贡茶。后来,陆羽在评价浙西贡茶时,称“浙西以湖州为上,常州次之;湖州生长兴县顾渚山中,常州生义兴县君山悬脚岭北峰下”。因陆羽品定,紫笋茶身价百倍,成了当时稀世珍品。唐张文规诗有“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句。陆羽在顾渚山下用金沙泉沏茶,使泉与茶同时被列为贡品。


陆羽一生勤于著述,除《茶经》外,还有《吴兴记》、《顾渚山记》等。另有不少酬唱诗作(多数已散佚)。《全唐诗》录其诗作2首、联句7首。《全唐文》录其文4篇。

陆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屐痕处处

屐痕处处

郁达夫著。上海现代书局1934年6月出版。为作者移居杭州前后写作的一组游记散文,共11篇,并《自序》及附录各1篇。集内文章均为记述游览浙东、浙西、皖东等地名胜所作,重在描摹自然景色,多能见其神采。如《杭江小历纪程》写顺流而下所见义乌、兰溪、小南海等地风光,举凡山溪涧瀑、奇石怪洞,均各略事点染,一揽其胜。《西游日录》纪游西天目山,则以工笔写奇峰丰姿,有如诗如画之妙。更高明之处,是着意于观照景物神韵与游者兴致的谐调,写出有我之境,别具一番古朴清隽的诗趣(如《半日的游程》、《屯溪夜泊记》等)。而《钓台的春昼》、《临丰登山记》等,则于寄情山水之间,时露愤激讥世之音。同时,这些游记散文在写景抒情时往往插入一些旧诗,以渲染情思,构成意境,使文章显得跌宕多姿,更富于感情色彩。至于兼涉山川典籍、文化风习、名士轶闻等,亦使文章增光添色,作者笔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在自如,显示了深湛的文学素养与艺术功力。

新方言

新方言

训诂书。近人章炳麟撰。11卷,前有自序,后有刘光汉(师培)、黄侃二序。全书搜集方俗异语800多条,均按类编排,计《释词》第一、《释言》第二、《释亲属》第三、《释形体》第四、《释宫》第五、《释器》第六、《释天》第七、《释地》第八、《释植物》第九、《释动物》第十,共10类,类各1卷, 第十一卷是《音表》。作者学问博大精深,对古今音尤有深入研究,故能从声音、训诂以通古今之变,能从时地出发,说明词语的错综演变,能够“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求之”(清戴震语);解释一词,广征博引,参伍验证,穷究其源。如《释亲属》第三:“《广雅》‘翁、公、叜、爸、爹、㸙,父也’。今通谓父为爸,古无轻唇,鱼模转麻,故父为爸,或谓之爹。惠、潮、嘉应之客籍谓父为叜,音如宿;或书作叔,非也,世无以叔呼父者。公称今多移于王父,曹州无赖相为老㸙,依曹宪止奢反。”为我国词源学的研究开辟了新路,末附《岭外三州语》一卷,为考释惠州、嘉应州、潮州客家方言中部分词语源流之作。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日本铅印本、宣统元年(1909)文学会社石印本、浙江图书馆校刊《章氏丛书》本等。

太乙版黄帝内经

太乙版黄帝内经

容成公等著,三申道人录。《太乙版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集成典籍,汇聚了各家论点并将其编成书。该书包容并叙,详细列举不同的治疗意见及解辨思路,并不限于一家之言。书中常见因焦点不同而论点类似的节段,如论痰与痰、痰与涎、脏营与腑水,重在说明各自利弊。水火寒热之变化,本就一障之隔,篇中几近相同的文字,衹寥寥数笔之差,却明示了主治水或治痰的辨证。《太乙版黄帝内经》以其多视角的兼容并包,为后人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简斋诗集

简斋诗集

诗集,陈与义撰,三十卷。《外集》一卷。有《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本;《武英殿聚珍板丛书》本。

春秋集传纂例[四库本]

春秋集传纂例[四库本]

唐陆淳诠释、阐发啖助、赵匡《春秋》经说的著作。共10卷。作者尊崇啖助为师,赵匡为友。啖著《春秋统例》6卷,经作者及其子陆异整理,复经赵匡修改,定为40篇,勒为10卷。其第1至第8篇为全书总义,第9篇为鲁十二公并世绪,第36篇以下为经传文字脱谬及人名、国名、地名。全书主要内容包含于第10至第35篇内,该部分将啖助《春秋统例》及春秋学的主要观点作出详细阐发,如指《左传》非左丘明之作,《公羊》、《榖梁》亦非公羊高、榖梁赤之作; 认为《左传》与《春秋》比之《公羊》、《榖梁》与《春秋》,后一种关系显得更其紧密。诸如此类,皆不尚旧说,且多有新意,但偏颇也在所不免。故宋以后评价也不同。如晁公武、欧阳修皆持贬议,程颢、程颐却视其有塞异端、开正途之功。纪昀等综诸家评论指出:该书 “舍传求经,实导宋人先路。生臆断之弊,其过不可掩,破附会之失,其功亦不可没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其版本主要有五玲珑阁丛书、古经解汇函、四库全书等。

四部律并论要用抄

四部律并论要用抄

四部律并论要用抄,一卷,首缺,明润题记,编号二七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