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
  • 姓名:长孙无忌
  • 别名:字辅机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河南洛南(今属河南省)人
  • 出生日期:594年
  • 逝世日期:659年
  • 民族族群: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南(今属河南省)人。初姓拓拔,后改姓长孙。无忌幼好学,博闻文史、有谋略。少与太宗李世民友善,文德皇后即无忌妹也。李渊起兵,无忌至长春宫谒渊,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世民征讨,累功除比部郎中。李建成、李元吉谋害世民,无忌请世民先发制人,于是奉命召房玄龄、杜如晦等共筹略,之后又与尉迟敬德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建成元吉平,无忌立有大功,升太子左庶子。贞观元年(627)授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突厥政治紊乱,太宗问计于萧王禹与无忌,萧瑀主张乘其乱攻之,无忌以为国家当务之急是安定局势,待突厥进犯我境方可对其用兵,太宗从无忌之议,不久突厥政衰而灭。有人奏无忌权宠过盛,无忌几次请其职,太宗不许。贞观十一年,太宗欲令有功诸臣世袭刺史职,无忌上表恳辞,太宗遂止。贞观十六年,无忌拜为司徒,十七年诏令图无忌等二十四功臣之形于凌烟阁上。


太子承乾无道,太宗欲废承乾立晋王为太子,然犹豫不决,留无忌及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于西仪殿曰:“我欲立晋王。”无忌奉诏曰:“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加授无忌太子太师。太宗曾请无忌言己过,无忌唯有谀词,太宗不悦。太宗征高丽,令无忌摄侍中。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病重,召无忌及中书令褚遂良受命辅国,曰:“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此人之功。无忌辅政后勿令他人谗毁之。”


高宗即位,进拜无忌太尉兼杨州都督、知尚书及门下二省事。永徽二年(651),无忌奉命监修国史。永徽六年,高宗欲立昭仪武则天为皇后,无忌屡谏不可,高宗不听,立武则天为后。则天对无忌衔恨次骨,授意中书令许敬宗诬告无忌谋反,高宗不作调查,削无忌官爵,流放无忌黔州,在大理正表公瑜逼迫下,无忌自缢而亡。

长孙无忌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伍子胥

伍子胥

中篇小说。冯至著。1946年9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伍子胥》是中国现代文坛代表性作家冯至的经典中篇小说,影响深远。全书共九节,分别以伍子胥可能经过的地点为题名。首先是郢都外的“城父”;接着,经过了两处水域“林泽”和“洧滨”;随之是两处陆地“宛丘”和“昭光”;接着又是两处水域“江上”与“溧水”;整个故事则结束在另两处陆地:“延陵”和“吴市”——而“吴市”,冯至暗示我们注意那可能是又一个“城父”。全书故事的结构非常均衡完美,具有厚重的历史感,令人回味无穷。

济公全传

济公全传

自南宋以来,民间广泛流传有关济公的故事。形成文字者,今天所知最早的是明代晁瑮《宝文堂书目》记载的《红倩难济颠》平话,但未见传本。另有明隆庆三年刊沈孟柈述《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一卷,清康熙年间刊王梦吉编《新镌绣像麴头陀济颠全传》三十六则,务本堂刊墨浪子《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二十回,宝仁堂刊《新镌济颠大师玩世奇迹》二十回,乾隆九年仁寿堂刊西湖渔樵主人《济公传》十二卷。坊间刊有《评演济公传前后集》一百二十回,以大约成书于清代中叶的坊间刊无名氏二百八十回本《济公全传》最为完备。花城出版社1983年删去后三十八回,出版了二百四十二回本,为现今通行本。主要讲述济公和尚游走天下,遇到种种不平之事,一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故事。以“飞来峰”、“斗蟋蟀”、“八魔炼济颠”等故事较为著名。

圣祖仁皇帝御制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圣祖仁皇帝御制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军事史书。清温达等奉敕撰。温达,姓费莫氏,满洲镶黄旗人。累官文华殿大学士,纂修政治典训,任总裁官。是书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凡四十卷。所记皆康熙皇帝三次率军平定噶尔丹叛乱事:康熙十六年(1677年),厄鲁特·噶尔丹奉表入贡,康熙赐敕谕,与喀尔喀修好;后来噶尔丹投敌叛国。三十五年(1696年),玄烨亲率六师远征,九月再征塞北,次年二月再次出兵,及至十月,乃廓清大漠、威定边陲,得策妄阿拉布坦献噶尔丹之尸,完成清统一大业。书前载《御制纪略》一篇,书后附告成太学及勒石记功碑文。今存康熙四十七年刻本、1971年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略丛书》影印本。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袁了凡用来训诫他儿子所作的家训,当时命名为《诫子文》,在劝善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佛家的“境随心转”与道家的“转改运数”中所谓“境”和“运”其实是瞬息万变的,变化的依据就是人的起心、动念。《了凡四训》列举了了凡先生的亲身经历及其他果报故事,从种何种因、得何种果的因果观出发,劝诫世人多行善举。《了凡四训》虽然是一部家训,但是其劝善之意已经超出了“小我之家”,更怀有佛家的“普度众生”精神。这部家训主体部分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通篇都在说明人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践行。

西藏王臣护法记

西藏王臣护法记

藏文史书。清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撰。作者系第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政治、宗教有很大贡献,一生著述颇丰。此书据藏文文献、档案、调查访问和民间传说加工整理,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成书。全书分26目,汉译本15万字。前三目论述佛教源流及传入西藏的过程;4至15目记叙历代藏王及其后裔生平史事,称为“事记”;16至26目记大臣、武官事迹,称为“史实”。类似纪传体。详载西藏从传说时代至固始汗之间,历代王朝事迹和王嗣传承。为研究西藏地方与藏族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研究丝绸之路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已有英、法、日、俄、德等外文译本。1983年民族出版社刊行郭和卿汉译本,但错译处较多。

施八方天仪则

施八方天仪则

一卷,大兴善寺翻经院阿闇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