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

朱升
  • 姓名:朱升
  • 别名:字允升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休宁(今属安徽)人
  • 出生日期:1299
  • 逝世日期:1370年
  • 民族族群:

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学者称枫林先生。休宁(今属安徽)人,后徙居歙县(今属安徽)。通性理之学。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举人,曾为池州路儒学正,避盗弃官隐石门,专心著述。明太祖攻下徽州,闻升名而访之。升进“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为太祖所嘉纳,遂命参预帷幄密议,甚受信任,为所居梅花初月楼书写匾额。升所赞画,大抵为礼乐、征伐之事,官至翰林学士兼东阁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太祖洪武二年(1369),以年迈告归。其所著述多为阐发儒学之专著,亦能诗。诗多为题赠酬酢及描写隐居生活之作,很少有时代动乱的影子。《题柏山齐祈寺和唐子华韵》一诗是应朱元璋敦请出山时所写的七律(时在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在其诗中最富于时代气氛:“西风笳鼓东南来,国本应须老手裁。净洗甲兵过练水,早随冠冕上云台。传宣马系门前柳,作颂人磨石上苔。机会到时须勇进,天边莫待羽书催。”急于用世之情溢于言表,与平日所写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诗恰成鲜明对照。其诗清净骏爽,无理学家诗歌的酸腐之味。升于五经皆有旁注。于易尤详,另著有《小四书》、《女诫》等。有《朱枫林集》十卷。《明史列传》卷一一、《明史》卷一三六有传。

朱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方东美文集

方东美文集

《方东美文集》由方东美所著,本书以方东美先生《生生之德》一书中所收入的十篇文献为主体,再兼收方东美先生有关西方哲学、儒家、道家、佛学等不同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十篇,以二十篇的篇幅构成文集的基本内容。通过这部文集,读者大体上可以了解方东美先生的学术成就与学术贡献。

学余堂文集

学余堂文集

《学余堂文集》二十八卷。《诗集》五十卷。《外集》二卷。清施闰章撰。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蠖斋;宣城 (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官至侍读。授刑部主事,因试高等,充山东学政,取士有“冰鉴”之誉。迁江西参议,分守湖西,有异绩,人呼为 “施佛子”。著有 《矩斋杂记》、《蠖集诗话》、《拟明史》、《青原志略补辑》。诗与山东莱阳宋琬齐名,号 “南施北宋”。王士祯选 《感旧》、《山木》二集,所录闰章诗最多。又取其五言近体八十二联,为 《摘句图》,见所撰《池北偶谈》中。施闰章尝语王士祯门人洪升曰:“尔师诗如华严楼阁,弹指即见。吾诗如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就平地筑起。”王士祯亦记于《居易录》。平心而论,王士祯诗自然高妙,固非施闰章所及,一些吹捧语是不足为定评的。但他也确是当时文坛著名人物。施闰章所论,或亦微有所讽,寓规于颂。其 《蠖斋诗话》有曰:“诗如其人,不可不慎。浮华者浪子,叫号者粗人。窘瘠者浅。痴肥者俗。风云月露,铺张满眼,识者见之,直一页空纸。故曰君子以言有物。”观其持论,宗旨可见。其所作古文亦摹仿欧、曾,不失矩度。然视其诗品,稍逊于文。魏禧为作集序,乃置其诗而盛许其文,有一定道理,当然也有失全面。外集二卷。一为《砚材拾遗》,乃奉使广东时记所见端溪石品。一为 《试院冰渊》,则历年典试序文及条约。又有别集四卷。其二卷为 《蠖斋诗话》、二卷为 《矩斋杂记》。诗话别择未精,瑕瑜参半。杂记颇涉神怪、尤为小说家言。王士祯谓施闰章五言诗 “温柔敦厚,辞清句丽”。有乾隆四年(1739) 刊本、《四库全书》 本。

家世旧闻

家世旧闻

笔记。宋陆游(1125—1210)撰。一卷。游有《陆放翁全集》已著录。此编录其曾祖以下屡使辽见闻,多载契丹人和汉人风俗习尚。录道士施术,暗示亡国之兆。言因果报应,多有附会。有《说郛》本,《稗乘》本。成书时间约在南宋淳熙三年至九年间。笔记以“家世”为名,书中主要内容与陆游的高祖陆轸、曾祖陆珪,以及祖父陆佃、叔祖陆傅、父亲陆宰等诸多先辈的事迹有关,以陆轸、陆佃和陆宰的事迹为详。此外,还包括一些涉及陆游的外家唐氏家族前辈的遗事轶闻。所涉及的时间,从宋真宗到宋高宗八朝约一百余年。笔记的内容,包括社会政治、制度、道德、陆氏先人的交游以及官场掌故等,其中,部分史料为此书仅见,对研究宋代制度以及陆游的家世来说,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周公解梦书

周公解梦书

又名《解梦书》、《新集周公解梦书》。占梦吉凶书。古代人们认为,梦可以预兆人的寿夭、贫富、贵贱、吉凶、祸福、得失、升降等,梦后求解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敦煌《解梦书》集中反映了唐人对各种梦的解释。《新集周公解梦书·序》认为,人见好梦即喜,见恶梦即忧。而智者解之,恶梦即吉,愚人说之,好梦也凶。看来关键在解。就其所列条款看,涉及各类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和六畜家禽等。如“梦见上天者生贵子”,“梦见拜日月者大吉”,“梦见日月没者大凶”,“梦见大石者益财”,“梦见上山,所求皆得”,“梦见燃火者主大吉”等。由于解者各主其说,因而出现同梦多解甚至相互牴牾的现象。 今天还很难说它有多少科学性。

春秋年表

春秋年表

一卷。撰者不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春秋四二十国年表》一卷,不知何人作。自周而下,次以鲁、蔡、曹、卫、滕、晋、郑、齐、秦、楚、宋、杞、陈、吴、越、邾、莒、薛、小邾。”因此表正二十国,因此《四库提要》据此推定为陈氏所见之书。然此《年表》有许无越,与陈氏所见稍异,或非一书亦不可知。此书在宋代原为单行之本,岳珂刻印九经,乃附之于《春秋》之后,并加以补正添补,且与冯继先《名号归一图》同书刊刻。此书为研究《春秋》经史之工具书,内容简赅,便于检索。然于二十国中不列越,实为一失。此书最早在宋代与《春秋经传集解》合刻,单行本有明永乐刻本等。

甄正论

甄正论

唐玄嶷撰。三卷。约成书于天授元年至长安四年(690—704)间。据《开元录》卷九载,玄嶷,俗姓王,名乂,原为道士,后改宗佛教,剃度为僧,并著此书抨击道教。此书无序跋,不分章门,以“滞俗公子”和“甄正先生”的问答形式写成。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1)对道教立天尊为教主的批驳;(2)对《灵宝经》、《老子化胡经》进行评说;(3)从历史角度揭示道教仪斋、教服以及道经等皆为仿佛教而来。此书重在破斥道教,而对佛教本身的内容阐释甚少。见载于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