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

- 姓名:高攀龙
- 别名:初字云从,后字存之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无锡(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562
- 逝世日期:1626
- 民族族群:
高攀龙(1562—1626),初字云从,后字存之,别号景逸,无锡(今属江苏)人。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后授行人司行人。二十一年(1593),因疏论辅臣王锡爵等,谪为揭阳(今属广东)添注典史,署事三月,即以事归。家居近30年。三十二年(1604),与顾宪成等重建东林书院,著述讲学。顾病逝后,便独肩其责。熹宗天启元年(1621),诏起光禄寺丞,累官至左都御史。劾首辅方从哲,追论张差“挺击”、崔文升“红丸”两案。魏忠贤擅权,与吏部尚书赵南星联名弹劾贪官崔呈秀,遭阉党迫害,被削职为民,东林书院同时被毁。六年(1626),阉党下令逮捕高攀龙、周顺昌等东林七君子,高获悉缇骑即到,遂投湖自沉。为学恪遵程、朱,对陆,王亦有所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气”为生成之材料。继承程、朱“性即理”学说,提出“学问起头要知性。中间要复性。了手要尽性。只一性而已”(《高子遗书·与许涵淳》)主张知性明善是复性,尽性的首要途径。反对王守仁“无善无恶”之说。否定管志道“三教统一”之说,对佛教的因果迷信提出非议,重人事而非天命。赞同朱熹“格物即穷理”说,认为“有物必有则,则者至善也。穷至事物之理,穷至于至善处也”(《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一》)。并主张探求一草一木之理,认为“一草一木是格物事,鸢飞鱼跃是格物事”(《高子遗书》卷八)。提倡修悟并重的道德修养论。强调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之学,学问必须躬行实践,认为“自古大人物做大事业,只是一个老老实实。有一毫假意,便弄巧成拙”(《东林书院志》卷六《东林论学语》)。其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有独特风格。著有《高子遗书》、《春秋礼仪》、《正蒙释》等。
猜你喜欢的书
龙经
昔师旷作《禽经》,浮邱公作《鹤经》,朱仲作《贝经》。下至水虫,有《龟经》。而龙为水族之长,则未见有谱为经者,予乃作《龙经》
董公择日要览
董公择曰法又名十二月建除法。十二建星起例:建星子月(年)起子,丑为除,寅为满,卯为平……建:为岁君,为元神,吉凶众神之主,可坐不可向,在山在方迭吉则吉,迭凶则凶,在方为堆黄方,亦迭吉则吉,迭凶则凶。由各个月中第一个曰支与月支相同之曰谓之建曰,旺建之气,势不可当。阳气过盛不宜结婚(要阴阳调和),适合上任,祈福,营造及出行。除:为四利太阳小吉(吉庆之神)。旺建之气有所减,其气温和,宜安宅,祭礼,百事皆宜。出军行师,宜嫁娶。满:为土瘟为四利丧门凶,又为天富小吉。满曰较除曰为次,为月中福德之神,但与戍曰同值为天狗凶曰,满曰忌葬,有完满之意。与破曰、开曰三合有破曰坏影向,不是全好。忌祭祀祈福(寅曰同)亥曰嫁。平:为三台,又为士曲,又为四利太阳大吉。物满必溢,溢之则平,平宜收瘟,剥削,解除,除百灾,补垣,修造。
瓜庐集
诗别集。宋薛师石著。一卷。师石隐居不仕,筑屋会昌湖西,题曰“瓜庐”,因以名集。师石去世后,其子薛峻于淳祐丙午(1246)刻以行世。今有鲍廷博知不足斋影抄《南宋八家集》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冒广生《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卷首载赵汝回序,集后附录《四灵留题奉赠薛景石瓜庐》及曹豳跋语。《南宋八家集》、《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还附有王绰《薛瓜庐墓志铭》及刘植跋语。
体论
杜氏《体论》四卷,魏幽州刺史杜恕撰旧、新《唐志》同。恕字务伯,晋征南大将军杜预之父也。官御史中丞,出刺幽州,以斩鲜卑小子一人为程喜所劾,免为庶人,徙章武。阮武谓恕曰:「今向闲暇,可潜思成一家言。」遂著《体论》八篇,又著《兴性论》一篇。嘉平四年卒于徙所,《魏志》有传。八篇者,一曰《君》,二《臣》,三《言》,四《行》,五《政》,六《法》,七《听察》,八《用兵》;四卷者,卷凡二篇,其书盖亡于唐末,《群书治要》载有六千余言,不著篇名,审观知是《君》、《臣》、《行》、《政》、《法》、《听察》六篇,其余《言》篇、《用兵》篇略见《御览·六帖》,而《意林》以《自叙》终焉。今录出校定为一卷。恕又有《笃论》,别载于后。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二月既望。
禅策问答
中国佛教禅文献。作者不详。首尾齐全,共一百零四行,有首题:“《禅策问答》一卷”。文献共罗列问答三十道,每道答文之最后均引经文作证。所引经文或注出经名,或不注经名。引文方式亦较自由,并不完全忠实于原文、有些经文可能系自撰。内容较广泛,包括什么叫禅?如何证得清净?禅修的具体方法乃至禅师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主张“禅”就是“故摄存心,无诸放逸,六根清净,动转无亏”。所谓“入禅”就是“敛容安坐,心无散动,善恶都舍,不染暄尘世见”。并竭力为禅师住于世间、见于善恶等种种混同与一般世俗之人的行为辩护,称自己实际是“身逐凡情,心游出世”;而禅师已经达到的“冥寂幽微”之至道,“非是浅情之能测”。从总体倾向看,《禅策问答》是禅宗北宗系僧人撰写的文献。由于文献中提到:“禅师性行柔和,言语低下,何因高强精神,雄猛用意?”说明当时正处在激烈争辩的时代;又提到:“禅师德行高明,何者被人诃诘,作于诽谤,唯而无对”。可见当时该派在争辩中正处于下风。加之此文献与另一禅文献《息诤论》抄在同一卷子上,因此怀疑它可能产生于“滑台大会”之后。抄写颇有脱落错谬之处,以至有些文字难以卒读。此文献应属宗密所编《禅藏》的组成部分,对于禅宗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历代大藏经未收,历代经录亦未著录,仅存于敦煌遗书中。
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
一卷,失译。华积楼阁陀罗尼经之旧译也。师子奋迅菩萨,新译作师子游戏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