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 姓名:李德裕
- 别名:字文饶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赵郡(河北赵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787
- 逝世日期:850年
- 民族族群:
李德裕(公元787—850年)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字文饶。赵郡(河北赵县)人。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之子。少年有大志,苦心力学。不愿参加科举考试,20岁时以父荫补校书郎。后因避嫌辞职,长期在方镇幕府供职。元和十四年(819),拜监察御史,次年为翰林学士。与同在翰院的元稹、李绅被称为“三俊”。穆宗长庆二年(822),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旋即遭李逢吉、牛僧孺排挤,出任润州刺史。此后数年,在浙西观察使任上。唐文宗大和三年(829),被召入朝为兵部侍郎,本年又出为义成节度使。次年改西川节度使。大和六年,召拜兵部尚书。次年拜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拜为中书侍郎。后因权臣郑注、李训的怨构诽谤,于大和八年罢相,再次出朝任浙西观察使。大和九年贬为袁州长史。开成元年(836)改任滁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本年,第3次被任为浙西观察使。开成二年迁淮南节度使。开成五年,唐武宗即位,召拜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会昌二年(842),进位司空,次年,加司徒。再次年,拜太尉,封卫国公。李德裕当政6年,颇有政绩,威名独重。会昌六年,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罢相,出朝任荆南节度使,改东都留守。唐宣宗大中元年(847),被宰相白敏中构罪,改为太子少保,公司东都,不久再贬为潮州司马。大中二年,又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次年卒于任所。
李德裕善著书作文,虽位极人臣而读书不辍。他与中、晚唐之际的著名诗人如元稹、李绅、刘禹锡、白居易、薛涛、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均有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他的诗文历来被人赞许,如欧阳修说他“文辞甚可爱也”(《集古录跋尾》卷9),王士禛说他的骈体文“雄奇骏伟”(《池北偶谈》卷17)。著有《李文饶文集》(又作《会昌一品集》)20卷,别集10卷,外集4卷。《新唐书·艺文志》还著录其《次柳氏旧闻》1卷,《文武两朝献替记》3卷、《会昌伐叛记》1卷、《上党纪叛》1卷。《全唐诗》卷475存诗1卷;《全唐文》卷696至711存文6卷,《唐文拾遗》卷28存文5篇。今人研究著作有傅璇琮《李德裕年谱》
猜你喜欢的书
徐养恬方案
《徐养恬方案》为清代徐养恬所著。系徐氏临诊处方实录。所列案例,多系一诊一方,标明复诊者较少。方前记述病名症状、病因病机、辨证治法,详略不同。详者诸项周备,略者仅数字而已。各案文辞质朴,叙述简约,不着粉饰;却喜论病挈要。辨证准切,处方循法,遣药精当,内蕴医理深邃,荷载经验丰厚。
禅非一枝花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 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思潮动荡,正值时下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的道德滑坡以及人心不洁等社会精神危机。故黄檗无念禅师这方面的话语录,近在咫尺却又溟深高远,其意境,无疑可以作为令之人心修为的参照。另有—卷,是为附录,可全方位了解黄檗无念禅师生平事迹。 禅是一种生活态度,无念禅师身体力行,从一字不识到开悟禅师,无念禅师悟道因缘,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如何笑对人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开题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开题,1卷,日本 空海撰。编号二二零一。
四分戒本如释
《四分戒本如释》, 律学著述。明崇祯十六年(1643)弘赞撰。十二卷。系综合后秦佛陀耶舍译《四分律比丘戒本》及唐怀素集《四分比丘戒本》的注释书。书首有《叙语》、《凡例》和《科》。书后附作者自撰《二百五十戒摄颂》及《戒相篇聚图》。见载于《嘉兴藏·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护命放生轨仪法
一卷,唐义净作。说放生之仪则。
旧杂譬喻经
二卷,吴康僧会译。集种种之譬喻者。对于后汉译而曰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