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李德裕
  • 姓名:李德裕
  • 别名:字文饶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赵郡(河北赵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787
  • 逝世日期:850年
  • 民族族群:

李德裕(公元787—850年)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字文饶。赵郡(河北赵县)人。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之子。少年有大志,苦心力学。不愿参加科举考试,20岁时以父荫补校书郎。后因避嫌辞职,长期在方镇幕府供职。元和十四年(819),拜监察御史,次年为翰林学士。与同在翰院的元稹、李绅被称为“三俊”。穆宗长庆二年(822),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旋即遭李逢吉、牛僧孺排挤,出任润州刺史。此后数年,在浙西观察使任上。唐文宗大和三年(829),被召入朝为兵部侍郎,本年又出为义成节度使。次年改西川节度使。大和六年,召拜兵部尚书。次年拜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拜为中书侍郎。后因权臣郑注、李训的怨构诽谤,于大和八年罢相,再次出朝任浙西观察使。大和九年贬为袁州长史。开成元年(836)改任滁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本年,第3次被任为浙西观察使。开成二年迁淮南节度使。开成五年,唐武宗即位,召拜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会昌二年(842),进位司空,次年,加司徒。再次年,拜太尉,封卫国公。李德裕当政6年,颇有政绩,威名独重。会昌六年,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罢相,出朝任荆南节度使,改东都留守。唐宣宗大中元年(847),被宰相白敏中构罪,改为太子少保,公司东都,不久再贬为潮州司马。大中二年,又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次年卒于任所。


李德裕善著书作文,虽位极人臣而读书不辍。他与中、晚唐之际的著名诗人如元稹、李绅、刘禹锡、白居易、薛涛、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均有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他的诗文历来被人赞许,如欧阳修说他“文辞甚可爱也”(《集古录跋尾》卷9),王士禛说他的骈体文“雄奇骏伟”(《池北偶谈》卷17)。著有《李文饶文集》(又作《会昌一品集》)20卷,别集10卷,外集4卷。《新唐书·艺文志》还著录其《次柳氏旧闻》1卷,《文武两朝献替记》3卷、《会昌伐叛记》1卷、《上党纪叛》1卷。《全唐诗》卷475存诗1卷;《全唐文》卷696至711存文6卷,《唐文拾遗》卷28存文5篇。今人研究著作有傅璇琮《李德裕年谱》

李德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日瓦戈医生

日瓦戈医生

苏联长篇小说,帕斯特尔纳克(1890~1960)著。1987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蓝英年等译。小说描写了十月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建设……主人公日瓦戈在他不到40年的人生中几乎经历了所有这些复杂动乱的阶段,并对这些历史事件作出反应。日瓦戈是一个天资很高、博学多才的人,他具有丰富的文史哲知识,爱艺术、善作诗,又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他相信人应该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所以选择了医生职业。他对别人充满怜悯之心,维护人的自由、纯洁与尊严。然而革命后的现实非但没有为他提供发挥其天资、才能的机会,反而摧毁了他的人生理想。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日瓦戈变成了一个庸夫俗子型的“小人物”。一个新时代里的“多余人”。不仅在事业上一事无成,在个人私生活中他也是一个失败者。甚至连他求温饱的起码生存条件也难以保障。但他始终坚持超凡脱俗的人道主义胸怀,追求独善其身,维护和保卫人的个性自由、纯洁和尊严。

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

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

中国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潘光旦研究中国传统家族的专著。1937年成书,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从家谱与人才之间的关系入手,即以明清两朝嘉兴地区的望族为研究对象,讨论嘉兴人才辈出与其地有名望的家族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以及望族在氏族通婚、存续时间等方面的特点。 该书的主体部分由3类图表构成,①作者从《嘉兴府志》《嘉禾征献录》以及大量嘉兴及其邻郡家谱、乡会试硃卷、年谱中钩稽出的嘉兴91个望族的血系分布图,并从4个方面叙述了这些望族的情况:氏族的由来;氏族的世数、人数等;与他族发生婚姻关系的次数;关于该族盛衰兴替的论证。②以第一类图为基础绘制的一张嘉兴望族之间血缘网络图,呈现出这些望族之间存在的婚姻关系。③这91个望族世泽流衍(世代相承的久远程度)情况的统计表。通过这些史料的整理和组织,作者认为嘉兴望族之间的血缘网是产生嘉兴人才的重要来源,这一论断的得出反映了潘光旦的优生学思想,即择优的婚姻选择有利于优良的才智、心理性情和特殊才能的遗传。 本书的研究方法在当时颇具开创性,即运用统计、图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传统望族的氏族结构、通婚状况、存续时间进行量化分析,从而直观地呈现出望族的形态和特征,是社会科学方法在历史研究中运用的典范。

绿霉火腿

绿霉火腿

本书发表于1921年。《绿霉火腿》写邬伯强到日本东京留学,因为带来的火腿长了绿霉而生出一系列事端,先是房东发难说他不应该把火腿挂在墙上,后是番头责难他没有把火腿挂到厕所里,直到朋友子琛来探望,火腿被番头等一干人吃掉,伯强才得到番头的尊重,但他还是觉得受不了民族歧视和人格侮辱而搬走了,反映了贫苦学生在经济压迫下的困顿苦闷,求学无门的艰辛无助。

学言诗稿

学言诗稿

元诗别集。6卷。吴当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传本很少见。明代崇仁知县叶良贵曾辑刊有《学言诗稿》9卷,今未见传本;清代李绂曾据叶良贵刊本重刊,并编次为6卷。《四库全书》底本就是李绂重刊本。卷1为四言诗,卷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律诗,卷5为七言律诗,卷6为五言绝句。吴当是元代大儒吴澄之孙,他的诗以五律成就最高,如《咏怀旧隐十五首》、《述感十五首》,风格质朴悲凉,对国运家运兴衰作了深刻的反思。他的诗面对社会生活,在元明易代时明确表示“旧业已随兵燹尽,青门拟学邵平瓜”(《九江杂咏书怀》),所以《四库全书总目》这样评述他的为人与为文:“有元遗老,当其最矫矫乎。其诗风格遒健,忠义之气凛凛如生,亦元季之翘楚。”并认为“当不受僭窃之辟,则高于张宪诸人;乃天下已定,仍不降礼于万乘,尤在杨维桢诸人上,盖生死久付之度外,其不为谢枋得者,特天幸耳”。

德宗请脉记

德宗请脉记

清杜钟骏撰。一卷。光绪三十四年 (1908) 清德宗载湉病重,全国征医,身为浙江任候补知县的钟骏经中丞冯星举荐应征。此书即为德宗诊治疾病的真实记录。书中始自缘由、启程、航海至津,进见初诊、复诊、六医家会诊及轮班进诊等,至德宗去世而止。详细记载为德宗诊病的历次方案,德宗病重时的部分言论、情绪、病情变化情况,及各医家诊脉论治不一,皇宫内院清规戒律等,并杂有随感诗文和感恩诗。在京与为德宗诊治无关之事不录。叙述简捷流畅。可供医学和历史学工作者研究参考。有京华印书局 《杜子良医书五种》 铅印本。

高王观音经注释

高王观音经注释

高王观音经注释,一卷,清周上智注释,由所著西来妙谛录出并原跋,夏同玄西来妙谛序。(总目标智敬录)。是《佛说高王观世音经》(简称《高王观音经》)的注释书。此经为《法华经》“观音品”的单出,东魏天平年间(534—537)所传,后人疑为伪经,但在信徒中传播较广。书前有清光绪四年(戊寅岁,1878)同玄所撰序,智敬所撰跋,后附《高王经缘起》。疏文依经文顺序,逐句进行解释。光绪四年刊印于杭州昭庆慧空经房。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