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弼

陶弼
  • 姓名:陶弼
  • 别名:字商翁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零陵祁阳(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1017
  • 逝世日期:1080
  • 民族族群:

陶弼(1017—1080),字商翁,零陵祁阳(今属湖南)人。庆历中,以军功授桂州阳朔县主簿。迁阳朔令,除大理寺丞、监潭州粮料院。擢知宾州,历知容、钦二州。丁内艰,服除,起知邕州,移鼎、辰、顺诸州。四迁为东上门使、康州团练使。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陶弼在军中三十馀年,独以文章自喜,尤长于歌诗,其诗往往记述南国风土景物。古体诗《兵器》叙述和戎酿患、仓猝用兵之害,对宋代的军事政策有所讽喻(《载酒园诗话·陶弼》)。一些小诗也写得清新警策,明代杨慎尝举其“暖雪梅花树,晴雷赣石溪”(《送赵枢寺丞宰虔化县》),“天文离卷石,人影背含沙”(《出岭题石灰铺》),“照枕残鸡月,吹灯落叶风”(《过思明》),以为绝似晚唐诗风韵(《升庵诗话》卷九)。其馀如《公安县》、《题阳朔山》、《昭州》诸诗亦为人所称赏。著有诗文书奏十八卷(黄庭坚《墓志铭》),《宋史·艺文志》七作《陶弼集》十五卷。其诗文多已散佚,现仅存《陶邕州小集》一卷,有清劳格抄本、《四库全书》本、李之鼎刊《宋人集》本、清宣统元年刊《晨风阁丛书》本。《全宋诗》卷四○六录其诗二卷。事迹见黄庭坚《东上门使康州团练使知顺州陶君墓志铭》(《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宋史》卷三三四本传。

陶弼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蠡海集

蠡海集

《蠡海集》分八大门,涉及天文、地理、 象数、历法、人身、医学、动物、植物、农业、 气象、神鬼等事物与问题。与古代其它同 样的札记类型的博物著作相比,比较侧重 于哲学理论方面的解释,书中常阐述并运 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对自然界 的事物与现象,从具体事物到所谓鬼神现 象(古代学者常将鬼神变化视作自然界物 的变化的一部分)进行分析、论说、描述, 力图说明一个事物存在的根源、变化的依 据等等,其理论色彩与学术性都较为浓 厚、强烈。

拾遗录

拾遗录

一卷。 明胡爌撰。此为杂考训诂之书。共分六类,一论语,二孝经,三孟子,四小学,五经说,六俪考。援引采辑,颇有根据。如其小学类中,据参同契证急就篇之老复丁。据诅楚文在秦惠文王二十六年,知小篆非韧自李斯。……其俪考类中,论文考古,亦多可采。原书刻于明季,分为十卷,后版毁于火,其书遂亡。其裔孙得残缺旧本,加以考订复印,只为一卷。

曲洧旧闻[四库本]

曲洧旧闻[四库本]

十卷。南宋朱弁撰。朱弁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源 (今属江西)人。朱熹族叔祖。朱弁在太学时,即以诗文见重于晁说之。建炎元年 (1127)奉诏使金,为金拘留,金人迫仕伪齐,誓死不屈,被留十七年始得归宋。书中有甲寅 (1134)岁腊月八日清凉山见佛光事;又记秘魔岩事,其地在金统治区燕京 (今北京);又记其友述定光佛语云,俘囚十年。据此可知,是书当作于留金时。但书中所记皆追述北宋君臣事迹及遗闻轶事,无一语及金,故称 《旧闻》。其书多记北宋皇帝盛德及诸名臣之言行,而于王安石之变法,蔡京之绍述,朋党之角逐等,言之尤详。其意在于申明北宋一代兴衰治乱之原由,深于史事有补。其间亦兼及诗话、文评、神怪传说等,因此,《文献通考》将其书列入小说家。其实,该书以追述北宋君臣事迹为主,所述诗话、文评、神怪谐谑等只有数条,所以,清臣在修《四库全书》时将其书改入杂家类。书中所叙诗话、文评、神怪传说及诸考证等,虽然较少,但不居一格,对于研究古代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等文化,仍有重要参考价值。今传本不一,《知不足斋丛书》、《学津讨原》、《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为十卷,《宝颜堂秘笈》本为四卷,《敬修堂丛书》本为二卷,《五朝小说》、《古今说部丛书》、宛委山堂《说郛》本为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旧小说》收入十七则。《知不足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本为比较通行版本。

杜阳杂编

杜阳杂编

唐苏鹗撰。三卷。鹗字德祥,武功(今属陕西)人。光启进士。著有《苏氏演义》。是编乃受王嘉《拾遗记》、郭子横《冥洞记》及诸志怪小说影响,搜访国朝故实,精选编成一帙。成书于乾符三年(876),因武功县境有杜阳城、杜阳水,故取为书名。上卷十五条,中卷二十条,下卷十三条,共四十八条,约一万六千余字。所记起自代宗广德元年(763),下迄咸通十四年(873),凡十朝一百一十年唐代社会故事, 杂记代宗迄懿宗十朝事,尤多关于海外珍奇宝物的叙述,其中颇多传闻、虚构的故事。他用繁缛艳丽的文采,讲说荒诞无稽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唐代传奇文学的一个支流。书中材料,对于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情况有一定价值,并可供研究时参考。《新唐书·艺文志》、 《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皆著录为三卷,五十二条。有《稗海》、 《说郛》、 《五朝小说》、 《唐人说荟》、 《唐代丛书》、 《学津讨原》、 《古今说部丛书》、 《广四十家小说》、 《笔记小说大观》、 《丛书集成初编》与1958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等版本。《太平广记》采本书三十五条,条末注云“出《杜阳编》”,盖简称或别称。

安陆集

安陆集

诗词别集。宋张先著。一卷。其集久佚。清四库馆臣用安邑葛鸣阳辑本,计收诗八首,词六十八首,其事迹始末及诸家赠答附录于后。原本诗列于前,然馆臣将词列于前,以为其词胜于诗。除《四库全书》本外,《两宋名贤小集》收有《张都官集》一卷,收诗六首。

高士传

高士传

古代人物文学传记。晋代皇甫谧著。作者自序说:“自三代秦汉,达乎魏兴受命,中贤之主未尝不聘岩穴之隐,追遁世之民。”“然则高让之士,王政所先,厉浊激贪之务也。”又说:“谧采古今八代之士,身不属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自尧至魏凡九十余人。”据此可见作者编写宗旨与基本内容。《通志》著录本书作10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本书收载了96人的传记,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说,本书“自被衣至管宁,惟八十七人”。各书所载虽然都是10卷,但收入的人物已有不同。今本凡3卷。其中上卷收入先秦的隐士,如巢父、老子、长沮、桀溺、许由等28人;中卷所收亦多为秦以前隐士,如列子、庄子、段干木,共34人;下卷收入的主要是西汉至魏时人,如王霸、郑玄、严光、梁鸿、管宁等,共28人。今本无疑已有残缺,如《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裴松之注引《高士传》中有关焦先的文字,即不见于今本《高士传》。本书专门记述历代隐士的生平事迹,文笔简洁,叙事明畅,其中不少内容早已成为后世文人经常引用的典实。本书主要版本,有《汉魏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