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雷·伦斯特

穆雷·伦斯特
  • 姓名:穆雷·伦斯特
  • 别名: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弗吉尼亚州诺福克
  • 出生日期:1896年6月16日
  • 逝世日期:1975年6月8日
  • 民族族群:

穆雷·伦斯特(Murray Leinster)是威廉·菲茨杰拉德·詹金斯(William Fitzgerald Jenkins,1896年6月16日-1975年6月8日)的笔名,他是一位美国小说作家,特别是科幻小说作家。他创作并出版了1500多篇短篇小说和文章、14部电影剧本以及数百部广播剧和电视剧。


伦斯特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是乔治·B·詹金斯和玛丽·L·詹金斯的儿子。他的父亲是一名会计师。虽然父母都出生在弗吉尼亚州,但根据1910年联邦人口普查,1910年全家住在曼哈顿。他高中辍学,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开始从事自由撰稿人的职业。他的第一个故事《外国人》发表在1916年5月H. L. Mencken的文学杂志《聪明人》上,当时他离20岁生日还差两个月。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伦斯特在杂志上又发表了十篇故事;在2022年9月的一次采访中,伦斯特的女儿表示,门肯建议使用化名发表非《聪明人》的内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斯特曾在美国陆军公共信息委员会任职(1917-1918)。在战争期间和之后,他的作品开始出现在《阿戈西》、《妙趣故事》和《清风故事》等通俗杂志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他仍定期在《阿戈西》上发表作品。


20世纪20年代,当纸浆杂志开始向特定类型多样化发展时,伦斯特也紧随其后,将丛林故事卖给《危险小径》,将西部片和牛仔故事卖给《西部》和《牛仔故事》,将侦探故事卖给《黑面具》和《神秘故事》,将恐怖故事卖给《怪谈》,甚至以笔名路易莎·卡特·李将浪漫故事卖给《爱情故事杂志》。


伦斯特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失控的摩天大楼》出现在1919年2月22日的《大商船》杂志上,并在雨果·根斯巴克的第一本科幻杂志《惊奇故事》1926年6月刊上重印。20世纪30年代,他在《惊奇故事》和《惊奇故事》上发表了几部科幻小说和连载小说(第一期《惊奇故事》包括他的故事《坦克》)。他的作品继续频繁出现在其他类型的通俗读物中,如《侦探小说周刊》和《粉碎西部》,以及1936年开始的《科利尔周刊》和1939年开始的《时尚先生》。


伦斯特是平行宇宙故事的早期作家。在杰克·威廉姆森的《时间军团》问世前四年,伦斯特在1934年6月的《惊奇》杂志上发表了他的《时间之侧》。伦斯特对时间异常振荡的看法(“时间之侧”)对其他作家产生了长期影响,例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生命空间》、《红皇后赛跑》和《永恒的终结》。


伦斯特1945年的中篇小说《第一次接触》也被认为是科幻小说中第一个通用翻译器的例子之一。2000年,伦斯特的后人起诉派拉蒙影业公司的电影《星际迷航:第一次接触》,声称它侵犯了他们的商标。然而,该诉讼被驳回。


莱因斯特是20世纪30年代少数几位在约翰·W·坎贝尔时代以较高写作标准生存下来的科幻作家之一,在坎贝尔的编辑下,他在《惊奇》和《模拟》上发表了三十多篇故事。莱因斯特在《模拟》杂志上发表的最后一篇故事是1966年11月刊的《隔离世界》,距离他1930年1月首次亮相已有36年。


默里·莱恩斯特(Murray Leinster)1946年的短篇小说《一个名为乔的逻辑》是小说中最早描述计算机(称为“逻辑”)的之一。在故事中,莱恩斯特在想象互联网方面领先了几十年。他设想每个家庭都有逻辑,通过一个分布式服务器系统(称为“坦克”)连接起来,提供通信、娱乐、数据访问和商业;一个角色说“逻辑就是文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效力于美国战争信息办公室。 战争结束后,当他的名字和纸浆都得到了更广泛的接受时,当“伦斯特”已经将某一作品出售给某一特定问题时,他会在故事中使用“威廉·菲茨杰拉德”、“菲茨杰拉德·詹金斯”或“威尔·F·詹金斯”作为名字。


伦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格罗夫·康克林在1955年3月评论《外太空行动》时指出,这是他1954年的第四部小说,下个月还将评论另一部小说。[5] 伦斯特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继续发表作品,出现在《银河杂志》、《幻想与科幻杂志》以及《星期六晚邮报》上。他因其1956年的故事《探险队》获得了雨果奖。

穆雷·伦斯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唐·吉诃德

唐·吉诃德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萨维德拉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出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却”(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做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文学评论家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温病正宗

温病正宗

温病学著作。民国王松如编撰。1937年刊印。是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学说辨正,凡温病解释之正误、温病真理之探源、温病瘟疫之辨析、温病学说之折中4章; 下篇为正宗辑要,凡通论、分论、辨脉、分症4章;篇后附方。以前人立说各异,学者未易通晓,必得其纲领,然后千蹊万径不难殊途同归,故上篇备列各家学说,不加论断,以学贵自悟; 下篇乃汇列各种温病名目,采名家治法,以定其去取。统系厘然,有条不紊,梗概皆备,有助于学者研习。

雁门公妙解录

雁门公妙解录

雁门公妙解录,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唐朝大中年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内容文字与《正统道藏》所收《悬解录》大致相同。两书相校,本篇比《悬解录》缺少末尾四百余字,盖为同书之不同版本。

鹤月瑶笙

鹤月瑶笙

散曲别集。明周履靖著。四卷。卷一“霞外清音”,皆为道词;卷二“闲云逸调”,写幽栖穴隐,闲云野鹤的生活;卷三“鸳湖渔唱”,写渔家水上生活之乐;卷四“梅里樵唱”,写采樵山木之趣,寄托了作者的生活理想,未必皆写实。又每卷十套,多为南曲,间有南北合套者。每套曲后各缀七绝一首。吕天成《曲品》评周履靖:“著述俱侈,吟咏颇饶。放乎葛天、无怀,解乎《南华》、《道德》,”指的当主要是其散曲。此集初收入周履靖编《夷门广牍》丛书,万历间刊本。卢前《饮虹簃所刻曲》收入此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散曲聚珍》亦收。

金元诗选

金元诗选

金元时期涌现了元好问等优秀诗人,尤其“有元一代,作者云兴”(《四库全书总目》),有所谓“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而且出现了许多擅长诗文的少数民族作家(贯云石、萨都剌、马祖常、丁鹤年等)。此一时期的诗歌对明代诗歌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也是不可忽略的有机部分。本书遴选金诗近百首、元诗近三百首,加以详实的注释,作者有详细的小传,对读者学习和欣赏金元时期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裨益。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著。作者于1920年和1921年分别在北大、山东教育厅的讲演记录编辑而成。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至1930年,曾先后十次出版发行。1987年,商务印书馆又推出初版的影印本。1989年,收入《梁漱溟全集》第一卷,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章,申论东西文化及哲学的特质并标书其各自在“世界文化” 中的 “位置”。认为“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由于人生态度的不同和意欲要求的方向的差别而导致西方、中国、印度三方文化的差别。西方文化 “以意欲向前为根本精神”,由此有了个性的伸展、科学的进步、民主制度的建立; 中国文化“以意欲的自为调和折中为根本精神”,成就了中国的艺术和道德; 印度文化“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产生了宗教。西方文化是人类本来应有的第一期文化,中国文化是本来应有的第二期文化,印度文化是本来应有的第三期文化。暗示东方文化优越于西方文化,断言人类文化发展的终极归趋是印度文化,而最近的未来文化必定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东方文化之不足在于没有第一期文化应有的充分发展,是谓之人类文化的早熟。若没有近代之东西交通,东方文化很可能要长此终古。东西文化的接触是东方文化的机遇,面对此机遇,中国对未来文化的对策应该是:第一,要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 第二,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 第三,批评的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该书因论述东西方文化派的独特角度,体现了东方文化派回应西方文化的立场,受到广泛关注。某些观点,成为现代新儒家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