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雷·伦斯特

- 姓名:穆雷·伦斯特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弗吉尼亚州诺福克
- 出生日期:1896年6月16日
- 逝世日期:1975年6月8日
- 民族族群:
穆雷·伦斯特(Murray Leinster)是威廉·菲茨杰拉德·詹金斯(William Fitzgerald Jenkins,1896年6月16日-1975年6月8日)的笔名,他是一位美国小说作家,特别是科幻小说作家。他创作并出版了1500多篇短篇小说和文章、14部电影剧本以及数百部广播剧和电视剧。
伦斯特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是乔治·B·詹金斯和玛丽·L·詹金斯的儿子。他的父亲是一名会计师。虽然父母都出生在弗吉尼亚州,但根据1910年联邦人口普查,1910年全家住在曼哈顿。他高中辍学,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开始从事自由撰稿人的职业。他的第一个故事《外国人》发表在1916年5月H. L. Mencken的文学杂志《聪明人》上,当时他离20岁生日还差两个月。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伦斯特在杂志上又发表了十篇故事;在2022年9月的一次采访中,伦斯特的女儿表示,门肯建议使用化名发表非《聪明人》的内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斯特曾在美国陆军公共信息委员会任职(1917-1918)。在战争期间和之后,他的作品开始出现在《阿戈西》、《妙趣故事》和《清风故事》等通俗杂志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他仍定期在《阿戈西》上发表作品。
20世纪20年代,当纸浆杂志开始向特定类型多样化发展时,伦斯特也紧随其后,将丛林故事卖给《危险小径》,将西部片和牛仔故事卖给《西部》和《牛仔故事》,将侦探故事卖给《黑面具》和《神秘故事》,将恐怖故事卖给《怪谈》,甚至以笔名路易莎·卡特·李将浪漫故事卖给《爱情故事杂志》。
伦斯特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失控的摩天大楼》出现在1919年2月22日的《大商船》杂志上,并在雨果·根斯巴克的第一本科幻杂志《惊奇故事》1926年6月刊上重印。20世纪30年代,他在《惊奇故事》和《惊奇故事》上发表了几部科幻小说和连载小说(第一期《惊奇故事》包括他的故事《坦克》)。他的作品继续频繁出现在其他类型的通俗读物中,如《侦探小说周刊》和《粉碎西部》,以及1936年开始的《科利尔周刊》和1939年开始的《时尚先生》。
伦斯特是平行宇宙故事的早期作家。在杰克·威廉姆森的《时间军团》问世前四年,伦斯特在1934年6月的《惊奇》杂志上发表了他的《时间之侧》。伦斯特对时间异常振荡的看法(“时间之侧”)对其他作家产生了长期影响,例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生命空间》、《红皇后赛跑》和《永恒的终结》。
伦斯特1945年的中篇小说《第一次接触》也被认为是科幻小说中第一个通用翻译器的例子之一。2000年,伦斯特的后人起诉派拉蒙影业公司的电影《星际迷航:第一次接触》,声称它侵犯了他们的商标。然而,该诉讼被驳回。
莱因斯特是20世纪30年代少数几位在约翰·W·坎贝尔时代以较高写作标准生存下来的科幻作家之一,在坎贝尔的编辑下,他在《惊奇》和《模拟》上发表了三十多篇故事。莱因斯特在《模拟》杂志上发表的最后一篇故事是1966年11月刊的《隔离世界》,距离他1930年1月首次亮相已有36年。
默里·莱恩斯特(Murray Leinster)1946年的短篇小说《一个名为乔的逻辑》是小说中最早描述计算机(称为“逻辑”)的之一。在故事中,莱恩斯特在想象互联网方面领先了几十年。他设想每个家庭都有逻辑,通过一个分布式服务器系统(称为“坦克”)连接起来,提供通信、娱乐、数据访问和商业;一个角色说“逻辑就是文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效力于美国战争信息办公室。 战争结束后,当他的名字和纸浆都得到了更广泛的接受时,当“伦斯特”已经将某一作品出售给某一特定问题时,他会在故事中使用“威廉·菲茨杰拉德”、“菲茨杰拉德·詹金斯”或“威尔·F·詹金斯”作为名字。
伦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格罗夫·康克林在1955年3月评论《外太空行动》时指出,这是他1954年的第四部小说,下个月还将评论另一部小说。[5] 伦斯特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继续发表作品,出现在《银河杂志》、《幻想与科幻杂志》以及《星期六晚邮报》上。他因其1956年的故事《探险队》获得了雨果奖。
穆雷·伦斯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噩梦巷
本书讲述了一个被母亲抛弃的少年斯坦进入巡回戏团表演魔术,然后通过与女伴合演通灵节目骗取钱财而最终坠入暗夜的故事。巡回戏团中那个可怜的怪人,让年轻的斯坦·卡尔里斯觉得十分憎恶和恐惧,他不明白一个人要怎样才能堕落到如此境地。他暗自发誓,这样的事绝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斯坦有头 脑,有野心,再加上一点冷血,他很快便出人头地。后来与戏团最漂亮的女孩相爱并结伴演出通灵节目,并开始专攻轻信的有钱人,在他们的豪宅里提供私人服务。斯坦的世界似乎一片光明,房子、钞票尽收囊中,但怪人的宿命却在不远的前方等待着他。
九三年
长篇小说。雨果著。发表于1874年。描写了1793年法兰西共和国军队镇压旺代地区反革命叛乱的事件。叛军首领朗特纳克侯爵被包围后,在可能逃脱的情况下,为了从火中救出3个孩子而被捕。共和国军队司令郭文因私自放走了朗特纳克,违反了革命利益而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判决和执行死刑的政务委员西穆而登既不能背弃自己的雅各宾信念和共和国法律,又不忍目睹自己所心爱的弟子和朋友郭文被送上断头台,就在郭文被处决的那一瞬间也开枪自杀了。作者在这里提出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观点,反映了他的抽象人道主义理想及其局限性。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雨果创作生涯的终结,也是他一生思想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概括和总结;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结构更为紧凑,情节更为集中,笔力也尤见雄浑,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艺术方法的融合,丰富和扩大了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了作品的现实意义,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八贤传
叙述康熙时八位贤臣匡扶社稷的故事。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共二十回。闲言少叙,话说我国大清康熙皇爷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驾下有八位贤臣匡扶社稷,这八位乃系山东青州府冯阁老、山西汾州府于成龙、山东曲阜县张鹏翮、陕西临陶庄召恒、河间府萧国佐、即墨县郭瑞卿、济南府孙广泗、河南归德府彭朋。皆系忠心耿耿辅保朝廷。
庚申北略
《庚申北略》是一篇记述咸丰十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史事的著作,自英法侵略军攻陷大沽、占据天津起,至侵入北京逼签丧权辱国条约一一“北京条约”止,按日记事。从文章语气知作者当时身在北京,皆据作者耳闻目见,叙述翔实。书中所记或与他书不同,如言北塘曾埋伏地雷火炮,因被奸人告密而失效,与他书言北塘全未设防有异;又如大沽北炮台之失,谓“夷人至北炮台下,杀看守者一人。余俱惊走,北炮台遂失”。亦与他书言北炮台经激战始陷者不伴。叙事又或较他书所记为详,如叙述拘囚巴夏礼等人经过及乐姓商人献礼求和情形,均较详细。又或所记为他书所未载,如通州议和详细过程。全文对英、法侵略者的狡诈凶狠和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投降卖国的罪行都有所揭露,因此是一篇有价值的资料。
平书
清王源著。十卷。王源于五十六岁执贽颜 门,遂绝空虚文字之习,以倡明颜学为己任。他怀抱“使 民生遂,人才出,官方理,国日富,兵日强,礼教行而异 端息”之愿望,参酌古今,变而通之,撰成“平天下之书” (《颜氏学记》卷八),即《平书》。本书内容分十个方面: 一曰分民,二曰分土,三曰建官,四曰取士,五曰制田, 六曰武备,七曰财用,八曰河淮,九曰刑罚,十曰礼乐。 书成后与李塨商订,塨撰成《平书订》。《平书》基本思 想是主张封建制与郡县制并建,惟耕者有田,废科举, 兴学校,举贤才,公用人之权於天下等。但未刊行,全文 存于《平书订》中。
再镌槐安国语
凡七卷。日僧白隐慧鹤(1685~1768)着,一诺编。日本宽延三年( 1750)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系慧鹤评唱大灯国师宗峰妙超语录之作,文中‘○’符号下之短语即其揭示宗乘旨要之心得。慧鹤以‘南柯记’中之‘槐安国’为书名,系自谦全书所述纯系梦语而已。内容包括开筵垂示、住大德语要(以上第一、二卷)、住崇福语要(第三卷)、退崇福归大德语要(第四卷)、颂古(第五、六卷,有净居叉手、迦叶荼毗等四十八项)、拈古(第七卷,有临济孤峰、天皇恁么等十项)。慧鹤以碧岩录、从容录之体例为准则,着力发挥卷七之拈古十项,而成为本书之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