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耶

- 姓名:巴塔耶
- 全名:乔治·巴塔耶
- 性别:男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多姆山省
- 出生日期:1897年9月10日
- 逝世日期:1962年7月8日
- 民族族群:
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1897年9月10日—1962年7月8日),生于多姆山省比荣一个贫苦家庭,卒于巴黎。父亲是个瘫痪的盲人。巴塔耶年轻时皈依了天主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健康不佳而没有入伍。1920年从巴黎文献学院毕业后,他放弃了宗教信仰,在F.尼采等哲学家的影响下,与超现实主义作家们交往。1922年起任图书馆管理员。后主持《文献》杂志(1929~1930),集结被开除的超现实主义者,揭露A.布勒东的唯心主义,到20世纪30年代成为最著名的“异端分子”。
巴塔耶在政治方面的态度非常复杂:研究黑格尔哲学和法西斯主义,加入了批评斯大林的“民主共产主义俱乐部”,又创办具有存在主义色彩的杂志《无头畸胎》(1936~1937)。1942年患病后专心思考和写作,1943年出版第一部哲学著作《内心体验》,1946年创办《评论》杂志。还当过卡尔邦特拉图书馆和奥尔良图书馆的馆长。
巴塔耶是以研究色情著称的作家。他早期的小说《眼睛的故事》(1928)就充满了关于眼睛、鸡蛋和小便等影射性器官或性行为的描写,他承认这些描写都来自儿童时代的幻想。《爱德瓦达夫人》(1941)中的爱德瓦达夫人是一个淫荡的女人,叙述者和她一起出走,她竟然当着他的面与出租汽车司机做爱。《C神父》(1950)中的神父与沙尔是双胞胎,爱波妮娜是沙尔的情人,却要勾引神父,被神父拒绝。后来神父被德国人抓去,把爱波妮娜和沙尔当成抵抗分子供了出来,但还是被打死了。
巴塔耶小说中的荒诞梦幻和联想,显示出超现实主义对于色情想象的兴趣。他的小说几乎都采用第一人称,内容充斥着色情,女人则往往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他的故事违反常规,追求极端的心醉神迷,但是没有性虐狂的狂喜。这种色情描写并非淫秽下流,而是将色情、幻觉与超现实融为一体,显示出对待色情的严肃态度。他关注人的兽性,目的是探索这种兽性可以达到的程度。
1957年,巴塔耶出版了他的两部最重要的文论集《文学与邪恶》和《论色欲》。《文学与邪恶》论述了文学与“邪恶”的关系,声称只有在邪恶的表现与描写中,才能充分展示文学对现存秩序的反叛和摧毁作用。在《论色欲》中,他认为情感的放纵便是要违反禁忌、超越限制,色欲的基本动力就是死亡的诱惑,并声称色欲和写作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巴塔耶认为人体里蕴藏着兽性,为了满足情欲就要纵欲,最后精疲力竭地走向死亡。
巴塔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续茶经
论茶专著。清代陆廷灿撰。成书于清雍正十二年 (1734),有寿椿堂刊本。陆氏曾在主要产茶区福建崇安县任候补主事,“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凡例),历经数年,创为初稿,回故里后订辑成书。全书约七万字,分上中下三卷,附录一卷,并以陆羽 《茶经》列卷首,依 《茶经》分为十目。上卷续《茶经》的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 《茶经》的四之器。下卷又分上中下:下之上续《茶经》的五之煮,六之饮; 下之中续 《茶经》 的七之事,八之出; 下之下续 《茶经》的九之略,十之图。另以历代茶法作为附录。自唐至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烹饮之器,多有变法。陆氏所续,虽是多种古书资料摘要分录,但征引繁富,颇切实用,补辑考定,足资参考。书前有雍正乙卯年(1734)黄叔琳序及陆廷灿所作凡例。
续名医类案
中医医案专著。魏之琇编集。有清《四库全书》刊本及同治年间刊本。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据信述堂之1957年影印本。魏之琇(1722—1772),字玉潢,别号柳州,浙江杭州人,家为世医。他在重订《名医类案》的基础上,发现该书固然有不少宝贵的内容,但尚不够完备,缺少许多临床方面的内容,决心对之进行补充,遂励意著述,重订了《续名医类案》,原为60卷,后又整理成36卷,并补辑《名医类案》遗漏之古代医案,重点收集当代各名家之治验加以分析及论证,成为中国古代医案专著之重要代表作。《续名医类案》计36卷345门。首卷为伤寒证;第2卷述中风及中寒;第3卷重点论述温病;第4—6卷为其他外感症;第7—9卷为内科杂病;第10—11卷为内伤症;第12卷为血症;第13—16卷续论其他内科杂病;第17—18卷为口耳等五官病症;第21—22卷为二便、神志病症、兼述奇疾异症;从第23卷—25卷,分别论述妇科、胎前、产后病;第26—30卷为小儿科诸症;末6卷为外科诸证。本书除补充《名医类案》中遗漏之名医案例外,主要是当代医家案例。
庄周气诀解
道家气功著作。作者与写作年代无考。据所述养生方法及文字风格,似为隋唐五代时期作品。文中提出,若欲神仙,当先营气,“但能握固、闭气、吞液,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神,神化为液,液化为骨,胎结丹田,绵绵长存。行之不倦,神光体溢。”并具体介绍了服气的方法与要领。载《道藏》第五百六十九册。
周礼注疏
儒家经典注疏。四十二卷。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宋人合刻附唐陆德明音义。玄有《周易注》注已著录。公彦洺州永年(今属河北省)人,永徽中官至太学博士。事迹具《旧唐书·儒学传》。《周礼》又名《周官》叙六官之事。西汉不传,东汉有郑众、贾逵(二人从杜子春学礼)、郑兴、马融诸家注说。郑玄融汇众说,集成《周礼注》,简明扼要,使之大行。郑玄肯定此书为周公所作。贾疏在北周沈重《周礼义疏》基础上,集魏晋六朝诸家之说,阐释郑注,于礼乐军赋诸方面引证详赡,说理透彻,为后世所肯定。《四库全书总目》引《朱子语录》称“五经疏中,《周礼疏》最好”,又云“元(玄)于三礼之学本为专门,故所释特精,惟好引纬书,是其一短,……然纬书不尽可据,亦非尽不可据,在审别其是非而已,不必窜易古书也。又好改经字,亦其一失,然所注但日当作某耳,尚不似北宋以后连篇累牍,动辄错简,则亦不必苛责于元(玄)矣。公彦之疏,亦极博核,足以发挥郑学。”按、郑、贾两人为汉唐著名礼学大师,此为早期带有总结性的礼学著作。为研究古制礼俗之重要参考书。此书“隋志”作十二卷,贾疏文繁析为五十卷,新旧唐志并同,今本作四十二卷,不知何人所并。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可参考一九七二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林尹注译《周礼今注今译》一书。一九八五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有此书复印本。
学佛考训
十卷,清净挺辑。读书难读佛书尤难不博通不旁览遂呶呶于是非得失之间盖鲜有合也俍亭和尚于学无不窥著书满家已卓卓自命矣虽然犹有虑今所称禅学者皆闇于绿字赤文者也经生之家守其师说又不习禅典奈何于是取三古以来百世而上华梵语言及其行事探逸集微判为十部碎金积玉一无所遗大要足以赞空王延慧命扶庶类正人伦一览之间儒佛毕备矣俍和尚之心何其广且大也息波道人见而善之充厥篇章更为诠次用投贝叶之林将补贯华之义余欢喜踊跃敬题其首。
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阿阇世王之女,名无畏德,年十二,与舍利弗,目连等诸声闻论难,尽使屈服。与大宝积经无畏德菩萨会第三十二同本异译。摄于方等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