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塞

格罗塞
  • 姓名:格罗塞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62
  • 逝世日期:1927
  • 民族族群:

格罗塞(Ernst Grosse,1862—1927),德国艺术史家、社会学家,现代艺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弗赖堡大学教授。美学上主张把哲学美学与艺术科学分离开来,提倡从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方面对艺术学和艺术史进行研究。认为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生活与社会的经济形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艺术学要研究艺术的本质,将艺术从其他事物中区分出来,要研究艺术的诸种动因以及文化上所受的制约,研究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出艺术科学是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的结合,前者偏重记述,考究各个特质的实际情形,后者偏重解释,形成一般的法则。这两者互相依赖,没有理论的事实是迷糊的,没有事实的理论是空洞的。因此艺术科学的目的是显示文化的某种形式和艺术的某种形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认为艺术学在解释艺术现象时有个人的和社会的两种形式,个人艺术史是不全面的,真正能作解释的形式是社会艺术史。艺术学的第一个形式是心理学的,第二个形式是社会学的。他在美学上的最重要贡献是用艺术社会学观点深入考察原始民族的原始艺术,利用人种史和人类学的资料,阐明艺术起源的社会原因。认为艺术既有个人心理的动因,更有社会生活的制约和影响,原始艺术不仅是审美的,还有着吸引异性、吓唬敌人、激动人心、鼓舞士气、促进团结、记事、纪念等社会性的实际功用,原始艺术不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而主要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认为在文化的最低阶段,原始人在人种上有很大区别,但所有原始艺术都有着一致性,如狩猎艺术,各个不同的人种,由于受到狩猎生活的强大影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较大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来自于生活环境、文化生活、饮食方法等文明因子的相同。在原始民族中,艺术是为了造成统一;在文明的今天,艺术的社会职能是提升人类精神,造成社会的统一。格罗塞的艺术学观点和艺术史观对现代的艺术社会学、审美发生学和文化人类学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也有重要启示,特别是对普列汉诺夫的《没有地址的信》产生了直接影响。主要著作有《艺术的起源》(1894)、《艺术学研究》(1900)等。

格罗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盖特露德

盖特露德

《盖特露德》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创作的小说,首次出版于1910年。《盖特露德》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以及回忆的方式,虽然是以女性名字命名,实则讲述了男主人公库恩(Kuhn)从一个喜欢音乐的学生逐渐成为作曲家的成长过程。盖特露德是作者笔下完美女性的化身,她熟谙音律、嗓音优美,且相貌迷人、心地善良。与男主人公库恩因音乐相识、相知,却最终成为库恩好友穆奥特的妻子。库恩年少轻狂时因一场恋爱事件意外残疾,尽管饱受残疾与爱情所带来的压力与折磨,仍在音乐之途不懈追求,最终爆发出旺盛的创作激情,成为了一位大音乐家。最后,盖特露德的婚姻以悲剧告终。这既是一部关于音乐与爱情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探究生命意义的哲思小品。书中对音乐和情感的描写非常细腻而感人,在这里,音乐、爱情、友情、亲情和生命交织为一体。

医学指归

医学指归

综合类著作。清赵术堂撰。二卷。术堂字观澜,又字双湖,高邮(今属江苏)人。采摭历代医著整理编辑,成书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首为脏腑经络图。继以十二经络为纲,分别引述《灵枢》原文,后列经络解、经穴歌、分寸歌、病证解、治法解、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诸项,主要阐发《灵枢·经脉篇》,后结合病证逐一论述。为学习、研究《灵枢》 有关经络内容之参考书。有咸丰元年 (1851) 刻本,同治元年 (1862)高邮赵氏旌孝堂刊本,一九二八年上海中一书局、受古书店石印本。

平濠记

平濠记

一卷。明钱德洪撰。德洪本名宽,字德洪,后以字行,改字洪甫,馀姚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事迹具《明史·儒林传》。初,王守仁之平宸濠也,其大纲具於《叙功疏》,其细目具於《年谱》。德洪受业守仁,据师友所见闻,其阴谋秘计及一切委曲弥缝之处,有《疏》及《年谱》所不详者,因作此记以补之。凡黄绾所说四条,龙光所说二条,雷济所说一条,附载德洪随事附论者五条,又《自跋》一条。大旨谓宁藩之败,由於迟留半月始发。其迟留半月则由於守仁多设反间以疑之。守仁在日,秘不言。守仁殁后,始得其间书、间牌之稿於龙光。而驾驭峒酋叶芳及阴令知县陈冕诡渔舟以诱擒宸濠,皆当时所不尽知者云。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唐玄奘传,有序及唐不空译莲花部普赞叹三宝,内题梵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尾题本作语,编号二五六。

四分律开宗记

四分律开宗记

亦称《开四分律宗记》、《四分律东塔疏》等,简称《开宗记》。律学著述。唐永淳元年(682)怀素撰。十卷(或各分“本”、“末”作二十卷)。系《四分律》的论释书。其注依说一切有部《大毗婆沙》、《俱舍》等论。本书玄谈部分包括“总简藏别”、“别藏宗归”、“释藏题目”等三方面。“别藏宗归”中列举并批驳了古来诸师关于《四分律》宗旨的诸多观点,认为应以戒行为宗。据《宋高僧传》卷一四《怀素传》载,怀素从法砺研习三载,深感“古人(指法砺)义章未能尽善”,故撰本书“弹纠古疏(指法砺的《四分律疏》)十有六失”,为一家新立。本书是东塔宗的重要典籍,别于法砺的“旧疏”,被称为“新疏”。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菩提达磨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菩提达磨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禅宗著述。菩提达磨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一卷,梁菩提达磨说,又云达磨大师四行观,附梁武帝御撰碑颂。据《楞伽师资记》载,达磨在华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传世。又称:《四行》是“达磨禅师亲说,馀则弟子昙琳记师言行,集成一卷,名《达磨论》”。此书发现于敦煌遗书唐人写经中,书前有昙琳的序,是研究初期禅宗史的重要资料。其部分内容还见载于唐道宣所撰《续高僧传》卷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