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塞

格罗塞
  • 姓名:格罗塞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62
  • 逝世日期:1927
  • 民族族群:

格罗塞(Ernst Grosse,1862—1927),德国艺术史家、社会学家,现代艺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弗赖堡大学教授。美学上主张把哲学美学与艺术科学分离开来,提倡从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方面对艺术学和艺术史进行研究。认为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生活与社会的经济形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艺术学要研究艺术的本质,将艺术从其他事物中区分出来,要研究艺术的诸种动因以及文化上所受的制约,研究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出艺术科学是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的结合,前者偏重记述,考究各个特质的实际情形,后者偏重解释,形成一般的法则。这两者互相依赖,没有理论的事实是迷糊的,没有事实的理论是空洞的。因此艺术科学的目的是显示文化的某种形式和艺术的某种形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认为艺术学在解释艺术现象时有个人的和社会的两种形式,个人艺术史是不全面的,真正能作解释的形式是社会艺术史。艺术学的第一个形式是心理学的,第二个形式是社会学的。他在美学上的最重要贡献是用艺术社会学观点深入考察原始民族的原始艺术,利用人种史和人类学的资料,阐明艺术起源的社会原因。认为艺术既有个人心理的动因,更有社会生活的制约和影响,原始艺术不仅是审美的,还有着吸引异性、吓唬敌人、激动人心、鼓舞士气、促进团结、记事、纪念等社会性的实际功用,原始艺术不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而主要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认为在文化的最低阶段,原始人在人种上有很大区别,但所有原始艺术都有着一致性,如狩猎艺术,各个不同的人种,由于受到狩猎生活的强大影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较大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来自于生活环境、文化生活、饮食方法等文明因子的相同。在原始民族中,艺术是为了造成统一;在文明的今天,艺术的社会职能是提升人类精神,造成社会的统一。格罗塞的艺术学观点和艺术史观对现代的艺术社会学、审美发生学和文化人类学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也有重要启示,特别是对普列汉诺夫的《没有地址的信》产生了直接影响。主要著作有《艺术的起源》(1894)、《艺术学研究》(1900)等。

格罗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韦斋集

韦斋集

诗文别集。又称《朱韦斋集》、《韦斋朱先生集》。十二卷。宋朱松撰。《朱子大全》卷九七《皇考朱公行状》谓松“有《韦斋集》十二卷行世,《外集》十卷藏于家”。《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别集类著录《韦斋小集》十二卷,而卷二○诗集类复著录《韦斋小集》一卷。疑卷一八所著录的《韦斋小集》即《韦斋集》。《宋史·艺文志》著录即作“《韦斋集》十二卷、又《小集》一卷”。《文渊阁书目》卷一○著录一部三册,完全,入于诗词类。《箓竹堂书目》卷三著录《韦斋朱先生集》六册,卷四著录《朱韦斋集》三册;前者诗、文合刊,后者为诗。知其时诗有单行本。今通行本有《四部丛刊》续编影铁琴铜剑楼所藏明刊本,卷首有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傅自得序,卷末有淳熙八年尤袤跋,知其源于宋刊。另有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邝璠刻本、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程垲刻本、康熙四十九年朱昌辰刻本、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朱玉刻本、清穆宗同治七年(1868)紫霞洲祠堂刊本。《四部丛刊》本前六卷为诗,共四百十七首;后六卷为文,共八十四篇;末附朱槔《玉澜集》一卷。

高阳诗文集

高阳诗文集

明代诗文别集。孙承宗(字稚绳)著。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说:“公文集一百卷,兵火之后,苕上茅元仪往吊,得之颓垣败屋中,南司马范景文刻之金陵。”此刻本今已不存。今存者乃其孙孙之汸“遍检残编,多方捃辑”而成,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刊刻行世。凡20卷,卷1至卷9为五、七言诗,卷10为诗余,卷11至卷20为杂文。集前有佟国器序。因其书曾列入禁书,所以传本极稀。钱谦益评其集说:“公生长北方,游学都下,钟崆峒戴斗之气,负燕赵悲歌之节,作为文章,伸纸属笔,蛟龙屈蟠,江河竞注,奏疏书檄,摇笔数千言,灏溔演延,幕下书记,多鸿生魁士,莫得而窥其涯涘也。为诗不问声病,不事粉泽,卓荦沉塞,元气郁盘,说者以为高阳之诗,信矣。”(《列朝诗集小传》)钱谦益为孙承宗所取进士,所论不免过誉。但也说明了其诗文的特点:激昂畅达。惟其诗时有粗糙浅率之处。

本草衍句

本草衍句

《本草衍句》,清·黄光霁编著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成书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全书一卷。首载十八反、十九畏、引经报使及高士宗用药大略等内容,次收药二百六十六种,分草、木(附果)、石、谷、菜(附虫介)、兽(附人)等部。每药撰韵语数句,末附简注及单方。

伤科汇纂

伤科汇纂

伤科著作。清胡廷光撰。十二卷。廷光字晴川,号耀山,萧山(今属浙江)人。三代业医,幼承庭训。以《正体类要》、《医宗金鉴》为基础,结合家传《陈氏接骨书》和临床经验,于嘉庆二十年(1815)撰成此书,全书二十五万四千字。卷一至卷二为总论,论述伤科基本理论、针灸等。卷三至卷六介绍伤科手法以及伤科内、外诸证诊治等。卷七至卷八为伤科方剂,载丸、散、膏、丹、汤剂三百四十余首。卷九至卷十二集录伤科应用本草,补续四十四种金疮、虫兽所伤病。本书博采各家之说,广集前贤治验,载录历代良方、验方一千三百四十余首,伤科用药二百二十余种,治验一百二十余例,附图四十二幅。内容较为丰富,为重要的伤科著作,在骨伤科理论与实践上均有一定学术价值。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博施堂抄本,一九六二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元阳子金液集

元阳子金液集

元阳子金液集,原题元阳子撰。元阳子疑即唐末道士羊参微。南宋《秘目》着录作「元阳子金液歌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真部方法类。书中集录金液还丹诗三十一首,咏颂外丹,诗皆有注。其说以《道德经》、《参同契》为本,谓还丹唯以真阴真阳(即坎离中真铅真汞)为药,以神水华池为妙。又称神水华池「其精凝白,似马牙硝未伏火者。若经炼之后,呼为金液华池,名为真铅,亦名白虎。若修之后,即汞无黑色」。又云:「还丹入口身自轻,能销久病去妖精。」

玉交枝

玉交枝

《玉交枝》,连载于上海《新闻报》副刊《新园林》,1948,11/21--1949,5/25(上部为作者所写。因病,下部由左笑鸿整理续写) 。上海远东出版社初版单行本。讲述了地主蔡为经及其佃户王好德之间的纠葛。王好德本欠蔡为经的地租,在绅士曹四老爹的运作下,王好德打了欠条给蔡为经。蔡为经家女儿蔡玉蓉与王好德家女儿王玉清模样非常相像,本来两位水火不容,但蔡玉蓉在外有了孩子,又要与大学生冯少云结婚,只得求助王玉清代替她先嫁到冯家。王玉清对冯少云一见倾心,不忍欺瞒,将事情全部告诉了冯少云。王玉清的哥哥王玉发不满自己的妹妹被利用,冯少云不满蔡为经久矣,他们便一同找蔡为经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