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丘逢甲
  • 姓名:丘逢甲
  • 别名:字仙根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福建台湾府
  • 出生日期:1864年
  • 逝世日期:1912年
  • 民族族群:

丘逢甲(1864年-1912年),字仙根、仲阏、蛰仙,号仓海,诗文中常自署“南武山人”、“东海遗民”、“台海遗民”,1864年12月26日(清同治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于福建台湾府淡水厅铜锣湾(今属苗栗县),祖籍广东镇平(今蕉岭)。父亲丘龙章曾中秀才,又获选为贡生,先后设馆授徒于屏东、铜锣、丰原。丘逢甲四岁随父亲读书,六岁能诗,七岁能文。十四岁应童子试,主考福建巡抚丁日昌阅其卷,大为赞赏,特赠“东宁才子”印一方。发榜时他名列榜首。


1887年,丘逢甲以诗文受知于兵备道唐景崧,应召入其幕府,并拜唐为师。丘一方面在海东书院读书,一方面为唐辅佐文书事宜。唐藏书颇丰,喜结纳贤士,奖掖风雅,公余常办诗酒之会,为当时台湾颇有名气的诗人。丘逢甲有机会结识学子,博览群书,见识日益增广。然而为时未久,即因才高年轻遭人嫉妒,乃以告假省亲为由返回家乡,专攻举业的书籍。1888年赴福州应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中进士,授工部候补主事。但他眼见日本不断侵略台湾,清政府又腐败无能,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开发建设受阻,遂无意于仕途,不久即告归台湾,走上开启民智、培育英才的讲学道路。先后任台中衡文书院主讲、台南罗山书院主讲和嘉义崇文书院主讲。他在讲学时鼓吹新思想,遭到一些冬烘学究的忌妒。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戒严。台湾巡抚自刘铭传去职、邵友濂继任以来,军备不修,防务弛废。丘逢甲以局势严重自请于当局,表示愿率士民共同守御,获准督办团练后,与其兄丘先甲及好友谢道隆分赴各地,招募乡民训练,以备战守。唐景崧临危受命,出任台湾巡抚。台湾军民正多方备战,但不久马关议和,且有割让台湾的传闻。唐景崧迭电总署,极力反对割台,丘逢甲也向唐建议拒命抗日。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正式签订。是时,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联名上书都察院,力争不可;丘逢甲也领衔全台绅民,电奏清廷,表示抗日保台的决心:“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2]至5月25日,台湾绅民得知和议已定,割让无可挽回,乃自立抗日政权,名称“台湾民主国”,设总统、副总统,总统府置军务、内务、外务三大臣,另设上下议院,议员均由民间推选出任。以蓝地黄虎为国旗,年号“永清”,表示“永戴圣清”之意。丘逢甲与陈季同、林朝栋等绅商同赴抚署共进贺表,拥戴唐景崧为“台湾总统”,领导抗日保台。唐以礼部主事李秉瑞任军务大臣,以丘逢甲为义勇统领。由于全台各级官员纷纷内渡,被推举的议员也多不就任,虽电请各省援助,由于清廷制止,收效甚微,武器弹药尤为缺乏,形势极为严峻。


1895年5月29日,日军从鼎底澳登陆,守军未战而溃。不久,基隆沦陷,狮球岭失守,台北告急。6月4日,溃兵入城索饷,乘机抢掠,纵火焚烧抚署,火药库也发生爆炸。唐景崧眼看大势已去,自知无能为力,遂微装奔避沪尾,随即内渡厦门。6月7日,日军进占台北,丘逢甲驰援不及,遂回大埔厝柏庄,设置义军总部,筹划抗日事宜。日军攻占台北后继续南侵,义军虽节节抵抗,但由于装备简陋,枪械弹药不足,伤亡惨重,终告不支。尤其是谣传唐景崧内渡前曾发库银十万元送至台中,为丘逢甲及其部属私吞,致使军心涣散,号令不行。丘逢甲陷于困境,自知无可挽回,遂布告各义军,自由抗战,不限部勒。然后偕同长兄丘先甲奉父母内渡。在其悲愤而沉痛的离台诗中,有“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3]的词句。丘逢甲一行经厦门抵泉州,然后举家回广东镇平(今蕉岭)祖籍。然而台湾情结使他魂牵梦萦,东望故园,不禁吟咏出“古戍斜阳断角哀,望乡何处筑高台”以及“客愁竟义怜江月,乡梦千重隔岭云”[4]的诗句,无限惆怅和深深的失落感溢于言表。


抗日保台的失败,使丘逢甲更加忧虑国事和向往日本的明治维新,对康有为、梁启超所倡导的变法维新,深表赞同。1897年,应潮州太守李士彬之聘,出长韩山书院,专以新思潮及有用实学课士,讲授时务策论,废弃八股试帖,开岭东新学之先河。次年,转赴潮阳东山书院讲学,仍鼓吹新思想,倡言维新变法。8月,戊戌政变推翻新政,丘逢甲感到十分失望。


丘逢甲于1899年与好友梁居实、杨守愚及三弟丘树甲,筹划创办新式学堂“岭东同文学堂”,拟聘日本学者熊泽纯之助为教授,讲授日文,使学生学习日本维新富强之道。这时粤东当局命丘赴南洋考察侨务,丘乃乘便向华侨筹募创办同文学堂的经费。途经香港时,曾会晤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也与唐才常议论时局。他对康、梁保皇之举颇不以为然,转而同情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但对利用会党及防营的举措,却以为不足恃。这是得之于保台失败的惨痛教训:当年在台湾留用的湘勇、淮勇不下四五万人,但骄兵悍将,上阵对敌一触即溃。


由于得到南洋华侨的捐助,岭东同文学堂于1900年秋正式创立于汕头,丘逢甲任监督,温仲和为总教习,何寿朋、温廷敬分管教务。学堂聘请英、日籍学者及归国留学生,讲授算学、格致(物理)、化学、生理卫生、英文、日文以及兵式体操,在新学上独树一帜,为尔后的国民革命队伍输送不少人才。


丘逢甲于1904年辞离汕头回镇平,在县城创办“镇平初级师范传习班”,后改为县立中学堂;又两年,利用“族田”收入,设立员山、城东两间家族学堂。1906年冬,丘应粤督岑春煊之聘,赴广州出任广东学务公所参议,致力于发展新式教育。两年后,学务公所改为提学司,丘逢甲转任广州府中学堂监督。1908年,丘被举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仍兼中学监督。


1909年广东谘议局成立,丘逢甲被选为议员,继而任副议长,并受聘为两广总督公署议绅。丘在谘议局中常抨击地方积弊,语惊四座;又荐举革命党人古应芬为谘议局书记长,邹鲁为书记,以利开展革命活动。并以其社会地位及政治影响,掩护革命党人。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汉口、汉阳光复,各省纷纷响应。丘逢甲因支持革命党人,被新任广州将军凤山密奏为广东革命大绅之首,准备就职后加以逮捕,幸亏凤山走马上任一到广州就被革命党人李沛基炸死,清吏因而胆怯,未敢采取行动。11月8日,革命党人动员谘议局与各界领袖召开大会,决议独立,以迫两广总督张鸣岐,丘逢甲极力赞同此议。次日,广州宣布共和独立。10日,胡汉民自香港抵达广州,成立广东军政府。丘逢甲登报启事,以革命告成,避讳为封建遗物为由,从此恢复邱姓本字为丘,又弃用“逢甲”二字,改以别号“仓海”为名,从此以后即称“丘仓海”。其次子丘琮则以“念台”为号,以示念念不忘光复台湾之志。丘逢甲被广东军政府任命为教育部长。不久又被推举为广东省代表,北上参加筹组临时中央政府。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丘逢甲任参议院议员。


丘逢甲至南京任职不久,即因劳累过度而肺病复发,乃告假南归故里,于2月25日在镇平老宅逝世。临终遗言葬须南向,以示不忘台湾。著作有《柏庄诗集》和《岭云海日楼诗钞》等。

丘逢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闻过斋集

闻过斋集

元文别集。8卷。吴海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成化年间邵铜刻本、明范氏天一阁抄本等主要善本。卷首有明建文三年(1401)徐起序。本集是吴海的门人王偁所编,王偁是王翰之子,王翰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将王偁托付给吴海,自刎而死。据徐起序,本集曾由胡伯宁首次刊行于福建。卷1—2为叙,卷3—4为记,卷5为墓志铭、行状,卷6为书、哀辞、传,卷7为箴、铭、题跋、赞,卷8为杂著、祭文。卷末有明建文三年王偁跋。吴海的文章典雅流畅,徐起《序》称:“叙事严整,议论正大,雄健宏奥,离合变化,一归于理。”吴海平生虚怀若谷,以闻过斋作为自己书斋之名,所以当门人王偁编其文集时,就名为《闻过斋集》。吴海是王翰的挚友,他为王翰写下《友石山人墓志铭》、《王山人哀辞》、《友石山人真赞》等多篇文章,并一一编入《闻过斋集》,这些文章不但写得真挚感人,也是有关诗人王翰生平的重要资料。

多产集

多产集

短篇小说集。周文著。列入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初版。除《序》外,收1934年至1936年所写短篇小说15篇,附录2篇。其中《红丸》描写警察查获一罐烟土(红丸),在上交过程中,经手的巡警、传达、科长、督察员、局长等都想从中获利;《健康比赛》描写王奶妈奶养的主人的孩子肥胖康健,自己的儿子却骨瘦如柴;《第三生命》描写西南旧军队以鸦片烟枪为第三生命的腐败情形;《茶包》描写由内地往康藏背运茶包的农民的困苦生活。另外11篇是《山坡下》、《山坡上》、《俘虏们》、《三等车上》、《诊》、《不俗的一群》、《名》、《那首诗》、《陈司事》、《病马》和《退却》。《多产集》短篇小说集收入作者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间的短篇小说十四篇和散文《第三生命》、《茶包》两篇,一九三六年二月由作者本人亲自编定,一九三六年八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此文集将两篇散文编入第三卷“文论·杂文”卷。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道藏本]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道藏本]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黄帝内经灵枢约成书於春秋战国时期,撰人不详,宋·史嵩音释。二十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本:明赵府居敬堂刻本。共八十一篇。本书主要论述九针、经络、脏腑、穴位、刺法以及疾病诊断、治疗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之一。

沙弥十戒法并威仪

沙弥十戒法并威仪

沙弥十戒法并威仪,一卷,失译。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唐代僧百丈怀海(720~814)撰。据全唐文卷四六六陈诩所撰之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并序谓,百丈语录之编集者为门人神行梵云,然百丈语录曾一度散轶,至明代始再行编印,而编者姓名不详。本书今分别以语录、广录等名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四家语录卷二、卷三),及第一一八册古尊宿语录卷一、卷二。内容皆系长文之垂示,百丈引用报恩、涅槃、迦叶、宝积等经,及宝志、傅翕、僧肇等人之语句,并论述华严、金刚、般若等经之说,由此诸说可略窥百丈思想之一斑。

观总相论颂

观总相论颂

观总相论颂(十一偈)陈那菩萨造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