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璟

沈璟
  • 姓名:沈璟
  • 别名:字伯英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江(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公元1553年
  • 逝世日期:公元1610年
  • 民族族群:

沈璟[jǐng](公元1553年~公元1610年) ,明代戏曲作家,散曲作家,戏曲理论家。字伯英,晚字聃和,号宁庵、词隐生。吴江(今属江苏)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授兵部职方主事,后调吏部稽勋司,历验考功员外郎。万历十四年,上疏请定大本、详大典,以固国脉,并请王恭妃封号。忤旨,左迁行人司正。万历十六年,升光禄寺丞。次年辞官归里。归里后,放情词曲,精心考索。王骥德《曲律》曾介绍他此时生活说:“雅善歌,与同里顾学宪道行(大典)先生。并畜声伎,为香山、洛社之游”。“生平故有词癖,每客至,谈及声律,辄娓娓剖析,终日不置。”万历三十八年病卒,年58岁。


他著述甚丰,创作的传奇有《属玉堂十七种》。其中《分柑记》、《合衫记》两种全佚;《十孝记》、《分钱记》、《四异记》、《奇节记》、《珠串记》、《结发记》、《鸳衾记》、《凿井记》8种存有残曲;《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义侠记》、《桃符记》、《坠钗记》7种全存。这7种剧作的思想内容都较为复杂,《埋剑记》主要是颂扬郭仲翔和吴保安的友谊,也宣扬了郭妻守节孝母的封建道德。《义侠记》描写了武松的英雄气概,强调了他的忠君思想。《博笑记》对封建社会种种虚伪、欺诈现象有所嘲讽的同时,劝戒人们遵守封建道德。《红蕖记》、《双鱼记》、《桃符记》、《坠钗记》,都描写了男女双方对爱情的追求,历经磨难而终成眷属,但夹杂因果报应思想。对其剧作,既不能因其“命意皆主风世”(吕天成《义侠记序》)而全面否定其思想意义,也不能过高估计其价值。在艺术上,其剧作颇注意音律。吴梅《瞿安读曲记》曾评其《红蕖记》说:“第三折〔朝元歌〕与〔二犯江儿水〕间用,第八折越调曲,不用〔小桃红〕、〔下山虎〕旧套,而以〔庭前柳〕、〔章台柳〕、〔雁过南楼〕、〔江头送别〕诸曲,联成新体,第九折〔楚江情〕与〔北金字经〕衔接,确遵周宪王成法,第十三折〔四时花〕与〔集贤宾〕相联,第二十八折〔孝南歌〕与〔销金帐〕相联,第三十九折〔字字锦〕下,直接〔鹊踏枝〕,而节去〔赚曲〕,凡此,皆联篇新巧而律度又谐合也。”有时强调过分,出现王骥德所批评的“取其声,而不论其义”的毛病。


他亦善作散曲。据王骥德《曲律》记载,他曾著《情痴寐语》、《词隐新词》、《曲海青冰》等散四集,均已佚。近人从《太霞新奏》、《吴骚合编》等散曲选集中辑出套数40余套,小令20余曲。其散曲主要是抒写情愫,聊以自娱而已。如〔集贤宾〕《伤春》:“一声杜宇落照间,又寂寞春残。杨柳帘拢长日关,正梨花院落初闲。风朝雨晚,芳径里落红千万。停画板,又早见牡丹初绽。”又如〔园林好〕《离情》:“昏惨惨愁城似天,远迢迢长日胜年。记一笑春风面,灯儿下鬓云偏。急回首已茫然。”前者见景抒怀,后者赌影思人。其散曲与戏曲一样,颇注意声律谐美。但是,他爱将北曲翻成南曲,有人讥其时有点金成铁之弊。他还编有散曲选集《南词韵选》。


他著述了不少戏曲理论论著,如《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唱曲当知》、《正吴音编》等。他著述这些专著的目的,吕天成在《曲品》中有所说明:“嗟回流之泛滥,表音韵以立防,痛词法之蓁芜,订全谱以辟路。”今仅存《南九宫十三调曲谱》21卷。这是南曲曲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成为南曲创作的格律范本。他在〔二郎神〕《词隐先生论曲》中强调:“何元朗,一言儿启词宗宝藏。道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说不得才长,越有才越当着意斟量。”此外,他还在致王骥德信中强调语言的“本色”。这两点理论主张对当时剧坛影响甚大,步趋者甚多,使他成为吴江派的首领。他过分强调音律、语言而不顾内容,因与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发生分歧,有过争论。

沈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孟德斯鸠:政治与历史

孟德斯鸠:政治与历史

《孟德斯鸠:政治与历史》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生前出版的部著作,也是他的一部代表作,是他进入理论成熟过程的里程碑。它不仅以精微深刻的阐释成为研究孟德斯鸠和现代政治科学诞生的一部经典,而且也包含着贯穿作者毕生思想的众多主题的开端,尤其是他独特的文本阅读方法和“理论迂回”的战略。

琉球国志略

琉球国志略

域外地理。清周煌辑。十六卷。 煌, 乾隆进士。官翰林院侍讲。乾隆二十二年(1757)成书。约十一万字。首卷载御书三、诏敕六、谕祭文七。绘图有星野、琉球全图、国都、先王庙、册封中山王、针路等十二图。正文分星野、国统、封贡、舆地、风尚、山川、府署、祠庙、胜迹、爵秩、赋役、典礼、兵刑、人物、物产、艺文、志余等十七门。含建置、疆域、城池、炮台、气候、习尚、仪节、服饰、风信、针路等三十一小目。荟集明以来诸史杂录,相互考证,订其伪舛,并参前史,旁及百家有关琉球事记载,并质以亲自见闻。是一部较全面辑录考证琉球的地理书。共载崎山、石虎山等山岭三十余,以及潮候、风信和针路等。另载社坛、神庙、天妃宫等五十余;物产分谷、货、蔬、果等十一类,二百五十余种,为该地颇重要的历史地理资料。有《聚珍版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唐语林

唐语林

宋代笔记。《四库全书》本分为8卷。王谠编著。此书仿《世说新语》体例,分为52门。取唐代《国史补》等笔记、小说50家,编纂而成。所记多唐代典章故实,文人遗闻轶事,可与新旧《唐书》相参证。前有采用书目,共50种,而今存者不多,所以此书有保存史料之功。其书久佚。武英殿藏明嘉靖初桐城齐之鸾所刊残本,分上下2卷,自德行至贤嫒止18门,约为原书三分之一。四库馆臣以《永乐大典》参互校订,删其重复,增多400余条,析为8卷,以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之数,并取新旧《唐书》及所存说部加以校勘。据所采书名及门类总目,原书体例尚可考见。其后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本,后附陆心源辑录《拾遗》1卷,孙星华校勘记2卷;《守山阁丛书》本,附钱熙祚校勘记1卷。

活鬼

活鬼

短篇小说。彭家煌著。发表于1927年5月《小说世界》15卷9期。写湖南农村某一富农,因财旺丁不旺,放纵媳妇偷汉,但并无成效。他在临死之前,又给十四岁的孙子荷生娶了一个比他年龄大十多岁的媳妇,这才放心地归天而去。荷生家由于“阴盛阳衰”,经常闹鬼。荷生便请小学厨司住到家里来驱鬼。但驱鬼人一走,家中“鬼”又闹起来了。原来与荷生妻私通的闹鬼人便是那个经常向学生讲鬼故事又勇于驱鬼的厨子。作品揭露了旧中国农村流行夫小妻大的陈规,批判那种不择手段地希冀延续香火的愚昧观念。作者采用喜剧的形式表现人间的悲剧,文笔诙谐含蓄,以庄寓谐,读来耐人寻味。

因缘心论颂

因缘心论颂

佛教论典。古印度龙树著,译者不详。一卷。本颂由七首偈颂组成,每颂五字四句,共计一百四十字。内容系论述十二因缘与烦恼、业、苦的关系。认为除了因果理法之外,既无“人我”,也无“法我”,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跳出轮回,得到解脱。本颂在历代经录中均无著录,中国历代大藏经亦未收载,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三十二卷。

无极宝三昧经

无极宝三昧经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佛入无极宝三昧召集十方菩萨,舍利弗与十方来之菩萨及文殊师利问答法要。佛在竹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九十亿菩萨俱。竹园四面周匝地生文陀般华,华上各有佛坐,各有菩萨。皆如文殊,问法,百日之中,六道受乐。佛入宝如来三昧,感动十方诸佛,各遣菩萨来会,及天龙八部,皆来集会。舍利弗与宝来菩萨,及文殊弥勒等,种种问答法要。罗阅祇王,请诸菩萨受供说法,与佛遥相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