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璟

沈璟
  • 姓名:沈璟
  • 别名:字伯英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江(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公元1553年
  • 逝世日期:公元1610年
  • 民族族群:

沈璟[jǐng](公元1553年~公元1610年) ,明代戏曲作家,散曲作家,戏曲理论家。字伯英,晚字聃和,号宁庵、词隐生。吴江(今属江苏)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授兵部职方主事,后调吏部稽勋司,历验考功员外郎。万历十四年,上疏请定大本、详大典,以固国脉,并请王恭妃封号。忤旨,左迁行人司正。万历十六年,升光禄寺丞。次年辞官归里。归里后,放情词曲,精心考索。王骥德《曲律》曾介绍他此时生活说:“雅善歌,与同里顾学宪道行(大典)先生。并畜声伎,为香山、洛社之游”。“生平故有词癖,每客至,谈及声律,辄娓娓剖析,终日不置。”万历三十八年病卒,年58岁。


他著述甚丰,创作的传奇有《属玉堂十七种》。其中《分柑记》、《合衫记》两种全佚;《十孝记》、《分钱记》、《四异记》、《奇节记》、《珠串记》、《结发记》、《鸳衾记》、《凿井记》8种存有残曲;《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义侠记》、《桃符记》、《坠钗记》7种全存。这7种剧作的思想内容都较为复杂,《埋剑记》主要是颂扬郭仲翔和吴保安的友谊,也宣扬了郭妻守节孝母的封建道德。《义侠记》描写了武松的英雄气概,强调了他的忠君思想。《博笑记》对封建社会种种虚伪、欺诈现象有所嘲讽的同时,劝戒人们遵守封建道德。《红蕖记》、《双鱼记》、《桃符记》、《坠钗记》,都描写了男女双方对爱情的追求,历经磨难而终成眷属,但夹杂因果报应思想。对其剧作,既不能因其“命意皆主风世”(吕天成《义侠记序》)而全面否定其思想意义,也不能过高估计其价值。在艺术上,其剧作颇注意音律。吴梅《瞿安读曲记》曾评其《红蕖记》说:“第三折〔朝元歌〕与〔二犯江儿水〕间用,第八折越调曲,不用〔小桃红〕、〔下山虎〕旧套,而以〔庭前柳〕、〔章台柳〕、〔雁过南楼〕、〔江头送别〕诸曲,联成新体,第九折〔楚江情〕与〔北金字经〕衔接,确遵周宪王成法,第十三折〔四时花〕与〔集贤宾〕相联,第二十八折〔孝南歌〕与〔销金帐〕相联,第三十九折〔字字锦〕下,直接〔鹊踏枝〕,而节去〔赚曲〕,凡此,皆联篇新巧而律度又谐合也。”有时强调过分,出现王骥德所批评的“取其声,而不论其义”的毛病。


他亦善作散曲。据王骥德《曲律》记载,他曾著《情痴寐语》、《词隐新词》、《曲海青冰》等散四集,均已佚。近人从《太霞新奏》、《吴骚合编》等散曲选集中辑出套数40余套,小令20余曲。其散曲主要是抒写情愫,聊以自娱而已。如〔集贤宾〕《伤春》:“一声杜宇落照间,又寂寞春残。杨柳帘拢长日关,正梨花院落初闲。风朝雨晚,芳径里落红千万。停画板,又早见牡丹初绽。”又如〔园林好〕《离情》:“昏惨惨愁城似天,远迢迢长日胜年。记一笑春风面,灯儿下鬓云偏。急回首已茫然。”前者见景抒怀,后者赌影思人。其散曲与戏曲一样,颇注意声律谐美。但是,他爱将北曲翻成南曲,有人讥其时有点金成铁之弊。他还编有散曲选集《南词韵选》。


他著述了不少戏曲理论论著,如《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唱曲当知》、《正吴音编》等。他著述这些专著的目的,吕天成在《曲品》中有所说明:“嗟回流之泛滥,表音韵以立防,痛词法之蓁芜,订全谱以辟路。”今仅存《南九宫十三调曲谱》21卷。这是南曲曲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成为南曲创作的格律范本。他在〔二郎神〕《词隐先生论曲》中强调:“何元朗,一言儿启词宗宝藏。道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说不得才长,越有才越当着意斟量。”此外,他还在致王骥德信中强调语言的“本色”。这两点理论主张对当时剧坛影响甚大,步趋者甚多,使他成为吴江派的首领。他过分强调音律、语言而不顾内容,因与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发生分歧,有过争论。

沈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博尔赫斯文集

博尔赫斯文集

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是:“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他是与帕斯、聂鲁达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安德烈·莫洛亚:“博尔赫斯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气候,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笔。”

郁冈斋医学笔尘

郁冈斋医学笔尘

医学笔记著作。2卷。明王肯堂(守泰)撰。秦伯未选辑。王氏原著名《郁冈斋笔麈》,4卷。秦氏予以选辑,将其中有关医药之论述编成此书。上卷包括稀痘秘方、寒热因用等25节,下卷有发热、胁痛等14节。内容以阐述医理及杂病证治为主,并记有少量医案及验方。1929年上海中医书局出版排印本。

菱

因了夜晚在湖上的秘密的约会,官保满怀着幸福的恐怖与焦灼,他并没有想到他还没有吃晚饭,便躲着他爸爸的眼睛,溜到祖父的房间里去了。他可以在那里从容地准备着他赴会前所应该准备的一切:装菱角的篮子,钩子,划船用的桨片和补洗得好好的衣服。这些东西都是他预先安置在那里的。慈祥的,偏爱的祖父替他遮掩了一切,因此他装扮得非常顺遂而且迅速,丝毫没有给他的爸爸和小妹察觉,穿过菜园,溜到广场中去了。

周礼详解

周礼详解

四十卷。宋王昭禹撰。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昭禹未详何人。王与之作《周礼订义》,类编姓氏世次,将王昭禹列于杨时之后,并记其字光运,其它皆不详。《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昭禹应为北宋末徽钦时代人。《周礼详解》皆宗王安石《周官新义》,并多引其《字说》,“五官”皆不载《叙官》。其中有与王安石一致的,如解:“匪颁之式”、“惟王建国”、“鲍鱼”、“”、“司徒”,皆宗于王安石《字说》。也有与王安石不一致的,如在阐述《周礼》旨义上,解“泉府以国服为之息”,则与当时社会有所隐喻。有纠订旧注之误者,如“载师里布屋粟”,则不从前儒,属新发之说。亦有解前人未发之言者。宋陈振孙《书录解题》对其多引王安石《字说》深为不满,则与宋政事有关,颇为偏颇。总体而论,《周礼详解》虽在文字训诂上,宗于王安石,但经文诠释却能自辟新径,不囿前人之说,多有发明,于《周礼》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后世学者如宋王与之《周礼订义》、林之奇注《周礼》释《周礼》多引其说。朱申作《周礼句解》,则从其“五官”,不载《叙官》之体例。版本有宋刊本、钞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

佛典注疏。宋本嵩述,琮湛注。二卷。宋元祜三年(1088),本嵩应张商英之请至京城讲杜顺的《华严法界观门》,撰《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以禅宗颂古的形式,诠释《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字经题及《华严法界观门》。后琮湛又采用禅宗评唱体解释颂文,形成此书。本嵩颂文指出:“深明杜顺旨,何必赵州荣。”琮湛评之日:“通明妙观玄纲,何必参禅问道。”此书从形式和理论两个方面沟通了禅思想与华严思想。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柰女耆婆经

柰女耆婆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捺女耆域因缘经同本,其文少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