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放

蔡元放
  • 姓名:蔡元放
  • 别名:名奡,字元放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蔡元放,清代小说评点家。名奡,字元放,号野云主人,七都梦夫,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是雍正乾隆年间人。明嘉靖、隆庆时余邵鱼撰写了历史演义《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根据史书将其改编为《新列国志》。清乾隆年间前后,蔡元放对此又进行文字加工,并且加入大量评语,改名为《东周列国志》,蔡元放的改本成为至今二百年来流行的本子。其理论主张多表现在《东周列国志序》、《东周列国志读法》中,另外还有《水浒后传叙》及《水浒后传读法》等文章。蔡元放把书分为经、史两大类,认为经载道、史纪事,同时两者又互有渗透。科举制的兴盛使经学、史学衰落,而小说作为史书的支流正可救其弊。历史小说一方面要忠于史实,另一方面又要有所发挥以阐明盛衰存亡之理,从而人们读小说可获得读史书的效果,这样的小说才是有补于史的“有益之书”。这种认为历史小说既要符合历史实真性又要以作者的指导思想统领史实的观点对于历史小说的创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不过其重点仍在于小说忠于正史的强调。在《水浒后传叙》中明确指出立德、立功都要通过立言传世,立言对于明圣道、治国家、劝善惩恶具有重要意义,唯有此类作品可成一家之言。同时还要求读者深窥作者用心,领会仁义忠信的思想,这样才不负作者立言之本趣。由此可以看出,他所重视的并非历史小说的文学性,而是对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功能以及对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宣扬作用。另外,蔡元放在《水浒后传读法》中从人物描写、情节结构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对如何续书进行了论述,强调续书要符合“情理”,要与前书保持一致。

蔡元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假眼

假眼

律师侦探梅森,接到一男的案子,此男表示自己一眼受伤,有很多人造眼珠,眼珠可以让眼睛恢复一部分视力,其中一带血筋的眼珠不见,此男觉得这眼珠会出现在某犯罪现场,后又有一对姐弟过来, 弟弟表示自己挪用老板公司资金还不上,弟弟公司老板妻,后也来找梅森,表示自己在外面有别的男人,老板与妻子之子,非老板亲生,不久,老板在自己房间被窝中被人枪杀,现场还有一女昏迷不醒,此女据悉和老板之子有关联,而且还真的有那颗带血筋的人造眼珠,警方后来将那个女人定为凶手,那个有很多假眼珠的男人,其实是老板之妻的前夫,而老板妻子在外面现在又有了别的男人,之前找梅森的弟弟,突然有钱还挪用的款了,梅森问其钱是从哪儿来的,他也不说,尔后不久,弟弟也被人杀,梅森开始与办案警察对峙公堂,成功证明此女不是凶手,真凶是老板之妻在外的男人。

伤风约言

伤风约言

时疫著作。日本后藤省(仲介)撰于日享保十六年(1732年)。书分伤风名义、六经辨解、伤风大意、浅证治例、深证治例、闭证治例、脱证治例、脉论等共8章。作者谓风即是寒,风之伤人,初袭于经,继侵于腑,因有六经之别,据此深阐其义。此书收入《三三医书》中。现存1732年文泉堂刻本。《皇汉医学丛书》第八册,1936年上海世界书局刊行(国家图书馆扫描本);早稲田大学図书馆扫描本

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

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

古代内丹术书。金孙不二撰。三卷。论述修炼内丹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分《玉清胎元内养真经》、《玉清无上内景真经》、《大道守一宝章》、《守一诗》四篇。收入《道藏辑要》胃集七。

长河

长河

长篇小说。沈从文著。1945 年1月由昆明文聚社初版,列入《文聚丛书》。作品以三十年代湘西辰河中游的小码头吴家坪为背景,描写了辰河岸边兼务果园和水上运输的乡绅滕长顺一家的日常生活。他们辛苦经营的桔园丰收了,却有保安队长来讹诈;他们胼手胝足驾船来往于风波烈日之下,却有水上警察来勒索;他们家有纯洁姣好的女儿夭夭,却有土霸、反动军官来调戏;时局不稳,政出多门,对他们更是难测的威胁。这一切象一片阴影,使人民的生活黯淡无光。人们祈愿有一个公平合理的世道,并深信有一天天下事会由这些“手足贴地的人”来作主。正如作者在《〈长河〉题记》中所说:“就我所熟悉的人事作题材,来写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以及在两相乘除中所有的哀乐。”由于作者的一颗心贴着自己的人民和土地,所以他能以饱蘸故乡“哀乐人事”的现实主义彩笔,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如真如梦的境界,并在其中歌颂美与善,鄙弃丑与恶,给人们以淳真的欢乐,宽和明净的心地和朴实无华的理想,不失为作者独特的民族的乡土的艺术风格。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下卷中曾给予高度的评价: “《长河》是沈从文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好的一部小说。读过《长河》你才知道什么叫‘美不胜收’。”

先拨志始

先拨志始

明文秉撰。《江南通志》作六卷,《四库全书》作二卷。二卷本首尾无缺,或因卷数有分合之别。记明末遗事,上卷起万历,终天启四年(1624);下卷起天启五年,终崇祯二年(1629)。对妖书和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以及魏忠贤乱政、崇祯帝钦定逆案之类,无不详载。全文载录《忧危竑议》、《续忧危竑议》、《东林点将录》及《钦定逆案》等。书名取自《诗经》“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之意,即推究明代灭亡,萌于惨戮群贤之故。

大学

大学

儒家经典之一。约为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作品。原为《礼记》中一篇,后司马光著《大学广义》,《大学》遂成单行本。至宋代朱熹始,不从旧学,而自成章句,并于淳熙年间,将《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撰《四书章句集注》,使《大学》成为《四书》之一。因《大学》为初学者入德之门,故列《四书》之首。它首先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宗旨和为学次序,即三纲领八条目。所谓三纲领即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阐明了古时大学以培养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佐治人才为最终目的,又规定了为达到此目的必须从读书穷理和力行修身做起。三纲领八条目,后来成为宋明理学家们研究教育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