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上

刘安上
  • 姓名:刘安上
  • 别名:字元礼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永嘉(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069
  • 逝世日期:1128
  • 民族族群:

刘安上(1069—1128),字元礼,永嘉(今属浙江)人。少以文行知名,与从兄刘安节同为乡里所推重,时称“二刘”。绍圣四年进士,调杭州钱塘尉,升缙云县令。除登州州学教授,迁太学博士。大观元年,提举两浙路学事,留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侍御史。三年,为谏议大夫。政和初,擢中书舍人,除给事中。请外,以徽猷阁待制知寿州。五年,除知婺州,徙邢州。宣和三年,知寿春府,移舒州。靖康元年致仕。建炎二年卒,年六十。安上早从二程学,深得《中庸》、《大学》旨归,为文典重有法,尤工五言诗,晚年诗律趋于平淡,浑然天成,无斧斤之迹(《行状》)。《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酝酿未深,而格意在中晚唐间,颇见风致。文笔亦修洁自好,无粗犷拉杂之习”(卷一五五),对之评价甚高。现存诗歌多为近体,如《西斋杂咏》、《万田道中》、《蜡梅》、《江村渔舍》等篇都平淡清新,而无道学冬烘之气。著述甚富,有诗五百篇、制诰杂文三十卷(《行状》),后经兵火,多有残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仅有《刘给事集》五卷,后世诸家著录均同。今存清抄本、《四库全书》本。清孙贻让又合刻刘安节、安上文为《二刘文集》。《全宋诗》卷一三一六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二九六五至二九六八收其文四卷。事迹见薛嘉言《刘安上行状》(《给事集》卷五附录)、《宋史翼》卷七。

刘安上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西游录注

西游录注

地理文献考证。元耶律楚材撰,清李文田注。一卷。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楚材扈从西行五、六万里,留西域六、七年。以所见闻著《西游录》。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曾节录其纪程部分。文田有《朔方备乘札记》已著录。原文并注约一万字。对书中所记楚材于元太祖十三年春三月,出云中、抵天山(阴山)、涉大碛、踰沙漠、达和林(哈尔和林)以及西行过金山(阿尔泰山)所见,回鹘城、唐碑、瀚海、不剌城、阿里马城、芭榄城等地山川、道路、物产、民俗等均一一注释。对研究《西游录》内容,和十三世纪我国新疆、蒙古高原和中亚等地交通、物产、城镇分布、风土民情有重要参考价值。有《灵鹣阁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针灸经穴专著。1卷。撰人不详。约成书于清康熙纪元之前。此书列针灸歌37首、赋6首、论7篇。分别叙述经络穴位、针法、治则、禁忌及子午流注等。另有图36幅,述十四经循行部位、腧穴名称及针法、脏腑等。现存抄本及198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抄本出版之影印本。【图片附于最后】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为五斗星君等宣说五方金章灵符,劝人施财设醮,诵经祈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秃秃大王

秃秃大王

中篇童话。作者张天翼。发表于1933年。秃秃大王是个残忍、愚蠢、奇丑无比的大暴君。一天,他在打猎返宫途中偶遇美丽的农家少女干干,便威逼干干嫁给他。干干不从,秃秃大王就派兵把干干、她的父母,以及一些欠债的老百姓一起抓进秃秃宫,准备制成人肉丸子、人血酒吃掉他们。干干的弟弟冬哥儿和由君的女儿小明为救亲人便跑到小山坡上去求神仙,可是却被冒充的神仙欺骗和勒索。不久,冬哥儿也被骗入狱。小明在勇敢机智的小猫们的协助下捉住了秃秃大王的走狗大狮,又与不甘忍受迫害的众百姓一道冲进秃秃宫,将正在吃人肉喝人血的秃秃大王及其走狗狼兵们打得落花流水,救出了冬哥儿、干干和许多被无辜关押的老百姓。秃秃大王见此情景,气得牙齿拼命长,把他顶到高高的天上去,众百姓锯断牙齿,秃秃大王就不知摔落到何处去了。这部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虚构的童话世界,旨在揭露反动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对人民的强权剥削与压迫,歌颂了劳动人民勇于反抗斗争的伟大精神,以此揭示出人民的武装反抗斗争必将推翻一切反动统治的真理。作品采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将常人体形象与拟人体形象相结合,寓严肃的政治主题于滑稽幽默的情趣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母女六英经

老母女六英经

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老女人经之异译。

法常住经

法常住经

附西晋录。佛在祇园,为比丘说有佛无佛,法性如故,如来出世,为众生故。分别演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若行者与合,无彼无此,犹如众流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