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桢

王维桢
  • 姓名:王维桢
  • 别名:字允宁,号槐野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华州(陕西华县)人
  • 出生日期:1507
  • 逝世日期:1555
  • 民族族群:

王维桢 (1507~1555),明代诗文作家。字允宁,号槐野。华州(陕西华县)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历修撰、谕德,迁南京国子祭酒。以省母归,适逢地震被压死。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他的诗作评论说:王维桢“论诗服膺少陵,自谓独得神解,尤深于七言近体,以为有照应、开阖、关键、顿挫,其意主兴、主比,其法有正插、有倒插,而善用顿挫倒插之法者,宋元以来惟李空同一人”。他作诗有宗杜倾向,如七律《长陵恭谒》:“文皇陵殿傍居庸,览尽千峰壮此峰。石壑蒸云蹲虎豹,玉泉含雾卧蛟龙。旧亲想象明王祚,穷途凄迷破虏踪。埋剑藏弓元胜地,晚来时望紫氛重。”除色泽高华外,章法并不灵动,意境也欠浑成。其诗功力难与李梦阳匹比,更遑论杜甫。钱谦益评论道:“及其自运,则粗笨棘涩,滓秽满纸,譬如潦倒措大,经书讲义,填塞腹笥,拈题竖义,十指便如悬锥,累人捧腹,良可一笑也。”他的五律比七律稍优,清新而不做作,如《广德寺送别陈子》:“俱是游京国,独怜寻故山。乡心因子剧,别句对僧删。枯沼风荷咽,空林夕鸟闲。前程愁欲暮,乞与一灯还。”他的文章学习司马迁,笔力较为矫健。


著有《槐野先生存笥稿》、《李律七言颇解》、《杜律七言颇解》等,对李白、杜甫的诗作有深入的研究。

王维桢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花未眠

花未眠

《花未眠》为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经典作品集,收录《花未眠》《我在美丽的日本》《美的存在与发现》《日本文学之美》等散文,关于文学和美学论题的这四篇文章详尽阐述了川端康成心中的“美”,强调了他以死生无定的幻灭感、虚妄感为基调的创作观,以及他对平安朝文化的崇拜,其禅宗思想和文学观念都是极具东方特质的。

他们来到巴格达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这是一部间谍题材的小说。二战后的国际局势仍然动荡。当时盛传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来到,小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中对战争根源的看法也是出于西方立场的。年轻的英国姑娘维多利亚邂逅进步青年爱德华,一见钟情。她在失业后决定追随爱德华到巴格达去。然而她不幸被卷进一场间谍战。小说对爱情和冒险进行了同样比重的描写,结尾也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本书堪称《褐衣男子》的姊妹篇。

黄庭经解

黄庭经解

《黄庭经》作为道教上清派的核心经典,长久以来一直被内丹家们奉为圭皇,其在道教修炼理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这部经典的深奥与晦涩,也让许多寻求道教真谛的学者望而却步。为此,清代道教大师刘一明以其深厚的道学修为和独到的见解,对《黄庭经》进行了详尽的注疏,使得这部经典更加易于理解和领悟。

杂病广要

杂病广要

内科著作。三十卷。日本·丹波元坚撰。 刊于1853年。本书广泛选集了我国历代医籍中有关内科杂病(不包括伤寒)的论述分类编辑而成。 共分内因类、外因类、诸气病、诸血病、 脏腑及身体类六类。每类包括若干病证,对于每种病证的名义、病因、脉候、症状、治疗及方药等均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所引文献比较精要准确,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稿本、日本跻寿馆活字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枕上晨钟

枕上晨钟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十八回。题“鸳水独醒道人编,金台不睡居士评”,又题“不睡居士编”。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末。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凌云轩刊本,藏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凌云轩刊本,1997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排印凌云轩刊本。

礼记要义

礼记要义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提要》一篇进呈,原书三十三卷,失去一至二卷。始知尚存残本。此本光绪丙戌苏局用姚氏咫进斋所藏影宋抄本校刊。此书取有关《礼记》注疏,据事列类,摘取要义,删节注疏,存其简当,去其繁冗。每段之前,各有标目,以便观览理解。《礼记正义》疏文繁多义理丰富,但不易得其涯略,此书将其删汰过半,又甚精允,可作为研究《礼记正义》的精本。书中第五卷《王制》分上、下,实有三十四卷。今存本缺《曲礼》上、下两篇,故实存三十二卷。今存《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