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新城

舒新城
  • 姓名:舒新城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湖南省溆浦县
  • 出生日期:1893.05.22
  • 逝世日期:1960.11.28
  • 民族族群:

舒新城(1893.05.22~1960.11.28) ,教育家、出版家。原名维周、心怡、遁庵。湖南省溆浦县刘家渡人。1908年在本县上小学,因领导闹学潮而被开除。一度在学馆教书。辛亥革命后,在常德第二师范学校附设单级教员养成所,长沙游学预备科学习。1913年考取湖南高等学校本科英语部,1917年毕业。之后任长沙兑泽中学、福湘女学教员。在此时期,接触到桑戴克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节本,了解了教育社会化和生活化的问题,刺激与反应的原则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等。继之读了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从此立志研究教育。1919年,调任福湘女学教务主任,兼讲教育学和心理学。编著《心理原理实用教育学》一部,由杨昌济先生帮助出版。为改变教会所办的福湘女学禁锢学生思想,办学不符中国国情的状况,亲自讲授历史课,并组织师范生到小学参观和实习,使教学与实践有所结合。同年10月,针对教会学校的弊病,发表《我对于教会学校的意见与希望》(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引起长沙教会教育界不满,被迫辞职。11月与同学创办《湖南教育月刊》,仅半年,由于军阀张敬尧胁迫而停刊。不久,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曾参与推行选科制(允许学生在必修科目外,选修其他科目)与能力分组制(即学科制,打破年级制度,依学生能力随班上课,随时升级)的教学改革。1921年应邀到上海吴淞公学中学部(后改名中国公学附设吴淞中学)主持校务。继续试验选科制和能力分组制。此时,美国柏克赫司特创始的道尔顿制传入中国。次年10月起,便对该制度进行试验。废除课堂讲授,改教室为作业室(兼备教室、自修室、图书馆、实验室的作用)。教师在作业室指导,指定学习内容,提出作业大纲,并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实验同时,为《教育杂志》的《道尔顿制专号》撰文,引起各省教育界的注意。1923年,学校内部对推行道尔顿制产生分歧。不久,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任研究股主任。继续试验道尔顿制,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同年12月,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4年任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教授。不久返南京,专门从事著述活动。主编《中华百科辞典》,收名词万余条,约二百余万言。1928年应中华书店总经理之约,继徐元诰主编《辞海》。两年后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兼图书馆馆长,并创办《新中华》等期刊。同时,在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讲授近代中国教育史。1936年《辞海》正式出版,得到读者好评,在文化教育界颇有影响。次年,为中华书局代总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主持编辑所工作,出版大量教科书和各种读物。新中国成立后,曾主持文史资料征集工作,一度任广播学校校长。1953年退休。1957年提议重新修订《辞海》。1959年夏成立辞书编辑委员会、任主任委员,积极筹划修订工作。解放后被选为上海市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论著还有《心理学初步》、《人生哲学》、《中国教育辞典》(与余家菊等合编)、《教育通论》、《现代教育方法》、《近代中国教育史料》、《中国新教育概况》、《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指南》、《近代中国留学史》、《淞泸御日战史》(与刘济群合编)等。此外有译著《道尔顿制概观》、《道尔顿制讨论集》、《道尔顿制研究集》、《道尔顿制浅说》、《个性论》、《现代心理学之趋势》等。

舒新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坟墓的闯入者

坟墓的闯入者

本书是福克纳创作生涯晚期的一部侦探小说,首版于一九四八年。小说讲述镇上一个大户人家的儿子被杀,黑人路喀斯受到怀疑,被抓入狱中。曾得到路喀斯帮助的白人孩子契克不相信他是凶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一个小伙伴及一位白人老太太卷入案子中。他们从死者的坟墓里发现了另外一具尸体,为排除路喀斯的嫌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契克用事实说服了种族主义思想严重的律师舅舅,帮助路喀斯洗脱了罪名。小说通过这样一个案件揭露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体现了作者在南方种族矛盾和种族融合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是反映福克纳对种族问题思考的一部重要著作。

顺治河南通志

顺治河南通志

河南地方志。清贾汉复等修,沈荃纂。五十卷。汉复字膠侯, 号静庵,山西曲沃人。明季为淮安副将。入清隶汉军正蓝旗。累官兵部尚书,陕西、河南巡抚。荃字贞蕤,号绎堂,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顺治进士。累官翰林院编修,詹事府詹事。卒谥文恪。著有《充斋集》。河南旧有三志。是志以明嘉靖志为本,补其缺略,订其纰谬,续以清代事迹,于顺治十七年(1654)刻印成书。约一百三十万字。冠有贾汉复等十九人序。分图考(含河南郡县图、省城图、河图二十六幅)、建置沿革、星野(附星宿图四幅)、疆域、山川、风俗、城池、河防(附封内河图)、封建、户口、田赋、物产、职官、公署、学校、选举、古迹等三十目。沿革以朝代、郡国所设州县为顺序,列自唐虞,止于清初。复分叙八府所属州县沿革。祥异附于星野,主记历代自然灾害,兵革大事。山川目记述全省山岭河泉、渡口桥梁等数以千计。河防目承袭旧志,并绘制河防图,主述黄河历代迁徙,间录历代修河奏巯,为治黄史料。是志为清初门目体志书之代表作,康熙间曾以是志体例为本通饬各地修志,对后世方志影响甚大。有顺治十七年刻本。

论文杂记

论文杂记

文论著作。近代刘师培著。原载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日至十月二十日(1905年2月23日至11月16日)《国粹学报》(上海)第1期至10期,正文前有作者《自序》。一卷。共二十四则。所论诗文上自先秦,下迄清末,涉及各种文体。其论力主“文笔说”,推崇骈文,与桐城派主张迥异。所论作家按《汉书·艺文志》所列先秦诸子的“九流十家”分类,如论魏晋南北朝诸家时即指曹植诗温柔敦厚近于儒家,陶渊明诗澹雅冲泊近于道家,谢灵运诗琢磨研炼近于名家,左思诗雄健英奇近于纵横家。论唐宋诗时称李白为纵横家之诗,杜甫为儒家之诗,孟浩然、苏轼为道家之诗,王维、储光羲为农家之诗,黄庭坚为法家之诗。以时代论,则谓西汉文多阴阳家言,汉魏文多法家言,六朝文多道家言,隋唐文多小说家言,宋代文多儒家言,明末文多纵横家言,清代文多名家言。所论虽有牵强之处,却也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他如判明文学著作与实用文字之区别,倡导“文言合一”,以为文学是进化的等论述都有积极意义。然亦有门径狭窄,过于趋尚古奥之弊。原载1905年《国粹学报》,1928年印行单行本,1934年收入《刘申叔先生遗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将其与《中古文学史》合为一书标点出版,1962年又将其收为郭绍虞、罗根泽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种。

画家知希录

画家知希录

《画家知希录》,九卷,李放撰。李氏认为有些画家之行迹,"可谓画苑之嘉谈,艺林之盛事",但画史未载,鲜为人知,是以把他们写出来,并以此作书题。(《自序》,见《清代传记丛刊》本,第81册第5页。)所记内容简略,且录自前人之作,但注明出处,如卷五任有刚传:"字无欲,平原人,官太原同知。山水苍秀,入宋人之室。弟子葛中谷传其术,每能乱真,以"山中人小印"别之。(《山左诗抄》)"(第81册第144页)有《辽海丛书》等版本。

国宝新编

国宝新编

一卷。明顾璘(1476~1547)撰。顾璘,字华玉,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宏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颇负才名,金陵三俊、金陵四大家之一,喜诗好友,著有《浮湘集》、《山中集》、《凭几集》、《近言》等。《周宝新编》记顾璘同时代知交友人李梦阳、何景明、祝允明、徐祯卿、朱应登、赵鹤、郑善夫、都穆、景旸、王韦、唐寅、孙一元、王宠13人,为每人作传作赞,略叙数语以存其人。《国宝新编》实为慨叹知交凋零而作。现存明袁《金声王振集》明刻本,明顾元庆《顾民明朝四十家小说》本,1959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明刻本;1914年古今图书局石印本。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

支娄迦谶译,二卷。与宝积经之不动如来会同本异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已断无复有结。悉坏牢狱。已得自在意。已善解智慧。为度诸天龙王。皆为之伏。所作已办。诸当为者已脱重担。便得所有用正慧解。意得自在所度无极。独阿难未也。尔时贤者舍利弗。起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善哉天中天。昔者诸菩萨求无上正真道者,行德号发意。便得至号。是诸菩萨。以仪哀念安隐诸天及世间人。为作安谛。多所安隐。於众人民。以仪故哀念安定。以大身於世间无盖。哀伤诸天及人。今现在及过去诸菩萨摩诃萨。为现光明。乃至法之明为作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