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林

- 姓名:德布林
- 全名: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 性别:男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斯德丁
- 出生日期:1878年08月10日
- 逝世日期:1957年06月26日
- 民族族群: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Alfred Doblin,1878年08月10日~1957年06月26日),德国小说家。生于斯德丁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十岁时,父亲弃家与一个年青女郎到美国去了。他母亲带着五个孩子来到柏林。在学校时,他对康德、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非常感兴趣,很早就专注于神秘主义和宗教。他的小说创作对二十世纪德国小说艺术的发展有极大的贡献。1913年发表了第一部包括十二个短篇小说的具有表现主义特征的集子。此后又创作了一系列著名的作品,如《王伦三跳》 (1915)、《华伦斯坦》(1920)、《山、海与巨人》(1924)、《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929)、《不予赦免》 (1935)、《亚马孙河》三部曲(1935—1948)、《哈姆雷特或漫漫长夜有尽头》(1956)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他在吸收了欧洲各国小说创作技巧的基础上,力图进行种种新的小说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尝试,如叙述大跨度的转换、联想、内心独白、蒙太奇等等,但不管这些小说选择了哪种表现手法,其着眼点都是用以表现一个本质的人,一个被扩大到无限空间的人,表现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对立。德布林总是企图从东方道教、佛教和西方基督教的融合中寻找一个新的宇宙,并主张通过“自由人”的自发联合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他的作品所着力描写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南美洲、中国、古老的巴比伦、三千年前的希腊半岛,或者柏林,这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他认为在这里,一个人的奋斗是是为了在恶魔和天神中间得到拯救。德布林一生经历丰富,由于抨击法西斯主义,被迫流亡法国、美国等地,并取得法国国籍。法西斯德国崩溃后,曾回国参与创立美因茨科学院,并出任副院长。
德布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庐山记
名胜志。北宋陈舜俞撰。五卷。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庆历进士,历官屯田员外郎,山阴知县。著有《都官集》。熙宁五年(1072),舜俞因不行青苗法谪官山南,与友人刘涣游庐山六十天,穷探极观,无所不究,于熙宁末撰成是书。约二万五千字。卷端有李常、刘涣二序。分总叙山水、山北、山南、山行易览、十八贤传、古人留题、古碑目、古人题名八篇。总叙山水篇引东晋僧慧远《庐山纪略》山北、山南记述作者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南行,沿途经过的寺、观、洞、穴等名胜古迹,历史故实。山行易览详记山中一百五十余风景点之间里程。十八贤传记,慧远、刘程之、雷次宗等十八位隐居庐山的人物传记。古今留题录唐以前三十三人歌咏庐山的诗歌。古碑目录有当时大平观、太一观、东林寺、西林寺、简寂观五座寺庙中唐五代前碑铭志文。古人题为颜真卿、韦宙、严续等十八位唐宋大臣题名刻石。史料丰富,考据精赅,为现存第一部庐山专志。宋本明初国内已无完帙,《四库全书》本为残本三卷。民国二十一年(1932),吴宗慈经友人于日本大谷大学借得足本,与日本收入《大藏经》的大正本及《四库》残本互校后收入《庐山志副刊》出版,是为善本,并附吴氏《宋陈舜俞庐山记合校序》。
雅言
比年以来,我台人士辄唱乡土文学,且有台湾语改造之议;此余平素之计划也。顾言之似易而行之实难,何也?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又不肯行;此台湾文学所以日趋萎靡也。夫欲提唱乡土文学,必先整理乡土语言。而整理之事,千头万绪:如何着手、如何搜罗、如何研究、如何决定?非有淹博之学问、精密之心思,副之以坚毅之气力、与之以优游之岁月,未有不半途而废者也。余,台湾人也;既知其难,而不敢以为难。故自归里以后,撰述「台湾语典」,闭户潜修,孜孜矻矻。为台湾计、为台湾前途计,余之责任不得不从事于此。此书苟成,传之世上,不特可以保存台湾语,而于乡土文学亦不无少补也。
素问玄机原病式
医经类著作。金刘完素(约1120—1200) 撰。一卷。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间 (今属河北) 人。人称刘河间。金承安间,章宗征召,不就,又赐号高尚先生。为河间学派开山鼻祖,后世尊为金元四大家之一。长期行医于民间,颇负盛名。研究 《内经·素问》十载,对运气学说造诣尤深。因其擅用寒凉药物,后世又称之为寒凉派。另撰有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宣明论方》 、《三消论》 、《伤寒直格》 、《伤寒标本心法荟萃》 等。传其学者有荆山浮屠、穆大黄、马宗素等。是书约成于天德四年(1152)。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 中病机十九条,将病症归纳整理为“五运本病”和“六气本病”十一条病机,凡二百二十七字,逐条逐证注释阐发,并提出相应治疗原则。尤其增列燥气为病一则,提出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并将病机十九条属于火热的十七种病症扩大为五十余种。提出“六气所伤皆热”、“六气皆能化火”观点,对后世医家如张子和、朱丹溪及清季温病学家均有较深影响。此书不仅为刘氏“火热论”代表著作,更是研究《内经》病机理论、医论方法及临床辨证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刘河间伤寒三(六)书》本,明嘉靖十四年(1535)刊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诚求集
儿科类中医文献,列急惊风、慢惊风、慢脾风、疳症、痢疾、发搐、霍乱、浮肿、伤暑、燥症、火症、诸热、多困、肛门作痒、咬牙等小儿病三十四种,每病症后载治验及处方。
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毛宗岗, 清代小说评点家。毛宗岗的父亲毛纶(字德音,号声山),颇有文名,他见金圣叹以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而备受推崇,便选中《三国演义》和《琵琶记》与之抗衡。可是,毛纶中年以后双目失明,评书时由他口授,毛宗岗笔录,并作文字加工。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平话》改编成雅俗共赏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毛氏父子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评点。编成《三国志演义》120回,并称作“第一才子书”。从此,罗贯中的本子湮没不为人知,而经毛氏父子批点整理的《三国演义》大为流行。在毛氏本的卷首有《凡例》10条,自称以“古本”改“俗本”,其修改工作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改正内容、辨正史事;二,整理回目、改为对偶;三,增删诗文、削除论赞;四,注重词藻、修改文辞。总的来说,这些修改使小说情节更加连贯流畅,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语言也更加通俗易懂。毛宗岗的评论集中表现在卷首的《读三国志法》和各回评语之中,由于他对历史和小说的界限比较模糊,导致了其小说评论大多是历史评论,而绝少文学评价,实质上表现了他的历史观,即强烈的正统思想,具体到小说里,即尊刘抑曹,以蜀汉为正统。这一点,毛宗岗批本比以前诸本都大大加强了。当然这不但为统治者所赞许,也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总之,经过毛宗岗的评改,虽然《三国演义》仍带有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封建糟粕,却仍不失为中国长篇历史小说中最成功的著作之一。
四书纂笺
元詹道传撰。二十八卷。是书略仿陆德明《经典释文》之例,先取朱熹《章句》、《或问》、《集注》,正其音读,考其名物训诂,注于本句之下。如《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朱注:“每佾人数如其佾数。或曰,或佾八人。未详孰是?”该书笺曰:“《左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杜注:‘人如佾数。’然疏引服虔曰:‘天子八八,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等杀甚明。郑伯纳晋悼公,其乐二八。晋侯赏魏绛以一八之乐,此其证也。”间释朱子所引成语,并于每章之篇前或篇后标其旨意。如《论语·公冶长》篇前曰:“此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盖格物穷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为疑多子贡之徒所记云。”又如《大学》第三章篇后曰:“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以醒人耳目,启人深思。故胡一中尝称其为“羽翼朱子”之作。此书虽有疏漏之处,其所援引亦间有牴牾,然综观全书,其所纂笺,大致皆有根底。有《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