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

- 姓名:孟超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山东省诸城县人
- 出生日期:1902.3.1
- 逝世日期:1976.5.12
- 民族族群:
孟超(1902.3.1—1976.5.12),现代著名作家。曾用笔名东郭迪吉、林麦、林默、迦陵。山东省诸城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幼年时读过私塾。辛亥革命后,入县城高小,毕业后升入济南中学,后因参加学潮被开除。“五四”运动时期受《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影响。1924年到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受当时瞿秋白、张太雷、任弼时影响,进一步接触马列主义,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并开始了文艺生活,在写作方面曾得到茅盾、陈望道的指导。开始在郁达夫主办的《洪水》及其他刊物上发表一些散文和短诗,出版了一部诗集《候》。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赴武汉,参加当时全国总工会工作,与蒋光慈、阿英等人开始商量组织太阳社,但因武汉的政治变化,未成。1928年和蒋光慈先后回到上海,同阿英重新组织了太阳社,创办了春野书店、《太阳月刊》,同时还出版了小说集《冲突》(1929年,上海春野书店)、诗集《残梦》(1929年,上海春野书店)。太阳社遭到反动派的查封后,曾在《大众文艺》等刊物上发表小说和诗歌,参加上海左翼作家联盟,和冯乃超、夏衍等人办艺术剧社。抗日战争时期,在五战区领导过抗日宣传队,并负责过广西国防艺术社等抗战戏剧工作。抗日战争后期,反动派对进步艺术团体进行压迫,便以杂文的形式揭露、抨击其反动统治。1941年在桂林出版了《野草》半月刊,出版杂文集《长夜集》(1941年,桂林文献书店)和《赤偃草》(1942年,桂林集美书店),历史小说《骷髅集》(1942年,桂林集美书店),同时还主编《艺丛》月刊。1943年从桂林撤退到贵阳、昆明、重庆各地,除参加文协外,大部分时间从事教书和编辑工作。在昆明曾编《妇女旬刊》,在重庆编过《西南日报》副刊、《大众报》的《漫画漫话》旬刊、《新民报》的《艺术周刊》等。1947年在重庆西南学院任教。由于国民党的迫害,去香港,与秦似等人恢复《野草》半月刊,并为《商报》、《大公报》、《文汇报》副刊写稿。同时又与楼适夷、以群等人创办《小说》月刊。此期间还写出杂文集《水泊梁山英雄谱》(1950年,上海学习出版社),以杂文形式,借古喻今,讽论时事和人物。1949年初由香港经朝鲜到北京,参加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委会工作。后在出版总署先后任总署图书馆副馆长和书刊编审。1954年调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创作室副主任、幻灯编辑室主任。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1年编写了历史剧《李慧娘》(北京人民出版社),成功地塑造了李慧娘这个申张正义的复仇的形象。该剧在当时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政治意义,后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致死。1978年12月平反。
孟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用笔论
一篇。书论。唐代欧阳询撰。此篇以假托翰林善书大夫和同寮故友无名公子对话形式,在语言往来中立论。所托的翰林善书大夫所谓用笔的立说,虽为真知灼见,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更不易见诸笔端,故假以无名公子文赋一篇展而化之,并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通幽洞微地道出欧阳询的用笔之法。《用笔论》首先论述各种书体产生以来,仅王羲之一人书法“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又论及用笔之道为:“夫用笔之法,急促短搦,迅牵痴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也。”又云:“夫用笔之体会,须钩粘才把,缓绁徐收,梯不虚发,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观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愈好。用笔之趣,信然可珍,窃谓合乎古道。”对后人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今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佩文斋书画谱》本、《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周易口义
易学著作。宋倪天隐据胡瑗讲解记录撰成,因而以“口义”命名,又称《易解》。全书十二卷。选取《周易》“易”之“变易”一义立说,重在讲述人生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以教人修身治国之方。其卷首《发题》云:“盖变易之道,天人之理也。其书以义理为宗,程颐《易传》多引胡瑗之说,数次言及“予闻之胡先生曰”;朱熹《语类》称:“胡安定(学者称胡瑗为安定先生)《易》分晓正当。”可见其书在宋代已为以义理说《易》之宗。
上古神话演义
本书非常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共工触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夸父追日、蚩尤之战等传说......这部书,演说上古史的神话,原想专说夏禹王治水一段故事。但是既然叫 史,必定有一个来源,要说明这个来源,不能不从开天辟地说起。天何以要开, 地何地要辟呢?原来我们所住的地球,亦和我们人类一样,有生有死。不过地球 的死,不必一定是地球整体的毁坏,只要是住在地球上的生物统统死了,那便是 地球死了。这样大一个地球,哪个能够弄它死?当然是阴神一派的魔力。
李义山诗集
唐诗别集。李商隐撰。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 一名《玉谿生诗》。李商隐的诗唐代未有人为其结集,所以到唐末已散佚。宋初杨亿孜孜求访,得282首,其后钱若水又留意摭拾,得400余首,再加北宋、南宋人补辑100多首,现存诗600余首。《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及《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诸书著录题名不一,又名《李义山诗》或《玉谿生诗》;卷帙也不等,有3卷、5卷。通行本则为3卷。宋刊本今已不存,现存有手校宋抄本3卷,宣统元年(1909)国光社影印,蒋斧跋称之为“传世李集第一”。《四库全书》所收为明刊本3卷。又有毛晋汲古阁刊《八唐人集》本3卷,清人席启寓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本3卷。《四部丛刊》所收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毗陵蒋氏刻《中唐人集十二家》本《李义山诗集》6卷。此外还有朝鲜刻本《李商隐诗集》10卷,补遗1卷,共2册,现藏北京图书馆。李商隐诗的注释,最早有刘克、张文亮2家注,均未流传。明清注家很多,有释道源注,其书亡佚;朱鹤龄《李义山诗注》;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有乾隆刻本;姚培谦《李义山诗集注》,有乾隆杉桂读书堂刊本;屈复《玉谿生诗意》,有乾隆艺古堂刻本;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等。各家笺注均附有年谱。叶葱奇撰成《李商隐诗集疏证》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刘学锴、余恕诚有综合各家研究成果的《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
贞元华严经音义
贞元华严经音义,1卷,日本喜海撰。编号二二零六。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呪经,一卷,曹魏菩提流支译,日本知足撰真伪决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