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白

- 姓名:惟白
- 俗姓:冉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惟白,宋代禅僧。生卒年不详,俗姓冉。静江(治今广西桂林)人。至法云寺参法秀禅师,嗣其法,为云门宗传人。继其师席,住法云寺。该寺与慧林寺、智海寺共为当时汴京(治今河南开封)三大禅宗丛林,由于此三大丛林的提倡,禅宗宗风大盛于世。惟白当时常入皇宫宣扬禅法,甚受哲宗、徽宗的推崇。建中靖国元年(1101)八月,编纂《建中靖国续灯录》三十卷进呈徽宗。徽宗为之撰序文,并敕许入藏。晚年移居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天童寺,示寂于该寺。另著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八卷。(《嘉泰普灯录》卷五、《佛祖历代通载》卷一九)
惟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唐宋传奇集
唐宋传奇小说选集。鲁迅于1927年编成,北新书局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重印,以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校勘最精,并有校勘记附于书后,最为通用。全书分8卷,前5卷为唐代传奇,第6卷为传奇小说的作者和时代存疑,第7、8两卷为宋代传奇。计收唐宋两代单篇作品45篇(其中有3篇又各分上下)。唐代传奇,自有《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全唐文》等总集出现,得以大量保存和流传;宋代传奇,也由《太平广记》、《青琐高议》、《夷坚志》等书收编不少;加之明清时期如《说海》、《古今逸史》、《唐人说荟》等汇编之书繁出,这两代的传奇小说流传面相当广,影响力相当大。但是由于明清以后书贾牟利,往往为欺骗读者,不惜将作品改头换面,削头斫足,妄制篇目,改题撰人,因而使唐宋传奇小说作品大失原貌。鲁迅对中国文学遗产十分重视,特发意匡正,斥伪反本,继辑录自汉至隋的文言小说成《古小说钩沉》之后,又据《文苑英华》、《太平广记》、《青琐高议》等著作,精选了唐宋两代传奇作品中脍炙人口的篇章45种,详加校订,黜除明清人所辑丛刊之伪欺,并于书末附《稗边小缀》1卷,对各篇的作者、版本等都作了考证说明,成为一部可以凭信的唐宋传奇小说选本,收到了使读者“稍减考索之劳,而得玩绎之乐”(本书“序例”)的效果。其中《离魂记》、《枕中记》、《柳毅传》、《霍小玉传》、《南柯太守传》、《李娃传》、《长恨歌传》、《莺莺传》、《飞烟传》、《虬髯客传》等唐人作品,《开河记》、《迷楼记》、《流红记》、《李师师外传》等宋人作品,都因本书而更加受到世人的重视。本书是研治中国小说史、阅读和欣赏唐宋传奇小说精华的重要的甚至是必备的著作。
萤雪丛说
二卷。南宋俞成(生卒年不详)撰。俞成字元德,东阳 (今浙江金华)人。是书卷首有庆元庚申 (1200)俞成自序,称年四十后即不应科举,“优游黄卷,考究讨论,付之书记,囊萤映雪,无所不为,尘积日久,遂成一编,目曰 《萤雪丛说》,”以 “囊萤映雪”,“照耀方册”,“以见其学之笃而志之锐也。”其书多言揣摩科举之学,而谆谆于假对之法。一事一记,共分致字说、谷字说、忍字说、声律对偶假借用字、诗题用全句对、记史法、解书诀、歌颂、祝寿、祭文、四凶辨、赋假人名体状题意、赋善使事、韵学、诗随景物下语、诗人警句、史臣不载人臣实事、功臣特进朝清、试画工形容诗题、陈同甫议论作文之法、文章话法、注题目出处、文字节要、以论语法言章句戏有官君子、梦见主盟道学、不责酒过、忠恕违道不远、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解书、评论词赋破题、用复变夷、天堂地狱、善恶有报等六十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论皆迂鄙,所记契丹祭文之事,盖本孙奕《示儿编》,不能纠驳其非,仍述为美谈,尤齐东之语。其解宥过无大、刑故无小二句,谓过当宥而大者不在所宥,故曰无大,故当刑而小者不在所刑,故曰无小。又训皋陶陈谟为射策之义。皆穿凿附会,无可取也。”其实,书中所记,多作者追求科举经验之谈,间及遗闻琐事,未能全废,亦可参考。今有 《百川学海》、《续百川学海》、《稗海》、《金华丛书》、《儒学警悟》、宛委山堂 《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多种版本。
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幖帜曼荼罗仪轨
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幖帜曼荼罗仪轨,一卷,“但咒赞及作法宜视大仪轨内”,唐不空译,略云补陀落会仪轨,尾题补陀落海会诸尊住略出威仪形色。
祖亮启禅师语录
二卷,清超启说,广和录,超屿序。南岳下第三十六世,嗣灵机观。依驹本印。
名僧传抄
《名僧传》凡三十卷。梁代宝唱撰。集录东汉至齐粱间之高僧、硕德四二五人之事迹。本书着成后不久,慧皎之高僧传问世,而世人多用慧皎所着之传,故本书流布不广,终至散轶。今卍续藏第一三四册所收之名僧传抄一卷,仅存载本书之目录,及本书部分之要文。本书共分八科:(一)外国法师,竺迦摄摩腾以下十八人。收于初四卷。(二)中国法师,朱士行以下一六三人。收于卷五至卷十七。(三)律师,卑摩罗叉以下二十人。收于卷十八。(四)禅师,弗若多罗以下四十人。收于卷十九、卷二十。(五)神力,耆域以下十五人。收于卷二十一。(六)苦节,惠永以下一三九人。收于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八。(七)导师,道照以下十三人。收于卷二十九。(八)经师,昙药以下十七人。收于卷三十。据续高僧传卷一载,本书系由梁天监九年(510)开始撰集,至天监十三年完成。于隋唐之顷,本书尚存于世,在隋唐两代之经籍志中皆著录之;又续高僧传卷一中,亦载有本书之序略,后始渐散轶。此外,本书亦曾流传于日本。
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于太平兴国五年(980)之后。又作如意摩尼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叙述佛陀对阿难宣说袪除雷电恐怖灾难之法,谓东西南北四方各有雷神,名为阿伽、设帝噜、哆钵啰、扫那摩你;若人知其住处之方位,并将此方位之雷电名号书写供养之,则可避免一切雷电之恐怖及伤害。此外,同为施护所译之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为本经之同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