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鸿

崔鸿
  • 姓名:崔鸿
  • 别名:字彦鸾
  • 性别:
  • 朝代:北魏
  • 出生地:东清河鄃(今山东平原)人
  • 出生日期:478
  • 逝世日期:525年
  • 民族族群:

崔鸿(478~525年)北魏史学家。字彦鸾,东清河鄃(今山东平原)人。《魏书》、《北史》有传。祖灵延,刘骏龙骧将军、长广太守。父敬友,梁郡太守。出身世家大族。富藏书,少博览群史,以才学著名。孝文帝时为彭城王国左常侍宣武帝时历仕员外郎、给事中、司徒长史等职孝明帝时官至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他自幼好学,博综经史,弱冠便有著述之志,曾参与修撰魏孝文、宣武二帝《起居注》。后因十六国统治者“并因世故,跨僭一方,各有国书,未有统一”,于是以统一的体例纂成《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另附《序例》一卷,《年表》一卷。在上这部书的奏表里,他表达自己的史学编纂思想。认为,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是由于旧朝的弊政及新朝合乎时宜的法度所促成, “帝王之兴也,虽诞应图箓,然必有驱除,盖所以翦彼厌政,成此乐推。”从新朝代替旧朝的合理性出发,他高度肯定北魏的历史业绩,认为“百姓始得陶然苏息,欣于尧舜之世。”这与魏晋以来强烈的正统观,旨趣显然不同。对于著史内容及目的,他有以下简约的概括: “善恶兴灭之形,用兵乖会之势,亦足以垂之将来,昭明劝戒。”就十六国历史而言,为了达到“垂之将来,昭明劝戒”的目的,他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区分时事,各系本录”,即把各国的史事集中,以“录”编排,帝纪改称为传二是“破彼异同,凡为一体”,即删除各国之间互相诋毁的文字、纠正记载上的差异并用晋朝、刘宋的年号系年,使纷繁的十六国史成为一部统一年号下的各民族发展史三是“约损烦文,补其不足”,即削去不必要的繁琐文字,补充必要的史料。此外,对于三豕五门之类,一事异年之流,都参考长历、稽核旧志予以订正。这些做法,体现了崔鸿通贯的史学观点以及务求“实录”、重视考辨的求实精神。

猜你喜欢的书

今昔物语

今昔物语

《今昔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民间传说故事集,旧称《宇治大纳言物语》,相传编者为宇治大纳言源隆国,共三十一卷(其中欠缺三卷),故事千余则。一至五卷为天竺(印度)部分,六至十卷为震旦(中国)部分,十一至三十一卷为本朝(日本)部分。内容包括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前者系说明佛教信仰之功德,后者则叙述历史人物之逸事与孝子、烈妇等道德故事。此外,尚有文艺、爱情、生灵、怪物、狐狸、仙人、盗贼等各种传奇故事。每一则故事皆含有通俗处世教训之寓言。因每卷开头皆有“今昔”二字,故名《今昔物语》。 本书所译为本朝部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北京编译社翻译,并经周作人花了两年时间校订。 《今昔物语》不仅是日本古典文学经典,也是世界文学瑰宝,是了解当时日本社会武士与庶民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并成为后世物语、说话等文学的创作典范,也是日本多位作家的创作素材宝库。《罗生门》《鼻子》《丛林中》《阴阳师》等诸多作品均取材于此书。

黄御史集

黄御史集

唐代诗文别集。黄滔撰。黄滔曾官监察御史里行。《新唐书·艺文志》载《黄滔集》15卷,又曾编闽人诗为《泉山秀句集》30卷。2书早已散佚,宋人书目也不见著录。到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才由其八世孙黄公度辑成10卷,题为《东家编略》。淳熙三年(1176),黄公度之子永丰县令黄沃又加裒集,杨万里作序,曾时杰、曾晞说雕版印制,这是《黄滔集》的第一个本子。稍后,庆元二年(1196)又刻于邵州,洪迈作序。明代,则有正德八年(1513)本、万历本、天启本、崇祯本。《四库全书》据崇祯本收录,《总目》记为10卷,附录1卷;实际则是8卷,附录1卷。1至4卷赋和诗,5至8卷文,有洪迈序和谢谔序,书后附录《唐昭宗实录》及有关黄滔的评介资料。由于其卷数与《总目》不合,人们怀疑崇祯时有两种刻本,一为10卷,一为8卷。清光绪十年(1884),福山王祖源又将影抄宋庆元本残卷补以崇祯本,交其子王懿荣刻于北京,这是黄滔集最晚的刊本。

测字秘牒

测字秘牒

《测字秘牒》是一部专门描述古代测字术的参以阴阳、五行、六神、八卦等古代学说阐述测字方术的专书,非常具有代表性。书中开头言称“然测不立法,不足以示学者之权衡;字不加减,不足以开问者之蒙昧。是必乘除损益每一字到真机,流动变化数字于其间,则所问之事昭然在目,验后岂不愉快?”此书方术中的最大特点,是认为一个汉字处处有太极,所以可以通过十种方法,可以需要进行测算的汉字进行添笔减笔等演化操作,使得一个汉字可以千变万化衍伸出其它汉字及更多的意义,使得测字术不再拘泥于单纯的个体汉字,而变得更加灵活多变。

蒋党内幕

蒋党内幕

翊勋(恽逸群)著。韬奋书店1949年6月初版。除《前言》外,分31节,有《曾国藩的治兵术》、《阴谋起家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最后代理人》、《流氓本色》、《CC团》、《蓝衣社》、《十三太保》、《政学系》、《孔宋财阀》等。

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该传记视角独特、思想新锐、论述严谨,令人耳目一新,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王安石作为一位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古往今来对于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同时代的司马光、苏轼在不同时期也有过褒贬不一的论断。本书详细论述了王安石的时代、执政前后活动、军事功绩、新政成绩、家庭与交友、文学成就等几个方面,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作“考异”十九条,力图还争议之中的王安石以真实面孔。

睒子经

睒子经

睒子为童子之名。佛说往昔为睒子童子,孝养瞽亲之事。有二译:一失译,附于西晋录,谓为菩萨睒子经。一乞伏秦圣贤译,名为佛说睒子经。出于六度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