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次溪

- 姓名:张次溪
- 别名:名涵锐、仲锐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东莞篁村水围坊人
- 出生日期:1909年
- 逝世日期:1968年9月9日
- 民族族群:
张次溪(1909年—1968年9月9日),名涵锐、仲锐,字次溪,号江裁,别署肇演、燕归来主人、张大都、张四都,东莞篁村水围坊人,我国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家。少时,随父母在京生活。1923年考入世界语专门学校,不久入孔教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曾先后应聘为《丙寅杂志》编辑、北京《民国日报》副刊编辑。1928年冬赴天津,任职河北高等法院兼《民报》编辑。1929年,章太炎等组织国学会,张被举为理事。
1930年12月,他应国立北平研究院历史学会聘任,调查北平风土,专事纂修《北平志》。从此,奠定他一生研究史学、方志学的基础。这一时期编著有《北平志》稿、《北平岁时志》、《北平天桥志》、《北平庙宇碑刻目录》、《陶然亭小记》、《燕都梨园史料》等三十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职天津、南京、张家口等地,仍不辍史学研究,编纂《京津风土丛书》、《江苏通志》、《清代学人年鉴》等书刊。
建国初,他入华北革命大学短期学习后,在辅仁大学历史系任资料员。1952年,将其父修建的北京龙潭湖“袁督师庙”捐赠给国家,该庙被列为北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大专院校调整后,张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分担《辛亥革命》历史资料丛刊的收集、整理、编辑工作。
1957年,他因脑溢血致半身不遂,养疴在家。翌年8月,将其父在京所建私宅“张园”十三间半房屋(今北京龙潭植物园内)全部捐献给国家。卧病时,他还先后为广东省博物馆、北京文物管理局撰写地方文史著作多种,撰写了《齐白石自述》和《莞乡烟水录》。1968年9月9日,病逝于北京东莞会馆。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日月混元经
太上日月混元经,原不题撰人。约成书于唐代。北宋《崇文总目》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玄元先生日月混元经一卷」;《通志‧艺文略》亦着录,题作「元光撰」。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文言炼丹法诀。先论采药,谓「乾坤坎离,刚柔配合,四者相包,谓之橐籥,会于鼎中,炼火为药」。又论炼丹火候,宣称:「先白后黄,赤黑表里,色变更紫,光华赫然。九转纯阳,五炁方足,归彼厚土,而成还丹,流形金石,致火一年」。所述丹法当为外丹。
地理醒心录
龙势住,看左右,一手不回终有咎,左龙右虎两边齐,儿孙兴旺多田土
谈薮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旧题宋庞元英撰。 《四库全书总目》云:庞元英为宰相籍子, 乃元丰中人。此书乃多叙南宋宁、理两朝事,相距百载,其伪殆不足攻。”《秘书省续四库书目》子部小说家类作四卷, 《四库总目》子部小说家类作一卷。有《百川学海》本、 《古今说海》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学海类编》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均一卷。多数宋人小说内容芜杂, 《谈薮》内容集中,几乎全是人事的记述,很少事物的描述考释。
乙酉笔记
浦东胡云翘氏旧藏《曾羽王日记》一册,记明清易代之际浦南一隅之纷扰变革,详于乙酉年之“奴变”及松江城守与孔师起义等事。羽王青村人,明末诸生。原书颜曰日记,而其叙述並非逐日记录,亦不按年排比,后先颠倒,凌乱无次,不类日记体裁。嗣检光绪《奉贤县志》,羽王之著作仅止《乙酉笔记》一种,《松江府续志》亦作同样著录, 则此书固为《乙酉笔记》而非日记。又府县志均称笔记共四卷,而钞本篇幅不多,且不分卷,恐尚非全帙。此书向无刻本,抗日战争前尝部分披载于《小说丛报》,条目颇有增损,字句亦有改动,与原本有别。兹将最早之旧抄本标点排印,俾存地方史料原来之面目。
尊孟辨
三卷。续辨二卷。别录一卷。宋余允文撰。允文字隐文,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卒年不详。《尊孟辨》对宋代司马光、李觏、郑厚(字叔友)三家有关驳诘孟子的言论一一进行辨说,旨在推倒群疑,定孟子于一尊,故书名曰《尊孟辨》。另有《续辨》二卷,就王充《论衡·刺孟》及苏轼《论语说》(已佚)中与《孟子》异者辨之。原本残缺不全,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并补成完佚,正、续辨及《别录》俱在。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尊孟辨》七卷,前五卷即《提要》所言《尊孟辨》三卷者,后两卷即《续辨》。世本有北京大学藏清翰林抄本(正续辨、别录),上海馆藏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金山钱熙祚《守山丛书》本,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鸿文书局钱氏影印本,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古斋钱氏影印本等。
大三摩惹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三摩惹者梵语,会之义。佛在迦毗罗林,四梵王各以颂赞,大众云集,有大黑神祖蹲那作恶,佛说声闻法调伏之。是与长阿含大会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