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

曹寅
  • 姓名:曹寅
  • 别名:字子清,号荔轩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58年9月7日
  • 逝世日期:1712年7月23日
  • 民族族群:

曹寅(1658年9月7日—1712年7月23日),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祖籍奉天辽阳(今属辽宁),清汉军正白旗人。


十七岁入宫,为康熙御前侍卫。祖母吴氏为康熙保姆,以是皇恩眷顾,甚见亲幸。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领通政使衔。四十三年(1704),加授两淮巡盐御史。“一切恤商惠民之政,无不实心奉行”。康熙后四次南巡,皆驻跸其家。康熙四十七年(1708)扬州大饥,曹寅捐银二万两,买米平粜,赈济饥民,人皆称之。康熙五十年(1711),寅偶感风寒,竟不治,次年卒于扬州。


曹寅在扬业绩,以主持“扬州诗局”影响至钜,声誉最隆。康熙四十四年(1705)五月,奉旨于天宁寺设扬州诗局,刊刻《全唐诗》,寅领衔总校,翰林院侍讲彭定球等9人为分校。此书以明胡震亨《唐音统籖》、清初季振宜《唐诗》为底本,与内府所藏别本相参校,略去初、盛、中、晚之名,一依时代分置次第。康熙四十五年十月一日书成,收诗48900余首,凡2200余人,总为900卷。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玄烨作《御制全唐诗序》,冠式书前。于是唐三百年诗人之菁华,咸采撷荟萃于斯。《全唐诗》为木版雕本,字取欧体、赵体,通篇整齐如一,俊秀绝伦,皆出自扬州匠人之手,为清代雕版艺术典范之作。


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玄烨帝复命曹寅及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等,于扬州开刻《佩文韵府》,由曹寅主其事。《佩文韵府》为分韵隶事之辞书,“佩文”乃清帝书斋名。此书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等领衔纂撰,始于康熙十三年(1674),成于康熙五十年(1711)。《韵府》以阴幼遇《韵府群玉》、凌稚隆《五车瑞韵》为蓝本,参以经、史、子、集,订其讹误,补其脱漏,又广为增益之。正集及拾遗凡212卷,收10257字,分106韵,逐字注明音训。词语最下一字分韵排列,言明出处,不作解释,为后世士人征求典实、搜寻文藻必备之书。斯编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于扬州开刻,明年九月刊竣。此前曹寅已病故,李煦继主其事。寅虽未竟其业,然统筹策划之功,不可没也。


《全唐诗》竣刊一百年后,嘉庆十九年(1814)闰二月,大学士董诰、阮元等奉旨纂辑《全唐文》成编。书以内府所藏旧抄《唐文》为底本,兼采《文苑英华》、《永乐大典》、《唐文粹》诸书所录,收唐五代作家3042人,文18488篇,总为1000卷。是年六月,总理两淮盐政阿克当阿奉旨依扬州诗局旧制,复设扬州书局,开工镌刻。嘉庆二十一年(1816)十月刊竣,是即世人所谓之“扬州官本”。仍将版片存留运库,听其印刷,以广流传。自《全唐诗》、《佩文韵府》、《全唐文》刊刻之后,扬州雕版艺术已崭然为天下冠,继其后者,清都顺天、湖北武昌、浙江连城也。阅二百年世事沧桑,当年之木雕版片每有散佚,然存世者尚夥,今藏于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


曹寅工诗词,兼善书法,有《楝亭持抄》8卷、《诗抄别集》4卷及《词抄》1卷行世。

曹寅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1672—1725年)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是17世纪末叶至18世纪初叶俄国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和封建贵族阶级改革家。彼得大帝掌握政权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建立起强大的正规陆军和海军舰队,通过长达21年对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战败了当时的西欧强国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及其东南沿岸广大地区,使俄国由内陆国成为濒海强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之一。通过政治改革, 他设立参政院和主管各部门的各委员会取代了各旧衙门,制定法令,设置监察机构,把教会归国家管辖,加强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通过经济改革,他改变了俄国严重落后于西欧的状态,发展了近代工业和国内外贸易。在文化教育改革方面,他创办科学院,开办了许多学校,并建立了俄国最早的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印刷所、剧院等,还创办了一份全俄报纸,大大发展了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事业。

自我与本我

自我与本我

古典精神分析学基本著作。弗洛伊德著。最初发表于1923年。后编入《弗洛伊德全集》(12卷本)第6卷,1924—1934年在维也纳出版。本书有前言和5章,3万余字。1—5章题目依次为:“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自我和本我”、“自我和超我”、“两类本能”、“自我的从属关系”。书中系统地论述了“三部人格结构”理论和“两类本能”学说。书中把人格或心理区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它是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构成的,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它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始终力图获得满足。“自我是本我在外部世界的直接影响下通过知觉一意识的作用发生变化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性和常识,接受外部世界的现实要求,因此它根据现实原则行事。其大部分精力用以控制和压抑来自本我的非理性冲动。它主张克制,但不否定本能的要求。它通过迂回的途径来满足这种要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它是儿童通过自我作用将双亲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内化的产物。它以良知的形式严格支配着自我。人格的动力学就在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交互作用。书中还认为,储存在本我中的能量就是生和死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即性本能或爱的本能,包括自我保存和种的保存诸种本能。死的本能表现为破坏、毁灭、侵犯等冲动,其任务是“把机体的生命带回到无生命的状态”。这两种本能也是自我和超我能量的泉源。本书提出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前期人格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他的理论进入成熟阶段。国际学术界人士认为,本书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的描述不仅是“新颖的”,而且是“革命性的”。至少从使用的术语看,其后发表的所有精神分析著作无一不带有它的烙印。

青山集

青山集

八卷。元赵文(1239—1315)撰。文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亡入闽,依文天祥。元兵破河州,与天祥相失,遁归故里。后为东湖书院山长,授南雄路儒学教授。著有《青山稿》。据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赵文有《青山集》三十一卷,但久已散佚,清初已无传本。此本系由《永乐大典》中辑出。共八卷。卷一、二为序,卷三、四为记,卷五为碑记、赞、跋、书后之属,卷六为墓志铭,卷七为古体诗,卷八为近体诗、词。今观其诗文,皆自抒胸臆,绝无粉饰。有《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四库珍本丛刊》本,另有清乾隆翰林院钞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

杂文集。鲁迅著。上海三闲书屋1937年7月出版。收1934年的杂文三十篇。其中有《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了吗》、《拿来主义》等重要文章。文集中有的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府正采用“王道”与“霸道”两种“新药”来镇压革命群众;有的向全世界揭露了国民党当局摧残进步文化的罪行;有的歌颂了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指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有的提出了无产阶级要批判继承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观点。文集取名“且介亭”即上海半租界中的亭子间之意,显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的“时代眉目”。

节增三字经

节增三字经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成为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童蒙养正教材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三字经》的内容上,不同历史时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为止所见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并出现相关注解本、插图本。如明清时期就有《增补三字经》、《节增三字经》和《广三字经》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经》增订本,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广的版本。

呻吟语

呻吟语

靖康稗史之一。一卷。撰者及具体成书年代不详。此书虽然没有作者题名,但在书后有一跋语,介绍了此书成书的大概情况,对我们了解此书颇有参考价值。据跋语所称:此书是由作者和其父共同编辑而成。作者的父亲曾随宋二帝等人北行,后来根据他亲见确闻之事,以及佚名者所作《上京札记》和钝者《燕山笔记》与金人萧庆《杂录》等有关记载,按编年纪事的体例,初编成书。后又屡经删改,以求实传信,终生未能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