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

- 姓名:章学诚
- 别名:字实斋,号少岩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 出生日期:公元1738
- 逝世日期:1801年
- 民族族群:
章学诚(公元1738—1801年),清史学家、思想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少即好读史,能列举其中利弊得失,曾寓居北京,依内阁学士朱筠。筠多藏书,好宾客,戴震、邵晋涵、洪亮吉等皆居门下。因得遍览群书,结交名流,学亦大进。从此知名。乾隆四十一年(1776),举顺天府乡试。次年成进士。历主保定莲池书院等讲席。纂修《和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等地方志。53岁时,往依湖广总督毕沅,助编《续资治通鉴》,又主修《湖北通志》并成《常德府志》,及纂修《史籍考》,因晚年目盲,终未成书。其所著书,于道光十二年(1832)由其次子华绂初刻于开封,计有《文史通义》八卷、《校雠通义》三卷。道光三十年(1850)伍崇曜又重刻华绂本,收入《粤雅堂丛书》中。全集由近人刘翰恰合刻为《章氏遗书》,其中以《文史通义》为其代表作。全书分内外篇,内篇五卷泛论文史,外篇三卷专谈方志。《校雠通义》三卷。讨论甄别书籍部次条别的义例。
他在史学上的贡献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六经皆史说。《易教上》说:“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若夫六经,皆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故以夫子之圣,犹且述而不作。”
二、论著作体例。他把著述和纂辑区别开来,以为著述是独断之学,纂辑是考索之功;著述乃成一家之言,纂辑只是整齐故事。
三、关于修纂方志的主张。方志要立三书:“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三书相辅而行,缺一不可,合而为一尤不可也。”(《方志立三书议》)
四、关于校雠学。《校雠通义序》云:“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例,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认为不能只讲版本目录。此正是当时的校勘家所没有做到的。
猜你喜欢的书
大西庇阿
《大西庇阿:胜过拿破仑》是关于古罗马著名军事天才西庇阿的传记。西庇阿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方面的主要将领之一,以在扎马战役中打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而著称于世。本书刻画了西庇阿的神机妙算和用兵如神进而讲述了西庇阿自出生至逝世的传奇经历;以严谨的写作态度,参照作为西庇阿忠诚部下 的朋友波利比乌斯留下的作品,从难以寻觅的少量关于西庇阿的史料中寻找历史的真相,挖掘每一个历史的点点滴滴,以真实的史料和有理有据的分析还原西庇阿的精彩人生。
春明梦余录
七十卷。明清之际孙承泽 (详见《尚书集注》)撰。是编属杂记,所记只限于明代北京。分四个层次,首记建置、形胜、城池、畿甸;次记城防、宫阙、坛庙;再记官署;终记名迹、寺庙、石刻、岩麓、川渠、陵园共计十四门,但叙述沿革的甚少。其中官署一门四十卷,居全书过半。体例庞杂,兼有政书、掌故、方志之特点,而以政书内容为详。内引实录、邸报、上谕、章疏、礼制、法律等古代文献资料极博,于明典章源流迁革,中央机构职掌和北京地理人文研究均有史料价值。为记载明代北京特为详瞻的著作之一。书中标目,以记明代为主,则不应泛及前代,即便泛及,也应遵其原貌,原原本本,丝牵绳贯。是书第一子目名礼制,首条朱子仪礼经传通解,次条吴澄三礼考注,三条朱子家礼,皆先儒著述之文,非朝庭典章,亦非明代新制,不应归于礼部。承泽受门派纷争余波影响,持论常有偏袒。周延儒持官纳贿,赐死不冤,承泽乃从内阁门中录其《直房记》一篇,大加赞誉,实为其袒护。惟于材料去取,时杂成见,叙次仍有挂漏。后作者又补撰《天府广记》一书,较侧重于北京史地和宫阙情况。版本有清康熙、乾隆间内府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同治、光绪间孙氏 《古香斋袖珍十种》 本。
情史
笔记小说集。全称《情史类略》,又称《情史宝鉴》。明冯梦龙(署名詹詹外史)编。二十四卷。约编成于明天启六年(1626)至崇祯三年(1630)间。选录历代笔记小说中有关爱情的故事与编者传闻约870余篇,经加工整理而成。保存了不少已散佚的作品或故事。编者主旨在于反对“理为情之范”。主张“情为理之维”,反对理学传统用存天理、去人欲的观点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只有自然地发于中情的文学才能称为真文学,才能表达人的真情。他的这种文学思想,打破了以封建道统为评论文学的原则,对当时的御用、消遣、帮闲文学是一种批判和否定,具有进步意义。最早有明末刻本,后有清嘉庆二十四年刻本,芥子园刻本,另有清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的石刻本。
谷响集
元诗别集。3卷。释善住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除《四库全书》所收入的3卷本《谷响集》,尚有数种清抄本传世,各本内容基本一致,但或作1卷,或作2卷,或不分卷。卷首无序言。《四库全书》所收3卷本的卷1为五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词。3卷全是律绝近体,没有收入古体诗。释善住的诗颇有矩矱,他论诗有云:“典雅始成唐句法,粗豪终有宋人风。”被《四库全书总目》评为“命意极为不凡”。《秋怀十首》是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诗中表述了感事伤时的心境:“抆泪哀吾道,伤心忆故园”;“駸駸已迟暮,吾道入衰微”。而他的《春日杂兴八首》则写出充满失落感的复杂情愫。尽管他显然受到“四灵”与江湖派的影响,但由于他的诗相当贴近生活,绝无蔬笋之气,所以在元代僧诗当中,有难以取代的地位,《四库全书总目》甚至认为是元代释子中首屈一指的诗人
大业杂记
一作《大业拾遗》、《大业杂志》。唐杜宝撰。原十卷。今本一卷。作者预修《隋书》,嫌其缺漏,因作此编。今本仅叙隋大业三年(607)至十二年事。详于炀帝土木营建和巡幸江都故事。对洛阳城营建,江南河开凿,西苑、汾阳十二亭和毗陵四殿十六宫及永济桥建造等,记载较为切实。
为霖道霈禅师秉拂语录
凡二卷。全称鼓山为霖禅师居首座寮语录。又作为霖禅师秉拂语录、为霖道霈禅师秉拂语录。明末清初曹洞宗僧为霖道霈(1615~1702)撰,太靖编录。收于《万续藏》第一二五册。本书辑录道霈住于福州鼓山时之秉拂法语、茶话、举古、佛事、偈、颂、赞等。卷末附录鹄林哀悃一卷,系悼念其师永觉元贤之文,内容包括先和尚归真记、最后语序、祭文、塔志、起龛告文、封塔告文,及日僧连山交易之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