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谋

- 姓名:陈宏谋
- 别名:字汝咨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临桂(今广西桂林)人
- 出生日期:1696年
- 逝世日期:1771年
- 民族族群:
陈宏谋(1696年—1771年),清代著名大臣。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字汝咨。为诸生时,“即留心时事”,自题座右铭“必为世上不可少之人,为世人不能作之事”。雍正初,中进士。历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江南驿盐道、云南布政使等。雍正末,上奏揭露罢免官员为求复官,虚报垦田、增加田赋。乾隆初,再上疏弹劾虚报官员,因此贬官。历天津道道员、江西巡抚、陕西巡抚、署陕甘总督等,任地方官三十多年,历任十二行省督抚,曾先后四次出任陕西巡抚。所至无论时间长久,“必究人心风俗之得失,及民间利病当兴革者,分条钩考,次第举行”。尤其重视水利,修河开渠颇多, 功效显著。督察属吏甚严,往往惩一儆百。其中在陕西任内,招募江浙善育蚕者在关陕指导养蚕,“久之利渐著”; 针对黄土高原土地缺水的情况,劝民种植山薯及杂树,又凿井二万八千多口, “造水车,教民用以灌溉”;修商州龙驹寨至汉江水道,“行旅便之”;奏请开炉铸钱,解决了当地钱荒的问题; 修位于关中的周代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姜太公诸陵墓;以陵墓周围闲地招租,每岁取地租“葺治”;及令民间捐纳粮食,充实各属县常平仓用以备荒等等。乾隆中,入为吏部尚书, 加太子太保。后拜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以病致仕,加太子太傅。史称他宗明代薛瑄、高攀龙之学,人仕后“本所学以为设施”。以“是非度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自勉。为政 “劳心焦思,不遑夙夜,而民感之则同”。为清代中叶名臣。卒,谥文恭。入贤良祠。一生著书150多种,主要有《培远堂全集》、《五种遗规》 传世。
宏谋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的陈宏谋,在于他的思想。他的思想存在于他的著作之中。他一生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仍笔耕不辍,著作甚丰,有《培远堂全集》、《五种遗规》等近300万字。尤其是他的《五种遗规》影响很大。《五种遗规》是对前人思想智慧的挖掘选粹,“或嘉言,或懿行,悉皆古人成书,故曰遗规也”。《五种遗规》中《养正遗规》以蒙学少年为读者对象,教他们如何读书、立志,共四卷;《训俗遗规》以士、农、商贾等为读者对象,教他们如何处世做人,共四卷;《从政遗规》是为官者从政而写,要求上副圣训,下符民望,共二卷;《教女遗规》以女孩为读者对象,强调了女德女智教育,共上、中、下三卷;《在官法戒录》读者对象为胥吏,提出“见善而以为法,见不善而以为戒”,共四卷308条。以上人称《五种遗规》。陈宏谋晚年在京辑录的《学仕遗规》,提出仕和学的关系不能矛盾的观点,共四卷,与《养正》、《训俗》、《从政》、《教女》四者合刻成书,亦称《五种遗规》。
猜你喜欢的书
海浪
《海浪》是20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力达到鼎盛时期的作品,出版于1931年。这部高度诗意化、抽象化、程式化的实验作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故事,倒更像是一部由九个乐章构建而成的音乐作品:每个引子都是一篇精致的散文诗,以太阳和海浪的涨落与变迁对应生命的兴衰沉浮;跟在每段引子后面的是六个没有姓氏的、高度形式化的人物在各自相应人生阶段从儿童时代、学生时代、青春时代、中年时代直到老年时代的瞬间内心独白。引子与正文互相映射,为读者的感官辟开前所未有的、细致入微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时间、意识以及感觉的实质。这是一部在现代文学的殿堂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时至今日,仍以其精美绝伦的文本结构和诗意盎然的笔调激荡着我们的灵魂。
中国制度史研究
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视角,才能使古老的历史学焕发生机;丰富的学养和精妙的取向,才能在论述重大问题时举重若轻。本书是汉学大师杨联升先生发表于《哈佛亚洲研究杂志》上的关于中国制度史和经济史的系列论文之结集,也是杨联升先生厚积而薄发的学术结晶。全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而平易流畅的文字使本书在极具学术价值的同时,又有很强的可读性。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道家气功著作。一作《幼真先生服内元气诀》,简称《服内元气诀》。作者及写作年代不详,一卷。《通志·艺文略》道家吐纳类著录五代时烟萝子《服内元气诀》一卷,不知是否本书。书首序文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之《序》大体相同。正文包括进取、淘气、调气、咽气、行气、练气、委气、闭气、布气、六气、调气液、食饮调护、休粮、守真、服气胎息等十五种诀法,内容亦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第二诀至第十七诀基本相同,其间仅个别字句、段落有所出入。如本书的《咽气诀第四》末段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咽气诀》的末段不同;本书的《食饮调护诀第十二》,在《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则分为《饮食诀》和《调护诀》; 本书的《守真诀第十四》,仅为《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慎真诀》的前半部分;本书的《服气胎息诀第十五》,首句见于《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慎真诀》,以下两段较《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下《修存诀》 的前半部分稍简,末段则为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所无。《嵩山太无先生气经》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称《太无先生气经》,二书谁先谁后,尚待考证。 载 《道藏》 第五百七十册。
文堂集验方
验方著作。四卷。清·何京辑。刊于1775年。本书辑录方书中备用成方与单验方。分为中风、风痫、感冒伤风、伤寒等39类临床各科病症。其中有一部分单方验方属于民间效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金陵春梦之三:八年抗战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五十年代初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修改后由香港致城出版社分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陆续翻印发行。这是一部以蒋介石一生为题材的长篇多卷现代历史小说,共二百多万字,分为八集:《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大江东去》。作品从蒋介石出生、发迹写起,一直到南京政府垮台,逃退台湾。作者说,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只是把蒋介石其人其事,象说书那样加以描绘而已。内容凭据史实和传闻,采用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许多人物形象鲜明逼真,对蒋介石的刻画更是力透纸背,文笔通俗生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者续写了《草山残梦》,共八卷,三百余万字,描写蒋介石到台湾后直至老死的全过程。第三集《八年抗战》全景展现1937-1945年全面抗战期间,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的对日战略,涵盖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正面战场重大战役,同时剖析国共合作中的矛盾与皖南事变等事件,呈现抗战的复杂性与民族韧性。
肯綮录
一卷。北宋赵叔向撰。赵叔向号西隐野人,一作西隐老人,籍贯及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魏王赵廷美玄孙。金人攻破北宋首都汴京,潜出至京西。金人退,引众屯青城,入至都堂,叱王时雍等速归政,置救驾义兵。因部将密告将谋不轨,被刘光世奉诏捕杀。赵叔向平时“闲居多暇,饮酒读书,足以自娱,有疑误随即记之”,以成此书。自谓“昔蒯生自名其书曰《隽永》,取肉肥而味长,我则异于是,殆是眉山先生羊骨帖中语,终日摘剔仅铢两于肯綮之间者,因以名录”(《肯綮录》小引),特定书名为《肯綮录》。全书共记俚俗字义、签美误、梅雨、伯夷叔齐名字、筠为竹、圣节香钱、万俟音墨其、九方皋、孟子字、晋宋前南方鹅贵、震灵丹、涕洟、伊蒲塞非素馔、钟馗小妹、㕲漱书、燕脂、客作、紫姑伸狱、 火骨成灰、长物、元二、井干、絃当作弦、抨棋、九拜、三老五更、香薷、玉龙膏、赵清真高士入冥、东坡易箦、衡字从角、撰与择通、就馆等三十三事。《四库全书总目》谓“是书首辨俚俗字义,于陆法言唐韵注中摘录以备考证。然唐韵为孙愐作,法言隋时人,所著乃切韵,非唐韵,开卷先误。又谓孟子名 ‘轲’应读口个切,不知韩愈石鼓歌正押平声。其他辩证亦多说部习见之文,无可采录。”其实,书中所记多为赵叔向耳闻目睹之事,皆有根据,非为臆造,亦可参考,不能全废。今传本主要有《学海类编》、《艺海珠尘》、《函海》、《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商务印书馆 《说郛》节本不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