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常

- 姓名:李志常
- 别名:字浩然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金元之际观城(今山东范县西北观城)人
- 出生日期:1193
- 逝世日期:1256
- 民族族群:
李志常(1193~1256)元朝道教全真道领袖。金元之际观城(今山东范县西北观城)人。字浩然,号真常子。生于金章宗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卒于元宪宗六年(公元1256年),享年64岁。早年从丘处机学道于莱州(今山东掖县)。1220年随丘处机西行至大雪山(今阿富汗西北)谒见成吉思汗,后返燕京(今北京),1227年,为都道录兼领长春宫事。太宗五年(1233),奉诏教蒙古贵族子弟。七年,在和林筑道院(今蒙古哈尔和林)。为朝廷所重,称“仙孔合识”(蒙古语,意为仙师)。十年嗣掌全真道,朝廷命加“玄门下派嗣法演教真常真人”号。宪宗元年(1251),受赐金符宝诰,命遍诣岳渎,以行祀事。全真教大盛,因允许道士毁坏佛像侵占寺庙,并刊行贬抑佛教的《老子化胡经》及《八十一化图》等,引起佛教徒抗争。五年(1255)于御前辩论《化胡经》真伪,辞屈。给以严厉处罚。次年和林城僧人要求再辩,愤恚而死。中统二年(1261)追赠“真常上德宣教真人”号。著《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另有《又玄集》二十卷,不传。
李志常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梦泽集
明代诗文别集。王廷陈(字稚钦)著。旧刻于家塾,嘉靖四十一年(1562)其弟王廷瞻刻于淮阳,嘉靖四十四年(1565)其侄王同道又刻于吴中,均为17卷。诗赋11卷,文6卷。万历十八年(1590)王追伊重新翻刻,万历三十年(1602)王追淳又加以修补本,为23卷。《四库全书》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其诗意警语圆,轩然出俗,则不得不称为一时之秀。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其如良马走坂、美女舞竿,五言尤是长城。又称王稚钦、吴明卿之五言律各集,妙境专至而有余。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亦谓其音高秋竹,色艳春兰,乐府古诗,殊多精诣。盖在正、嘉之间,何景明最为俊逸。廷陈之天骨雄秀,抑亦骖乘矣。若杂文则藻采太多,华掩其实,等诸自郐无讥、无庸深论也。”陈田《明诗纪事》亦评论说:“稚钦格矜复古,意取标新,亮节清音,绵情丽制,大约古体胜于近体,五言胜于七言,固由诣有专精,亦是才分各限。”
正一敕坛仪
正一敕坛仪。撰人不详,似出於南北期或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以剑水咒诀召诸神来坛之科仪。
小团圆
张爱玲创作于1975年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九莉与有妇之夫邵之雍的一段爱情故事,九莉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与惊人的记忆,从幼年传统家族在新旧时代冲击中的争斗、观念对立的父母笼罩的阴影,到读书时女中千面百样的同学、战时人与人剑拔弩张的紧绷感,点点滴滴的细碎片段,无一不在她生命刻下印记,并开出繁盛的文字。而就是这种特殊的文采,吸引了邵之雍天天来拜访九莉。他说就算这文章是男人写的,也要去找他,所有能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22岁还没谈过恋爱的九莉,觉得这一段时间与生命里无论什么事都不一样,让她不顾一切,即使他是有妇之夫。
芦川词
中国古代词集。张元干著。通行本有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今人唐圭璋辑《全宋词》本,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张元干(1091—约1170),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宋永福(今福建闽侯)人。北宋末年,为李纲僚属,参予汴京保卫战。南宋初年,以将作监丞致仕南归。晚年寓居福州。收词180余首。元干在北宋政和、宣和间已以词著称,风格清新婉丽;南渡后,词多悲愤苍凉之作,开南宋爱国主义词派之先河。有明代毛晋刻本。别有《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本,凡2卷。
未信编
未信编,(清)潘月山(潘杓灿)著,陆地舟藏版,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6册。公牍总集,按照地方官府事务来分类编辑的,公牍多与地方官府的各项具体制度和措置密切关联。
春秋经传阙疑
四十五卷。郑玉撰。郑玉字子美,歙(今安徽歙县)人,元代经学家、教育家。郑玉博究六经,尤精《春秋》,教授于乡,门人甚众,学者称“师山先生”。至正间征拜翰林待制,奉议大夫,托病不赴,日以着述为事。后自缢以殉元。郑玉着述,除此书外,还有《周易纂注》、《师山集》。此书属集注性质,模仿朱熹《通鉴纲目》体例,以经为纲,以传为目。叙事以《左传》为主,而附以《公》、《穀》;立论则先以《公》、《穀》而参以历代诸儒之说,大旨也以《胡传》为宗。经有残缺,则考诸传以补其遗;传有舛误,则稽于经以证其谬。经之脱误无从质证者,则缺之以存疑;传有不同无所考据者,则两存其说。此书力求合《左传》之事与《公羊》、《穀梁》之义为一,则是步前人治《春秋》者之后尘,而其“愚按”之议论,亦大率陈腐无足多取。现存清康熙五十年郑氏天游堂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