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杰

徐元杰
  • 姓名:徐元杰
  • 别名:字仁伯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196
  • 逝世日期:1246
  • 民族族群:

徐元杰(1196-1246),字仁伯,一字子祥,号梅野,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人。幼往铅山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绍定五年进士第一,调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嘉熙二年,召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三年,迁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出知安吉州,辞。淳祐元年,知南剑州。丁母忧去官,服除,授侍左郎官,兼崇政殿说书,每入讲,必先期斋戒。迁将作监。四年,上疏论丞相史嵩之起复,朝野传诵一时。兼右司郎官,拜太常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权中书舍人。五年,特拜工部侍郎,暴卒,传为嵩之毒死。三学诸生伏阙讼冤,狱迄无成。谥忠愍。元杰学有根本,心系国事,发为文章,倦倦纳忠,辞旨恳到。其诗亦颇质朴,受真德秀影响,笃守师说(《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四)。有文集二十五卷,赵汝腾为作序,景定二年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梅野集》十二卷,有清乾隆翰林院抄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三一二五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七七四四至七七五八收其文十五卷。事迹见《宋史》卷四二四本传。

徐元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这是一部毛姆读书笔记,内容涵盖毛姆有关读书的所有文字和文章。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读什么书?如何通过读书获得乐趣?这些名作家是如何写出这些名作……毛姆都在书中一一娓娓道来。 这也是一部集毛姆阅读、哲思、洞见和评论于一体的传世之作,集结了毛姆的全部读书随笔,包括书与你、书与作家、书与世界、书与我四个部分。不仅有毛姆对诸多名作家与著作的点评、对阅读提出的方法和建议,还有他的自我剖析、生活回忆和文学思考,此外,他列出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名录,并分别佐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构成了一部分风格简约、让广大读者受益匪浅的文学回忆录。

恐惧

恐惧

斯蒂芬·茨威格著。富有高贵的律师之妻伊蕾娜与一位年轻的钢琴家发生了婚外情。某天, 她忽然遭到一位女人的敲诈。害怕丑闻的曝光,担心失去富有的生活与高贵的地位,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无边的恐惧之中……

雍正畿辅通志

雍正畿辅通志

河北地方志。清李卫等修,陈仪等纂。一百二十卷。卫字又玠,砀山(今属安徽)人。识字不多,纳资为户部郎,雍正时官至直隶总督。仪有《陈学士文钞》已著录。旧称京都附近为畿辅,清代为直隶省三别称,包括北京周围县境、天津、今河北部分近京县份。元明无志,元代有《析津志》仅记京师(今北京市),明代畿内之地,直隶六部,而其他诸省皆有通志,独直隶省缺如。清康熙十一年曾草创一志,未为详确。至雍正朝,初聘辰州府同知田易设局修纂,及至李卫来治,于雍正十三年(1735)成书。一百二十六万余字。首冠畿辅舆地全图,总图、分图共十八幅。绘制精详,标记得体。山川道路、城镇屯集,十分醒目,自然和文化景观兼收。正文分诏谕、宸章、京师、星野、建置沿革、形胜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学校、户口、田赋、盐政、兵制、河渠、水利营田、陵墓、寺观、古迹、风俗、物产、职官、人物、艺文等二十九目。订补缺,较康熙志完善。内容广涉今河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建筑等历史资料。于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商业发展、名胜古迹、植被分布、生态平衡等无不备载。堪称当时河北地区的一部百科全书。在清代方志中可谓上乘之作。有雍正十三年刻本, 《四库全书》本。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彊村老人评词

彊村老人评词

词论。清朱祖谋(孝臧)(1857—1931)撰。一卷。祖谋有《彊村丛书》已著录。此编由今人龙榆生辑成,收朱民词评三则,附录近人与朱祖谋论词书四札。“词评”介绍朱氏评吴文英词、贺铸词及并世词人陈述叔(洵)词之语。此集所附书札,虽寥寥短幅,可见修学之猛、索古之精。朱祖谋为一代词学大师,惟论词最为谨慎,未曾率意下笔,其门人龙榆生仅辑出词评三则,即对吴文英词评语十一字、贺铸词评语二条和评陈洵《海绡词》三条。另有附录“近人与朱祖谋论词札”,包括“彊村老人与夏承焘书”五通、“严幾道先生与朱彊村书”三通等。

丘隅意见

丘隅意见

《丘隅意见》一卷,明乔世宁撰。乔世宁,耀州(今陕西耀县)人,字景叔。嘉靖进士,历官山西按察使等职。本书多载录明朝史事,涉及朝章典制、科贡选举、兵制边防、盐法田赋、茶马贸易、风俗变迁,间有考订经史文字等内容。本书有《百陵学山》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本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