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

叶芝
  • 姓名:叶芝
  • 全名:威廉·巴特勒·叶芝
  • 性别:
  • 国籍:爱尔兰
  • 出生地:都柏林
  • 出生日期:1865年6月13日
  • 逝世日期:1939年1月28日
  • 民族族群: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出生于都柏林一个画师的家庭。童年时代就具有诗人的气质。读中学时开始练习写诗作画,曾在艺术学校学习了几年。这一阶段正值爱尔兰民族运动高涨,因此而复兴的爱尔兰民间文学对叶芝日后的创作有一定影响。以后他移居伦敦,与唯美主义者奥·王尔德、威·莫里斯结识,并同美国象征主义诗人埃·庞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时,他着手编辑威廉·布莱克的诗集,受布莱克很大影响。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内容和风格都有不同的特点。早期的诗歌创作受斯宾塞、雪莱和19世纪90年代前拉斐尔派的影响,并带有唯美主义色彩。1891年,他与一些诗人组织了“诗人俱乐部”,主张诗的语言要有梦境的朦胧、含蓄和超俗。他厌恶商业文明所造成的不协调的生活,希望远离现代世界。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品有诗剧《心愿之乡》 (1894)、诗歌 《十字路口》 (1889)、著名抒情诗《茵尼斯弗利岛》 (1890) 和《当你老了》 (1896)。1910年前后,爱尔兰在新芬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要求民族自治的运动。叶芝支持这一运动,并和剧作家葛拉高雷夫人、约翰·沁一同创办了阿贝(修道院) 剧院 (The AbbeyThcatrc )。叶芝亲自管理,并根据爱尔兰民间丰富多彩的神话、民歌,创作了一些反映爱尔兰历史和农民生活的戏剧。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充分表现了爱尔兰民族特有的热情和想象。诗风也从早期的虚幻朦胧走向坚实、明朗。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 采用爱尔兰神话中关于女王凯瑟琳的传说,表达了爱尔兰要求独立的愿望。《1916年的复活节》 (1922) 歌颂了参加复活节抗英起义的烈士们,赞美他们为民族独立的事业所作的英勇牺牲。其他作品还有《谁与弗格斯同去》、《梦见仙境的人》等。后期是叶芝创作的成熟阶段,在接近人民的生活中,他吸取了创作素材和人民的语言。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痛经历和1916年都柏林民族主义者的起义及其失败,使他对历史与个人的命运进一步深思,加之对玄学派诗歌的研究和特殊的想象力,使他继续发展了象征主义,并使诗作更富有哲理性。这个时期叶芝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哲理诗三种因素。诗作以洗炼的口语和含义复杂的象征,强调用富有质感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色彩明朗,音调高亢,但包含许多层的复杂意义。这时期突出的诗作有 《钟楼》 (1928)、《盘旋的楼梯》 (1929),以及 《驶向拜占庭》、《丽达及天鹅》等。


叶芝从早年起就对神秘主义感兴趣。他一方面继承了当时仍存在于爱尔兰民间的相信魔法、幻术的传统,同时也受布莱克的影响。不止如此,叶芝还努力建立能贯串天人的自己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体系,以求得宇宙观和艺术创作的统一。他的散文著作《幻象》 (1926) 和后来写的《自传》都叙述了这个体系。它决定了叶芝对历史、人生、社会的看法。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和个人的一生都象一架盘旋而上的楼梯,一切都在重复中提高和前进。他把善恶、生死、美丑都看成矛盾的统一。对情欲、现代物质文明的厌恶和对理性、古代贵族文明的向往,使他认定古希腊、罗马流传下来的西方文明今天已近毁灭时期。200年内将出现一种粗野、狂暴的反文明,作为走向另一种贵族文明的过渡。这种思想决定了他后期作品大都是关于肉体与精神、文明与反文明、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中世纪拜占廷文化的向往。在诗歌理论上,他认为诗人是在孤寂中进行创作的,他刻画和表现最高境界的美时,心里常常疑惑不定。而清醒的诗人则能感受到与自我对立的反自我。象征手法是一种神秘而完美的手法,它能引起联想,唤起情感。在作品中,象征主义处于特定地位,是使作品产生美感的最重要的因素。真挚的诗歌形式有时是很晦涩的,它与流行的诗歌形式不同,但它必须完美、微妙,才能使人每读一次,就获得一种新的感受。诗歌的语言应该在真实、自然、精练中赋于形象,有质感、色彩和音调。


叶芝一生诗风的变化,正是英国诗歌从上世纪末唯美派向本世纪20年代期间现代派的演变。这个变化丰富了诗歌艺术,也带来了晦涩难懂的弊端。作为后期象征主义在英国的主要代表,叶芝对现代英国诗歌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1923年,叶芝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叶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当你老去

当你老去

《当你老去》伊塔洛·斯韦沃所著小说,艾米利奥和妹妹艾米莉亚过着相依为命的贫苦生活,他们的生活黯淡无光。安吉丽娜的出现,像一道光照亮了艾米利奥,30多岁的艾米利奥坠入了爱河。但安吉丽娜本质上却是个放荡薄情的女人,她一次次地欺骗艾米利奥,辜负他的感情。艾米利奥却深陷其中,在这段感情中心力交瘁,无暇顾及自己的妹妹,妹妹最后因病去世,安吉丽娜与别人私奔,艾米利奥同时失去了妹妹和情人…… 这是文学史上关于“爱情”和“孤独”的一声呜咽。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艾米利奥。

上清经秘诀

上清经秘诀

《上清经秘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隋唐上清派道士所撰。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主要引述《道性品》(《本际经》卷四)、《上清经》、《九天生神经》、《登真隐诀》等道书,论述修道之要。内有论戒箓、论三十六部尊经、论人生皆有神明护卫、论道性等短论。作者认为,「教人修心即修道也,教人修道即修心也」,心修则合道,合道则长生。

右台仙馆笔记

右台仙馆笔记

笔记。清人俞樾(1821—1907)撰。十六卷。 樾有《春在堂全书》已著录。是书为著者六十岁时所作。时夫人新逝,作者于其墓右筑屋三间以居,名之曰“右台仙馆”。仿《搜神记》、《述异记》笔法,集一时见闻成是书。六百余篇,约二十六万八千字。内容虽未脱狐鬼之谈,然较之他书,人事渐多。多取材市井传闻,表现了城市生活的诸方面。有些作品直斥时弊, 如卷一《刑阿金》、《王惠芳》反映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残害。卷四的《土四街》揭露恶霸鱼肉乡里的罪行,令人发指。卷十六《李信》考证了李信的真实家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清末志怪小说中较好的一部。有宣统二年(1910)朝记书社石印本,光绪九年(1883)刻本,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铅印本等。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

湛山倓虚大师着,解经有解经之规矩者。正轨也。解经难于澈底。澈底矣而又能尽合正轨。此难之尤难者也。金刚经乃出世法中最彻了之经。从来解是经者。奚啻数百家。求其彻了毫无疑义。已甚难矣。今者湛山倓公晚年有最后讲义。其于金刚的旨不惟彻了无余。而又最合解是经之规矩何者。如来说经体例不一。金刚经有金刚经之体例。其规矩与他经不同也。夫出世大法。究其奥义。揭其真旨。备具于方等部中。从此真旨大明。奥义尽显。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弘一大师撰,《地藏菩萨圣德大观》一书,为一部“遍探《大藏》,并及诸家撰述”,精选关于地藏菩萨的经文及语录,方便有心修行地藏法门,学习菩萨心行者,作为修学依据的参考书。此书之撰述与大师对于地藏菩萨之虔诚信仰,深心追随有密切的关系。大师在该书序文中便明白说出:“自惟剃染已来,至心归依地藏菩萨十又五载,受恩最厚。久欲辑录教迹,流传于世,赞扬圣德而报深恩,今其时矣!”换言之,地藏菩萨,或言地藏诸经,对于弘一大师学佛出家后的思想、行为,以及种种生活表现有其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观义

三观义

二卷。隋代释智顗撰。《三观义》一书,是智顗析广本维摩玄义而成,共有二万余言。此书先分别培智,称之为四种十二因缘所生之法。次正解释中,开为七重,即:辨三观名,辨三观相,对智眼,会乘意、明摄法、释成净名义,用三观解释摩维经义。此书的优点是,以观为经,以教为纬,纵贯始终、行慧大旨。尽管篇幅较短,但切中经义,故后人评价较高,认为此书在佛教书林中虽为沧海一滴但它却有“助升涅槃甘露法门”之作用。现见载版本有北京刻经处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