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澜

- 姓名:杜文澜
- 别名:字小舫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秀水人
- 出生日期:1815年
- 逝世日期:1881
- 民族族群:
杜文澜(1815年至1881),字小舫,浙江秀水人。久官吴中,历署江藩、苏藩、江安粮道等、苏松太道、常镇通海道。清同治间与恩锡开词坛于吴下。持论与吴派戈载相同,特重律与韵。有词集名《采香词》。又曾辑刻南宋“二窗”(吴文英和周密)词集,校勘订补万树《词律》为《词律补遗》及《词律校勘记》。1850年,随湖广总督裕泰镇压李元发起义,以军功赏戴蓝翎。历任海州分司运判、署东台知县、道员加盐运使衔。江北大营清军围攻扬州太平军,他献计置云梯于船尾以利爬城,因陆路误期,未能配合作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治初年,加布政使衔。
少年中举,逢太平天国战乱,参军幕,有干才,为曾国藩所称。官至江苏道员,署两淮盐运使。工词,著有《宋香词》。《曼陀罗华阁琐记》、《古谣谚》、《平定粤寇记略》及《词律校勘记》并传于世。词论有《憩园词话》。杜氏论词受常州词派周济影响,称周济所编《宋四家词选》"抉择极精。四家者,以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为冠。以晏同叔(殊)等四十三人附之。"
杜文澜,曾为湖广总督裕泰幕僚,历署江宁布政使、江苏按察使、两淮盐运使等,著有《曼陀罗华阁琐记》、《古谣谚》、《评定粤寇纪略》、《词律校勘记》、《憩园词话》、《采香词》。其《采香词》与丁至和《萍绿词》、蒋春霖《水云楼词》合称为曼陀罗华阁三家词。杜文澜的词被誉为“词界之中兴”,其词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杜文澜身处晚清,此时的国运衰微,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战争频发。而他自己也辗转为官,多次经历战乱,使得他的词难免不融入那个时代文人的惆怅情绪。独特的时代情况及个人经历影响了他词的创作。
猜你喜欢的书
间谍
《间谍》中任是谁都不能想到,性情平和、才能平庸的维罗克,就是那个和妻子温妮、智商欠缺的妻弟史蒂夫居住在一起,开着一间没有生意的杂货铺子的小商人,就是受雇与外国大使馆的间谍。在他的杂货铺子里,出入的都是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妄图革命,但是却个个求助于宗教、谎言,甚至是恐怖暴力活动。而由于新到任的大使馆官员对维罗克的工作不满意,所以维罗克也参与到了恐怖活动当中,要炸掉格林尼治天文台,以引发当局的注意。恐怖活动由于一系列的阴差阳错失败了,但是这部作品却预言了此后一个世纪的无政府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暗潮。911之后,《间谍》迅速成为全美新闻媒体关注和引用*多的主题作品之一。位列美国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语小说第46位.
谈虎集
现代杂文集。周作人著。上册1928年1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收作者1919至1927年间所写有关社会评论方面的杂文76篇;下册1928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收作者1921至1927年间所写有关社会评论方面的杂文56篇;上下册共计收杂文132篇。1987年9月上海书店根据1936年6月第5版影印出版,并将上下册合订为一册。周作人在本书初版的《序》里说,“《谈虎集》里所收的是关于一切人事的评论”,“我这些小文,大抵有点得罪人得罪社会”。《祖先崇拜》(初载1919年2月23日《每周评论》第10期)、《思想革命》、《罗素与国粹》、《重来》、《道学艺术家的两派》等文,批判了中国原始野蛮的封建旧礼教和旧道德,这些杂文都是声讨“非人的道德”的战斗檄文。《前门遇马记》(初载1919年6月8日《每周评论》第25期)、《南北》、《卧薪尝胆》、《养猪》等文,揭露新旧军阀的凶残暴虐,嘲弄和怒斥了助纣为虐的无耻文人,赞颂了英勇献身的民主战士,显示出战斗的杂文风格。收在《谈虎集》下册的《日本浪人与顺天时报》、《日本人的好意》、《裸体游行考订》等,具有反帝民族意识,对现实感应敏锐,笔锋犀利。矛头指向日本殖民主义者及其在华的反动喉舌《顺天时报》,指出“中国人的中国”不容日本的“支那通”来干涉。这些杂文与抗战时期作家的言行,有着明显的差别。《谈虎集》中还收有对各种时弊针砭的杂文,有对批评界的“人身攻击”和“隐恶扬善”行为而发的(《翻译与批评》),有对资本家“掩耳盗铃”地“主张禁娼”的怪事而发的(《资本主义的禁娼》)。这些杂文的笔锋触及社会的各个阴暗角落,剖析了“病态社会”的种种痼疾。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原书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施行「三皇中元祈请大斋」之科仪。依次向东、南、西、北四方九垒三十六地(每方九地)皇君礼拜忏悔,启告祈祷社稷之尊隆、庶民物之康阜,希望土皇君「降大慈之恩、流罔极之泽、垂救度之福、赐更造之仁,使道达神气、和合灵官卫护某身,原赦宿新无量罪咎,矜奖即今,改悔丹诚」。并希望:「以是功德,归流某七庙之灵九玄七祖,一切先亡同得离幽苦、上升福堂、转轮成真、利祐见在,使陵庙坟基肃宁,殃注断绝,官宅安稳,怪梦消除,二仪交泰,则七曜调明风雨,以时暄凉应节,黎庶咸安,兵戈止息,天下太平,丑虏归降,某所苦某病即蒙差愈,或官司盗贼即得免过,众灾度脱寿命延长。皇家道德日盛,四海灾消祯祥云集。八节安和,一切群生咸蒙福庆,俱服正教。同归自然得道之后,与皇合真。」按本书所载科仪及上启文辞,与《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天斋仪》几乎完全相同,唯有三十六地皇君名号尊讳与三十六天帝君不同:两种斋仪原本当合编为一书,《正统道藏》编者误分为二。
薛仁贵征辽事略
元代话本小说。作者不详。此书最早著录于明《文渊阁书目》卷6“杂史”类,注:“一部一册,阙”。《永乐大典》卷5244“辽”字韵收载本篇的全文。话本以薛仁贵为中心,叙述他的征辽事迹,故事情节与新、旧两《唐书》的《薛仁贵传》大致相合。开头有诗说:“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分吴魏刘,晋宋齐梁南北史,隋唐五代宋金收。”此诗亦见于《武王伐纣平话》的开头,显然是元人口气。话本大致依据史实,也有不少增饰。如说薛仁贵骁勇善战,屡立奇功,均被张士贵及其副将刘君昴冒认,后真相大白,张士贵“逆流海岛”,刘君昴受戮,便都出于虚构。书中所用典故,多为宋元话本和戏剧中所常见者。话本中描述薛仁贵引兵至安地岭,在一宫观中遇一妇人,有如“芙蓉城下,子高适会琼姬;洛水堤边,郑子初逢龙女。”宋代大曲及宋元南戏中都表演过这两个故事。此书文辞简朴,与《全相平话五种》近似。全书原本久佚,由赵景深据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卷5244中的“辽”字韵辑出。古典文学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了点校排印本。
昌谷集
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贺撰。李贺,字长吉,福昌 (今河南宜阳)人。其祖上郑孝王亮,系唐高祖李渊从父,故李贺可谓唐王朝宗室后裔,故自以郡望称“陇西”,但家道早衰。李贺七岁能辞章。深得韩愈、皇甫湜赞誉。在应河南府试后,入京赴礼部试,但不第。后以恩荫得官,为太常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死时二十七岁。著有诗集五卷。李贺长于歌行,尤善乐府,辞尚奇诡,构思奇特。其诗作想象丰富,善熔炼辞采,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称为“李长吉体”。此集又名《李长吉歌诗》、《李贺诗集》等。又因李贺生于昌谷,故名《昌谷集》。有诗二百三十三首,分为四卷。杜牧为之作序,李贺亲自编定,授其好友沈子明,故得以传世。到了宋代,又增加《外集》一卷,并有五种版本流传,即京师本、蜀本、会稽姚氏本、宣城本、鲍钦止家本(又谓上党本)。宋以后,除鲍本外,其余四本皆不传世。现今通行的所谓金刻本,即碣石赵衍本。据赵衍称“此书原本系北宋司马温公旧物。”虽标金刻,实为元蒙哥六年,即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刻。《四部丛刊》据此影印,名为《李贺歌诗编》。元明时,刻本有复古堂本,复古堂本翻刻本,万历广平王家瑞刻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称此本“雕印极精”,可能出自碣石赵衍刻本。毛晋汲古阁本,依鲍氏本覆刻。
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
佛说金色迦那钵底(Ganapati)陀罗尼经,一卷,唐金刚智译。说大圣欢喜天之修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