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

文同
  • 姓名:文同
  • 别名:字与可,号笑笑先生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
  • 出生日期:1018
  • 逝世日期:1079年
  • 民族族群: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未冠能文。皇祐元年进士,为邛州军事判官,更摄蒲江、大邑二令。至和二年,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召试馆职,编校史馆书籍,出通判邛州。治平二年,通判汉州,迁太常博士,知普州。熙宁三年,知太常礼院,兼编修大宗正司条贯。出知陵州,徙兴元府。于任上修治学校,使民遣子弟就学。历度支、司封员外郎,徙知洋州。代还,判登闻鼓院。元丰元年,除知湖州。赴任道上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博学多才艺,擅长书法、绘画。尤以善画竹著称,画竹时讲求体验,主张胸有成竹,创制出一种以浓墨为竹面,淡墨为背的画竹叶法,开创了传统中国画之湖州竹派。工诗文,司马光称其诗“高远潇洒,如晴云秋月,尘埃所不能到”(《与文同小简》)。他论宋代诗人推崇梅尧臣,其诗如《织妇怨》描写织妇遭受官吏百般刁难,《冤妇行》陈述妇女在家中的悲惨境遇,都与梅氏尧臣直接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同出一机杼。杨慎称赞他的近体诗有唐人韦应物、孟浩然风致,举《闲乐》、《过友人溪居》、《晚次江上》、《江上主人》诸篇,以为“置之开元诸公集中,殆不可别”(《升庵诗话》卷一)。其写景咏物诗尤富特色,颇多佳句,如“帘钩挂新月,窗纸漏飞霜”(《极寒》),“月淡斜分影,池清倒写真”(《杏花》),“青烟一去抹远岸,白鸟双来立乔木”(《墨君堂晚晴凭栏》),“深葭绕涧牛散卧,积麦满场鸡乱飞”(《晚至村家》),都形象生动,宛如图画,显示了他善于取景,工于描绘的特色。由于他工于画事,故诗中描写自然景物往往以前人名画作喻,如“独坐水轩人不到,满林如挂《晚禽图》”(《晚雪湖上寄景儒》),“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长举》),这为古体诗歌描绘景物开辟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著有《丹渊集》四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南宋时家诚之重新编次为四十卷,并附遗文二卷、年谱一卷,后遂成定本。现存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刊本、崇祯四年毛晋重刻本、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四三二至四五一录其诗二十卷。《全宋文》卷一○九八至一一一○收其文十三卷。事迹见范百禄《文公墓志铭》(《丹渊集》附录)、《宋史》卷四四三本传。南宋家诚之编有《石室先生年谱》。

文同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夜雨秋灯录

夜雨秋灯录

文言小说集。清宣鼎撰。三集,十二卷。鼎字瘦梅,安徽天长人,清末小说家。兼工书画,做过幕僚,终生不仕,曾寓沪卖画为生。著有《粉锋图咏》、《返魂香传奇》等。作者有感于晚清社会腐败,受《聊斋志异》影响而成此编。成书于光绪年间,收文一百一十三篇,约二十万字。多写奇闻异事,揭露清季腐败现象。叙事委婉,辞采富赡,艺术上有可取之处。名篇有《麻疯女邱丽云》、《卓二娘》等篇。《笔记小说大观》提要谓其宗旨“不外劝善惩淫,绮而不妖,质而不俚,趣味浓郁,辞事新鲜,洵可上匹柳泉(《聊斋》作者蒲松龄),近侪遁叟(《后聊斋志异图说》作者王韬)。”概括出此书内容要旨及艺术成就。鲁迅亦以此编与王韬书比并,谓其笔致为“聊斋一流。”有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大一统书局石印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一九八五年岳麓书社铅印本,一九八六年齐鲁书社《清代笔记小说丛刊》本。

陈垣论文选集

陈垣论文选集

论文集,陈垣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了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主要的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陈垣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

秦云撷英小谱

秦云撷英小谱

秦腔论著。清代严长明等著。成书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7篇。记述乾隆年间西安地区的秦腔活动。其中有14位艺人的传记,也有西安班社活动情况,更有艺人从艺经历和他们在艺术创造方面的不少宝贵经验。对花部的兴起及清中叶“花雅之争”中秦腔之所以能够战胜雅部昆曲,进而成为剧坛盟主,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涉及地方戏曲特别是秦腔艺术的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如秦腔四大声腔流派的形成与艺术特色,三十六班中剧团与艺人之间的流派争妍,秦腔历史,秦腔与昆曲的异同等。有叶德辉《双梅景音丛书》本。

成唯识论集解

成唯识论集解

成唯识论集解,十卷,明通润集解并序,王肯堂序。

曹溪大师别传

曹溪大师别传

全一卷。撰者不详,日本临济宗僧汉兴祖芳(1722~1806)校订。日本宝历十二年(176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六册。内容包括六祖慧能之传记、传法宗旨、高宗等帝之敕书、曹溪山宝林寺之由来、六祖之六种灵瑞异闻等。推测本传成于唐德宗建中年间(780~783)。日僧最澄获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之写本,藏于比睿山,一度流落市井。后又归比睿山,曾被指定为日本国宝。胡适于所撰‘坛经考之一’,举出本传之八项讹误。

阿吒婆呴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

阿吒婆呴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

一卷,失译。与幻师咒缘起同,而说咒人,及咒,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