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载

- 姓名:余载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余载,字大车,宋元时期从事福州市音乐研究人:元天历年间(1328~1330年)人,自称“三山布衣”。编撰《韶舞九成乐补》一卷;被收入《四库全书、经部、乐类》。载身世无考,唯据其进书原序,自称三山布衣,前福州路儒学录。又据其门人朱模进《乐通韶舞补略序》,知载为元仁宗天历时人,其字曰大车,以养亲辞官,笃行授徒。
余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文渊阁书目
杨士奇等撰。20卷。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本书为明朝宫廷藏书册籍,据书前序文说,正统六年(1441)杨士奇等奉旨“逐一打点清切,编置字号,写完一本,总名文渊阁书目”。所收各书不著作者、卷数,仅留册数,以《千字文》开头五句20个字为序,每个字下再分若干厨,每厨包括若干号(一号一册),略计总目约合50厨,7300号(册)。本书收入《四库全书》,嘉庆庚申(1800)鲍廷博录出,补入所缺宋朝文集200余种,将家塾旧藏本各书所注“完全”、“残”、“缺”字样转录于官本各书之下,又按《千字文》20个字改官本4卷为20卷成为今本。明朝文渊阁藏书早已散失殆尽,据本书尚可略见明代宫廷所藏典籍。对目录史和考古有参考价值。
太白经
太白经,撰人不详。书中引述唐李筌《阴符经注》及施肩吾颂诗,当出于唐末五代。《道藏子目引得》着录此书即施肩吾撰。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修炼金丹之道。首先讲述《黄帝九鼎神丹经》源出及传授,并指出有十种人可传丹经,十种人不可传丹经。其次论述炼丹须具备「十全」方可成丹。所谓十全即择地、备材、直时童子性灵、炉灶合式、鼎器如法、识真药采时、(第七缺)、洗濯药材、四象五行配合入鼎、水火依时合卦。书中又引《四明先生传》,假借四象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论述配合银、铅、砂、汞等药物入鼎之原理。其次又引李筌《阴符经注》及施肩吾颂诗,论述金丹之术「其要在神水华池」。所谓神水华池盖指铅母,炼丹时须从中采取黄芽真铅,交感龙虎,颠倒乾坤。但书中用语隐晦,不明言龙虎交感之方法诀要。全书所述丹道,似为外丹,又似内丹派之阴阳丹法。
太上老君清静心经
作者不详。今人考其产生于唐代。此经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的部分文字雷同,而文字稍长,并有七言偈句。经文以清静心为得道之旨要,说明道所以能得在于自心,不能得道是因为“有心”,有心就生出贪欲、烦恼、妄想,于是流浪生死,与道相隔。《云笈七签》卷17录此经。该经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内容相同,文字也大多相同。该经多出偈语。不知二经孰先孰后,也可能是同经的不同传本。
三国志后传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序本再刊本《三国志后传》目录书影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序本再刊本《三国志后传》正文书影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称《续编三国志后传》,一名《续三国志》。十卷一百四十回。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余杂记,西蜀酉阳野史编次”,酉阳野史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明万历年间。属于《三国演义》的众多续书之一。是明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题“酉阳野史”编次,描绘的是西晋司马氏开国后六十年间晋国“八王”、成汉李特、汉赵刘渊、后赵石勒、东晋王敦、苏峻等逐鹿中原、杀伐征战的兴衰史。
宋九朝编年备要
原名《皇朝编年举要备要》,后改作《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亦称《长编纲目》、《皇朝编年备要》、《宋朝通鉴长编纲目》等,简称《陈均编年》。编年体史书。30卷。南宋陈均撰。陈均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篇帙太繁,欲删烦撮要为一书,以便省阅。是书取材于《长编》及宋代《国史》、《实录》,兼采司马光《稽古录》、徐度《国纪》、熊克《九朝通略》等数十家之书,订其异以会其同,约其详而补其略,记自太祖至钦宗九朝凡168年历史。其例仿朱熹《通鉴纲目》,大字为纲即“举要”,小字为目即“备要”,纲以撮要,目以备言,纲简目详,颇便检阅。其记事据实直书,不加褒贬之词,事不关军国大政则略而不书,所记故老旧闻,足补正史之阙。鉴于李焘《长编》徽、钦部分失传,故此书所记,尤足珍贵。书约成于理宗绍定二年(1229),有自序及真德秀、郑性之、林岊三序。《四库全书》收录,别有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本及齐鲁书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如意宝总持王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于太平兴国五年(980)之后。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经题‘如意宝总持’为神咒之名。全经系阐明如意宝总持章句之受持法及其功德,并谓若受持此神咒而信心不清净或未能坚定专注,则不能见闻诸佛。然经中并未载明此一神咒。